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講者
Youchi Kuo
Youchi 為台大財金系、美國密西根羅斯商學院 MBA 畢業、前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董事經理及大中華區消費者洞察智庫總監。
過去在 BCG 擔任顧問10年,在 BCG 前半段的時間擔任策略顧問,到後半段時期的內部創業,幫助內部團隊建立更好的消費者洞察,現在的她是新創線上科技學校 ALPHA Camp 的共同創辦人。
本集重點
1. 職涯背景與內心轉折
台大畢業後到美國就讀 MBA,聯考的機制之下,對外在標準、對遊戲規則的掌握度是好的。年輕時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好,但其實內心是茫然的,找不到自己的職涯方向,沒有可以明確投入的產業跟領域,找不到自己要的東西是什麼。
在顧問業可以無限遞延做決定的時間,不用馬上做決定,新鮮有趣、又符合高大上的價值。
內部升遷的規則- Up or out 之下,一直按照外部的評分標準往前走。
還是有準則看到自己好像喜歡什麼、個人特質是什麼,在 BCG 是在台灣市場的人才看不到的世界。在 MBA 之前,在台灣就曾接觸過管顧,開始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就讀 MBA 畢業後,實習是在舊金山的顧問公司,那時候才確定知道原來自己的能力是有世界競爭力的。
當時看到的世界是格局更大的,決策者的一個決定、解決的問題,可能影響了整個組織,組織的規模跟投資是龐大的。
台灣在世界的角色相對較小,始終在評量自己的能力,衡量自己在世界舞台的位置,想找到認同,看似為別人而活,卻也持續得到回饋,越來越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影響力、想法在決策過程是有幫助的。
2. 停止自我證明的追逐
在 BCG 10年了,把夥伴的標竿做為參考點,開始思考,這是自己要的嗎?這個反思讓自己發覺,持續做下去的效益無法獲得滿足,因此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達到這個高度之後,又開始審視能滿足自己的是什麼。
過去都是按照別人的框架跟遊戲規則看事情,但離開這個脈絡之後,自己的觀點是什麼。按照 BCG 這個框架自己可以扮演好這個角色,但一旦離開了,自己會是什麼視角?自己的聲音是什麼?
初衷是解決問題、策略思考的能力,公司裡的論述跟框架,在不同情境中的執行卻發揮不了價值,也沒有興趣。開始對於能力跟專業的反思,發現自己是空虛的,離開這個位置跟環境是不是還有這個價值,在 BCG 的10年之後,環境已經成了舒適圈。
人生的排序開始不同,會因為賀爾蒙影響,人生不同時期會在乎不同的事情,把焦點放在不同事情上。
媽媽這個身分出現了,開始不知道要怎麼調配不同身分。
別人的職涯路徑在自己身上並不適用,這是一個自我和解的過程。
自己還是有野心的,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成就不會開心。想挑戰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把腦子裡的想法執行出來,在 BCG 內轉之後,4年前輾轉到新創公司 ALPHA Camp。
花了一些時間才把依賴品牌光環的習性消除。
一開始到新創的時候還不適應—大家的能力都是多元的,但不一定有 title,去評斷一個人的實力。
剛開始衡量自己的方式是,簡報的內容、說話的邏輯,這是從過去 BCG 的經驗帶來的習慣—zero defect 、overprepared,沒有試錯的能力、習慣把簡報準備到極致。6個月之後才讓自己歸零,回到解決問題本身該做什麼,而不是事情外在的形體、標籤。
3. 執行跟策略,需要見樹又見林
「在新創裡,自己好像變笨了。」
過去在大顧問公司,有人力跟資源花時間、心力做各種調查,由上而下,宏觀、一致的投入。
在新創團隊,執行市場分析有更多限制跟顧慮。而新創的好處是有機會做不同測試,收集不同的點,組織成方向。
用樹跟林來比喻執行跟策略。樹跟林是兩個不同維度,各自有不同價值。
1)不可以輕忽執行,執行是樹的層次,先有樹才有林。
每棵樹都獨立的話是沒有延續性的,問題在於,如何讓實驗的過程跟思維持續累積下來。
透過「documentation」的方式來記錄想法跟假設,給自己跟團隊成員溝通,設計、失敗的理由是什麼,可以如何再進行調整。變動快速的過程,想法沒有及時記錄下來,之後就沒有根據可以調整。
會有被執行淹沒的情況是,會一直透過執行來得到安心感。
2)要有見林的思考場景—找外部的 mentor、董事,內部執行 OKR 以及定期的策略會議。
內部的機制可以協助運行、啟動策略腦袋。
