與疫情共存,我在日本的生活工作新常態

亞洲疫情升溫,不僅台灣提升防疫等級,日本也進入了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軟性封城),現職日本 Deloitte 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 的 Melody ,與我們分享她這一年半來,經歷三個多月足不出戶的生活、隔離的經驗,領悟了該如何與病毒共存,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建立讓自己好好生活的新常規;也分享在商業層面上,她對於日本產業轉型的觀察。
68 Shares
68
0
0

CAREhER 編輯部: 台灣疫情升級的第二週,CAREhER 持續邀請我們海內外 support net 分享,透過她們的分享,讓我們更有信心與方法,用穩定的心面對變化。

旅居日本五年,現職 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 的 Melody Lin,藉由她在日本這一年半的時間( 3 個多月未踏出家門 ),分享她個人的生活習慣的心得與對於產業轉型的觀察。

作者 Melody

疫情從去年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日本也進入了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軟性封城)。

面對每天新高的染疫情報,看不見的病毒肆虐,日本再次的緊急事態,而台灣也進入全國 3 級警戒 …… 面對這樣的狀態,生活中(不論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因疫情的變化,怎麼調適、怎麼建立支援、怎麼『與病毒共存』相信是我們現今最重要的課題。

經歷了多次隔離的經驗,我認為每個人幾乎都會經歷幾個階段:新鮮期、不適期、再到自在期。透過 CAREhER 的社群,我想分享這一年半( 3 個多月未踏出家門 )的幾點「不要做」 跟 幾點「要做」的觀察跟心得

在未出門和隔離的日子中,生活習慣的調整:

1. 不要出門

在疫情蔓延的狀態之下,最好的做法絕對是不要流動。能盡量在家就在家,能不外出就不外出,畢竟我們看不到病毒也無法預測病毒的流向。在家一週後大概許多人會相對疲乏,也會有很多僥倖心態,覺得應該不會是我吧?甚至想說反正我年輕,重症化的機率很低,但這樣的心態就是讓日本至今仍無法完全控制疫情的主因之一。

我印象很深去年台灣流行著一句話:「愛有多深,距離有多遠」。而在這樣疫情肆虐的狀態下, 你唯一能做的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才能保護身邊的人。接觸的人越少,病毒的擴散率也會越低,才能真正隔離掉病毒的蔓延與傳播。真的要出門,酒精、乾洗手、酒精濕紙巾、乾淨口罩不離身,身邊物品隨時消毒,隨時清潔,長期在外就記得更換口罩,學著與病毒共存。

2.不要囤積物品/食物

可以以 1-2 週的量去計算,但不要過度囤積。基本上,一個國家的物流鏈並不會中斷,餐廳或許會停業,但產地所產的食材還是會隨著季節繼續產出,產量或許因為人力而有可能有所下降,卻不會因此就完全停止生產。

以日本為例,餐廳停業,但是超市不停業、物流不停業、食品供應商也不會因為餐廳停業而停止供貨,那些貨源會轉換至市場消費者。因此不要過度囤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延伸閱讀|後疫情時代的日本產業變化:你不可忽略的軟性技能

建議大家建立以下幾個習慣:

1. 重新建立與自己對話的習慣 (routine)

2020年疫情剛開始爆發後,連續 3 個月未出門的生活,著實讓我重新跟自己連結,跟自己對話,也重新認識自己。對於慣外出跟外面有連結的人,大概在一週左右就會開始經歷不適期,例如:在家工作無法輕易 on off 切替,看劇不再有趣,甚至無聊,開始想念輕易就能跟朋友聚餐,外出看展外出走走逛街等時光,感到害怕孤單寂寞甚至覺得無能為力等過程;但也是在這階段最適合開始建立跟自己對話,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光

對我而言,我是很文字派的人,因此,我開始把所有的情緒、感受、想法都寫下來,用文字把他具象化,去整理釐清自己。不需要美麗的詞句,只要最能表達自己的心的字句即可。越寫越會發現不同面貌的自己,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對話、反思跟體悟,最後會理解自己、放過自己、擁抱自己、重新安定自己。也因為這個過程,重新思考了對自己而言,需要什麼樣的關係,不論是工作、家人、友人,不再人言亦言或是汲汲營營的追求別人眼中的自己。

| 延伸閱讀 | 給那些正面對不安和焦慮的我們:允許負面情緒,擁抱感到脆弱的自己

2. 做居家空間的斷捨離

當從新認識自己後,對於 24 小時都要居住的生活空間中,我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到生活中一切的物品(傢俱擺設動線、裝飾品、衣物等等)是真的需要還是只是慾望而想要。

這段期間會開始體悟及認識自己生活中需要的物品與衣物,開始重視生活中會用到的一切物品,將不需要的轉捐贈給需要的人或協會,開始感謝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這過程甚至對於之後的消費都會明顯的影響,也會開始很有意識的去消費,而不浪費資源。

