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日本產業變化:你不可忽略的軟性技能

當「與疫情共存」開始成為思考下一步的重要思維,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Melody 和我們分享她在日本觀察的產業結構變化,如加速的數位化轉型、Society 5.0 的蓬勃發展等等,並點出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可以學習的軟性技能。面對共同難題和快速變遷的時代,業界將更注重能夠彈性解決問題、並整合專案的能力。這波數位轉型浪潮,妳追上了嗎?

白石畫廊:疫情之後,從畫廊營運看見藝術界的新時代

受全球疫情影響而變化更快速的世界,從民生、旅遊到藝文產業,都受到極大的挑戰。這次,CAREhER 邀請從來自東京但落地台北的《白石畫廊》Art Advisor Ally,透過她的觀察,來看藝術界在這兩年的數位轉型與革新。目前,雖然線上展廳仍不足以替代實體展覽,卻為產業開創新的形式與市場,也用嶄新的思維,打破藝術和人的距離。

與疫情共存,我在日本的生活工作新常態

亞洲疫情升溫,不僅台灣提升防疫等級,日本也進入了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軟性封城),現職日本 Deloitte Senior Strategy Consultant 的 Melody ,與我們分享她這一年半來,經歷三個多月足不出戶的生活、隔離的經驗,領悟了該如何與病毒共存,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建立讓自己好好生活的新常規;也分享在商業層面上,她對於日本產業轉型的觀察。

EP.59 塑膠也可以環保,Vani 的溫柔永續革命 —
金元福包裝企業 KYF 執行長 Vani Chen

「塑膠也可以做環保!」是位哲人也是金元福包裝企業(KYF)執行長的 Vani 將家族的塑膠包裝企業一肩扛下,不只將公司推向國際市場,也將自身的人生哲學及強調公共利益的 B 型企業 (B Corp)理念帶給員工們。面對全球限塑、禁塑的浪潮,Vani 秉持著正向的永續精神以及堅強的韌性,用品牌教育大眾環保理念、貫徹「永續」一詞。身為一位女性接班人,該如何像 Vani 一樣藉由一己之力顛覆大家既有的觀念呢?

EP.56 以小搏大,串連本土與國際資源的橋樑—
路由藝術 Nunu Fine Art 創辦人 Nunu Hung

想到「藝術」,讓你充滿想像嗎? 非藝術背景、剛畢業的 Nunu Hung 充滿抱負地待在公關業,後來輾轉到紐約、踏入藝術圈,開啟了全新的職涯。6年前回台創立路由藝術 (Nunu Fine Art),四人、小而美的團隊規模,用國際的眼光串連本土與國際藝術資源。以投資的角度,我們又可以怎麼看待藝術?

EP.55 有意識地移除偏見的彈性管理—
愛力根醫學美容 艾伯維公司台灣香港總經理 Sean Lin

”You are only as good as your team.“ 世界最大醫美生技公司愛力根醫學美容-艾伯維公司的台灣香港總經理 Sean Lin,把過去經歷過的領導典範,歸納出屬於自己的領導哲學-Happy F.A.C.E.。不到 10 年時間,Sean 比預期更快,達到成為跨國領導者的目標。超過 10 年的領導資歷, 他是用什麼心態管理、看待團隊的成功?

EP.54 建立文字影響力像健身,把個人聲量轉換成商業模式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 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Liz Kao 高琹雯

「走入亞馬遜雨林,才能了解可可的生產製作與風味。」過去 Liz 走遍世界各地、記錄下每個味道背後的故事跟意義, 累積多年對全球餐飲的觀察。現在 Liz 也開始規劃更長久可行的商業模式,從個人工作者到如何變現—2020年成立電商平台,也開始規劃自有商品。而疫情之下,國際餐飲趨勢又會怎麼發展 ?

EP.53 新年新希望,為彼此訂定學習契約—
BCG 全球人才培訓設計中心 資深經理 Cynthia Hui

身為組織的領導應該怎麼制定團隊的學習策略? BCG 全球人才培訓設計中心資深經理,Cynthia Hui 身為「顧問的導師」,不管是企業組織或是個人的學習,她都有豐富的策略與培訓經驗,身為母親的她,自己也有很多的思考跟學習。今天聽 Cynthia 聊聊,「學習」應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實踐,為2021年企業與個人能力的提升制定計畫。

EP.52 成為世界級人才的自我證明之後,卸下 BCG 光環、與自己共處—
ALPHA Camp 共同創辦人 Youchi Kuo

在 BCG 歷經10年,爬到人生的高點之後,環顧周遭的夥伴,Youchi 內心其實充滿空虛。在 BCG 內轉、多了媽媽的身份,「人在不同階段心力的重點時常是由荷爾蒙在操弄」。當時不滿於現狀,輾轉到新創公司 ALPHA Camp 挑戰自我能力,從策略到執行,Youchi 心態有許多轉變跟重新適應,「見樹跟見林」兩種能力都是必須,現在的她,在這個位置找到自我認同跟意義。

未來也無可避免的遠距辦公,那如何提升效率?

「遠距工作」在疫情前對矽谷科技業來說並不陌生。疫情讓「遠距」變得更加常態化,但現行的科技仍無法傳達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所能達到的溝通效果。大環境的局勢我們無力改變,「科技」越是作為溝通工具,就越凸顯人與人「交流」的無可取代。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化工作形式,其中科技、時差利弊參半,該怎麼因應?現任字節跳動商業化戰略總監的 Kisson ,在文中用一貫策略性的角度,為妳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