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CAREhER 讀者:
有時候我們腦中像是有個嚴厲的老師,為我們的每一次表現一個打折扣的分數,對於自信心的培養,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找方法,本周美國律師 Dorothy 的最新文章用親身經驗跟大家分享她的克服方式。
你有重返校園進修的念頭嗎?在考量過機會成本後你的決定是什麼?Elsa 再重返校園後體會了其中的落差,有時可能比你想像的更令人疲累,但她也找了屬於自己的調適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祝 閱讀與聆聽愉快!
本週會員精彩內容如下:
自我充電的長篇好文
對很多人來說,會覺得工作一陣子後回去當學生是喘口氣、讓生活步調緩下來的一個好方法。但對於重返美國校園的 Elsa 則不是這樣子的。
因為對於學生生涯的設定並不是想轉換心情,而是對於職涯有明確的目標,讓 Elsa 感覺學生在心理與生理上都比工作累更多。也就是說,比起上班而言,唸書反而是份苦差事。工作累了嗎?重返校園充電所需要調整的心態(會員專屬)。
因為過去工作上慣用的衡量法都不再適用,在考慮是否要轉換到時間相對彈性自由的學生生活裡,你必須了解兩種生活有哪些落差,以及調適的方法。
————-
「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 」指的是個人的不同性。通常一般認為「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會出現在典型的國際化大都市,例如紐約、倫敦、上海。只有這些地區才有機會與不同國籍或不同文化種族的各種背景人員共事。但是現在這樣的辦公環境已經越來越普及。辦公室越來越像小型聯合國-多元文化下的團隊合作(會員專屬)。不僅是廣泛被認定的文化融爐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新加坡,傳統上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日本,辦公室也出現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
在這股風潮下,一間辦公室可能就出現多達二十幾種國籍的員工,或者是橫跨五大洲的同事組成一個團隊。那麼我們應該要把握什麼樣的原則,才能勝任職場中的團隊合作角色呢?
————-
台灣學生剛到美國,看到許多歐美或拉丁體系的學生勇於發言,如果你天生就不習慣在大團體中表現得積極主動,很容易在這種情境中感到怯步,或質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們被這種刻板印象給綁架-以為侃侃而談就是很有自信或有能力,那就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了。不是美式作風才叫自信,解析自信的關鍵因素(會員專屬)。美國律師 Dorothy 更以親身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她用什麼方式克服這種還沒聽到批評,就習慣為自己表現打折扣的做法。
會員專屬語音專訪
深厚的美感和精準的商業素養-巴黎鑑定所亞洲藝術負責人洪麗婷,在法國攻讀「藝術市場」碩士學位後,從巴黎畫廊企劃行政助理,再到中國當代頂尖攝影師陳漫工作室擔任藝術經理,而現在的她,為巴黎歐馬克鑑定所的亞洲藝術負責人。
麗婷在法國的拍賣市場發現,法國人除了特別注重文化內涵及素養之外,做事效率並不比亞洲人差,她還為想要跨入藝術市場工作的讀者們分享自身的經歷與建議。
找到妳的下一步,看更多職涯選擇公開好文
• 『捨我其誰?更待何時?』:從 Emma Watson 聯合國 "He for She "演說學到的三個演講技巧
• 下馬威,有沒有這麼威?:怎麼辦?我被職場下馬威了
• 了解如何才能用問題,讓對話無礙進行:用心,不用力的職場 networking 就靠這六個關鍵 W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