3. 重視生理與心理健康的養護

當 24 小時都在家時,我開始了靜坐冥想,也開始一週 2-3 次看著 Youtube 做運動的習慣。

在這場疫情耐久賽中,健康才是能贏得這場比賽的關鍵。在窗邊曬曬太陽,早上起來一杯溫開水,跟三五好友一起開視訊看 Youtube 運動健身、有意識的進食,知道那些食物是真的能幫助自己、睡前跟自己對話。這種種習慣,都能再次增進自己的生理跟心理的健康度。 

| 延伸閱讀 | 疫情過後,我們該如何提升身心的防禦力 – 骨盆篇(上)

4. 花點時間跟家人/友人對話

當了解自己後,會更知道自己的時間分配,時間如此珍貴,自己亦是如此珍貴,所以更應該花在你身邊的人你重視的人。儘管只是一封訊息、一通電話或是一場視訊,讓彼此知道對方的狀態,也能建立彼此之間的支援網 (support net),此時的互相支援,在這樣的時期更是重要。

|延伸閱讀|為遠距工作準備:美國台裔律師 DOROTHY 的逆向思維

日本的社會支援/企業服務的轉型

1. 產地直送/供應鏈最上端的支援

以日本的情況而言,這波疫情第一時間重創了日本餐飲服務業,連帶的整個供應鏈都收到重襲,因此,在去年 Facebook 出現了許多支援食材供應商的社團。各供應商原先要供應給餐廳的食材,全部放上 Facebook 的社團平台販賣(有時會低於市價),在家的我們根據自己生活型態,直接跟廠商訂購。一來可以降低外出採買的風險,二來可以享受到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三來也可以節省錢包消費也能免除食材的浪費。這樣的方式也形成了一個很強大的支援網,讓產地生產者的食物還能維持供應,減少負擔,亦能支持那些小農或小型店家維持些許收入。

2. 餐飲/服務業的轉型

由於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的緣故,許多餐飲業都被要求停止營業,這也讓日本人重新審思怎麼轉型,才得已繼續生存。以往日本的餐廳是不做外送服務的,因為不想承擔食物送出後的風險(客人食物中毒、食物送達時與送出時的差異等等),但這一場疫情,讓餐飲業不得不開始轉型,提供了 Take Out / Delivery的服務。

許多米其林名店,也開始推出便當或是冷凍料理,供客戶們在家也能享用。這種種的消費模式改變,可以看出日本現在也漸漸的開始轉移 offline 到 online,也從 B2B2C 開始轉移到 D2C( Direct To Consumer ) 的模式,線上外送訂餐,也能成為你支援餐廳的一種行為,也鼓勵大家在訂外送的同時,也有意識的注重環保,盡量要求免提供餐具。

3.企業內部的轉型

企業數位化、雲端化、系統化,成為一波勢不可擋的必須的趨勢。2014-15 年日本一直希望朝 「paperless」、「digital 」的方向前進,可惜因其文化的特殊性,而無法真正的實施跟拓展。到 2020 年,這波疫情的破壞性,雖然阻力跟實施的幅度仍有限,但也明確的讓政府、企業團體認知到不轉型不行的領悟,開始一連串的系統線上教育跟線上講座。

| 延伸閱讀|三月活動 HIGHLIGHT :國際婦女節論壇 IWD 2021 #SPARKLEADERSHIP 《下半場》

或許這樣的疫情會有需多的不適期、陣痛期,但也不失爲一個讓自己重新調整、再次學習、讓自己保持在趨勢上前進的機會。

關於作者

Melody Lin,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都市政策以及城市永續規劃研究所。曾任職於日本 IBM,隸屬於 GBS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marketing solution team 擔任 consultant。

現為 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做經營專案顧問、日本履歷專案等。

| 延伸聆聽 | EP.28 擁有試錯的勇氣幫助你更能掌握人生的選擇權—DELOITTE 東京 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 MELODY

Club Event

CAREhER 每個月都會舉辦不同類型會員活動, 6 月 20 日 一起離開繁忙的城市,到陽明山上跟著 Vicky 老師做正念瑜珈,聆聽新世代商業女性代表,分享她們如何在多種角色中轉換、蛻變,培育自己、他人,甚至是一個品牌,共度優雅的午餐交流時光。利用一個週六上午,找尋身心靈的平衡,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回到 CAREhER Special Issue 安心防疫企劃

邀請妳一起為自己預備好「內心防禦力」,我們邀稿在海內外的 support net 來一起分享,在家/遠距工作的挑戰、察覺內心可能還慌亂和不安的情緒、並在最後,獻上一點點點苦中作樂的生活儀式感。嘿,誰說防疫就代表妳的職涯或生活必須停滯?CAREhER ladies 總會在困境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調。

68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