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找外部的 mentor 或董事成員,提供策略面的建議。
時間配置進行調整,樹跟林會得到較佳的平衡。
|延伸閱讀|EP.50 謙卑與自覺,不讓自己成為團隊成長瓶頸—亞洲領先設計購物平台 PINKOI 共同創辦人 PETER 顏君庭
4. 未來領導團隊的走向跟願景
情有獨鍾何處沒有明確方向,需要找到其中的意義,才有辦法長久。自己在新創的意義有2個主要目的:
1)在教育產業的認同感。
過去在 BCG 是研究消費者行為,在消費者沒有意識的情況去發揮影響,放在現在的教育產業,在受眾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透過機制,正面的影響學習行為,是自我認同感的來源。
2)專業度
台灣不習慣對服務付費,尤其是教育。
優質服務的付費觀念-台灣對服務、對於教育的價值觀,習慣是免費的。
過往以客為尊的心態,如何轉換到讓大眾接受購買服務、專業?建立專業度、對教育服務不同層次的認可,是想證明的事。
這些是加入 ALPHA Camp 一、兩年後,開始要認真思考的事。
經營事業需要有連結感、共同成長。讓理想性變得更入世、變成 respectable 的企業,有成長性、有資源,才能進一步找到更好的資源、影響力更大,這是自己的職涯與 Alpha Camp 的連結。
5. 對於「學習」的三個主軸
學習沒有一個完美的模式。比較重要的是找到什麼協助,幫助自己加速學習。
系統性有效的學習:
以前所處的環境,學習都是別人端來面前、設計好的,相對起來有效率。但到了不那麼有結構、學習資源充斥的地方,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學習、養成習慣並持續下去。
找到方法有效的學習—先試試水溫,有興趣,再系統性學習,不用再眾多資源中持續耗費搜尋成本。
動機:
許多人身兼工作、家庭,過於忙碌,常常擠壓到學習的時間。
工作都是輸出、提供,透過時間累積經驗、所以有很多成長,這是時間的累積,需要多給自己養分,這是需要被幫助的。
因人而異,對於學習重要卻被壓縮的三個主軸:
1)Time
2)Priority
3)Motivation
6. 如何建立找資源的能力
找資源可以分為資金與人才。人才是最珍貴的資源,延攬人才像是零合遊戲,怎麼吸引有能力的人才是一個課題。
過去在大公司是僱用人過來,公司本身是有吸引力的組織,「由公司提供給你舞台,你願不願意?」
現在是以合作的模式延攬優秀人才,不是為公司賣命(work for us),而是一起工作(work together)。幫助人才一起成長、把其他人的需求放在前面: 1)如何對這個人有幫助 2)真心對這個人有興趣
了解對方需求、互相創造價值、真誠交流,未來的連結與合作會是較合情合理的。
這個思維可以應用在找團隊,以及外部的合作資源。
Youchi 的新年新希望—
Be better than yesterday every day.
每天缺少的不是可以投入的事跟成就。
The key is to find why I am better.
每天都要看到,什麼東西比昨天更好,滋養正向循環,在過程中看到自己持續往更好的未來前進。
問題摘要
03:20 過去在 BCG 擔任顧問、也有優異的學業成績、到美國讀 MBA。過去的成就是拼了命在證明自己嗎?
13:30 後來有覺得證明自己了嗎?
15:05 到達一個高度,開始審視內心不同價值的排序。什麼事情讓你覺察到自己最在意那些價值?
21:00 過去成就感來自工作、對自己能力的證明,當了母親之後,對於不同身分的分配內心有曾經覺得慌亂嗎?
24:20 跟我們分享,先是在 BCG 內轉,後來決定到新創公司 Alpha Camp 的差異,以及如何培養找資源的能力?
31:25 忙碌於被執行追趕,怎麼有意識回過頭確保有好的策略,來極大化執行的效益?
35:20 執行跟管理之間,見樹又見林的宏觀能力,應該可以怎麼做?
40:35 目前希望把alpha camp帶往什麼方向?未來有什麼特別需要學習的?
50:35 自己怎麼建立找資源的能力?
54:05 新年新希望是什麼?
Follow us
Our Podcasts
Dialogues to lead discussions that matter to today’s women: Career, wellness, relationships, innovation and latest trends. 20 mins per episode of original authentic content.
每集20分鐘的「她與她」音頻,我們討論職涯規劃、人生關係、身心靈的健康和平衡、科技、新創以及新世代工作女性在乎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