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CAREhER 的聽眾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客座主持人 Gwen,非常開心能夠為大家介紹今天的主講人。她呢,是 CAREhER 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創辦人 – Tiffany,我記得當初在 Tiffany 創辦 CAREhER 以前,她在 facebook 上面問了一個問題,她說:請問大家對於深度文章,你們喜歡在部落格上面追蹤還是到臉書的 page 上看呢?
在一番熱烈的回應之後,Tiffany 馬上就開始著手創辦她心目中的 CAREhER,那麼我非常開心能夠從當初那個 moment 見證到今天。當然創業這件事情當然不簡單,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前人的指點,這個前人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前輩或者是業師,可是好像這幾個中文字沒有辦法完整地呈現英文當中 mentor 要呈現的意思,那麼我們今天就請 Tiffany 跟我們討論 mentor 這個字,還有甚麼含意?然後在這樣的職場關係中,mentor 可以為我們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先歡迎 Tiffany。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 Tiffany 。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 mentor,你認為我們可以怎麼樣定義 mentor 這個字?
好!Gwen 剛剛其實有提到我們一直無法 mentor 這個字找到一個適合、恰當的中文。第一點呢,我回頭看的話,mentor 應該是一個不管是他的言行舉止,都影響到我反思自己行為和心態的一個人,所以 mentor 其實他是一個全方面影響你,不一定他比你資深,而是只要是他的行為舉止,對你造成影響,我覺得這個人都可以足以成為 mentor。
這樣子的定義又跟 role model 有甚麼不一樣?
我覺得 role model 距離我們稍微遠一些,你也不一定有機會可以跟他真正交流。那 mentor 它定義會稍微再不一樣一點,他可能不一定跟你在職涯上完全相同,或者是是你想成為的方向,因為 role model 畢竟是一個你想要計畫成為的一個人,那 mentor 可能他是在生活上,你看到他的一些待人處事,對你造成影響,而不是比較所謂遙不可及,那你是想要在某個階段成為那樣子的人,這是稍微有些不一樣。
那能不能跟讀者分享,你自己身邊有哪些 mentor 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
mentor 這樣子的稱謂跟角色,對我的影響會比較大的原因是因為,之前我在美國念法學院的時候,在文化還有習俗上,其實 mentor 都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的一個角色。很多人的 mentor 會是教授、學長姊,或者是在實習事務所的合夥人。那對我來說,我覺得那一段時間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合夥人,是舊金山一個 law firm 的資深 partner,他是上海人,他已經在美國非常多年。
因為可能合辦講座,或者是學習而認識了他。於公於私,我覺得因為他的待人處事、個性,還有行為想法等等,對我來說都造成很多的影響!
有一些機會,我曾經去參與過他家庭的餐會。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我在他身上看到,所謂的比較有建設性和目的性的 network,還有就是如何有效地統整資源。他的餐會是在他舊金山的家裡面,他安排了大概一行 7、8 個人一起吃飯。那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其實學生是非常無害的一個身分,大家都會覺得,學生就是來見習、學習, 大家也都比較願意指導。在那個餐會上,我就看到他穿針引線、據古引今,不管是藝術、文化的一些話題,其實這些話題都沒有碰觸到他們之後要合辦的亞洲博物館的募款餐會。可是在那個晚餐上,雖然是私人的聚會,我看到他如何把這些資源都串在一起,當然與會都是聰明人,所以他們也知道,大家其實是這個時候來互相討論,看看大家對之後的亞洲博物館開幕、募款有甚麼樣的共識。
後來,幾個月我也陸陸續續看到他們成功地在事務所辦了一次,中國新年的 event。然後因為舊金山華人比較多,所以這算是很大的一個節日,在那樣子的活動,館長也上去募款,也很成功地募到他希望的數字,等於說對他上任帶來一個很漂亮地開場。
我在旁邊看,覺得非常地受用,因為通常華人心中的 networking,沒有這麼地 focus,可是這場餐會讓我覺得不做作,可是大家都面面俱到也互贏,那時間上又安排地剛剛好,然後又開啟一個長遠合作地楔子,所以在這一些行為影響到我後來,不管是待人處世或者是在整合資源,對我來說算是影響我最大的一個 mentor。
身為一個女性,跟男性的 mentor 互動,會不會有讓人需要顧慮的地方?
我覺得這一點在中華文化上稍微會吃虧一點。mentor 這個角色在歐美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了,我現在回頭看,其實真的有不少影響我很深的是男性的 mentor,那他們都是已經結婚有小孩。我覺得不管是 mentor 或者是 mentee,應該要做到一些事情是讓其他人不會誤會,或是讓這個關係可以很健全地發展。比如說我剛剛那位 mentor,我跟他的太太,也會聊天、相處。那他第一件事就把我介紹給他的太太。所以其實我覺得大家在人情世故上,都要先去做好大家或旁人沒有辦法說話的話,其實我覺得性別並不是一個應該這麼被顧慮的原因。
我覺得在歐美社會因為他們的社會發展是有很多種族的,還有很多其他 移民等等因素,所以在多樣性多元化這一點,他們是非常注重。比較可惜地是台灣其實還是比較單面向的,所以性別顯得在這些層次裡面,顯得特別地被放大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拿歐美已經發展這麼成熟的體系來說,我們也馬上來建立這樣的 mentor 系統,因為的確在職場上,女性晚輩如果跟男性前輩請教的話,這些東西在行為上的確要稍微做一些配套的措施。
同樣從學校看也是,office hour 的時候,大部分的男性教授,不管是我以前在美國念書,或者是甚至在台大的時候,大概都有觀察到,男教授一定會比如說門是開著,或者是裡面有女助教,在性別上的確我覺得還沒有那麼成熟,大家也需要注意一下。但我覺得不要因為性別,讓自己不敢接觸這些可能會影響你非常多,然後帶給你非常多反思機會的 mentor。
我相信很多的讀者會希望找到一個自己的 mentor,這個方面你對大家有甚麼樣的建議,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 mentor?
首先我覺得 mentor 不會只有一位,mentor 可以有很多位。可以以不同的交情、function,或者是不同的頻率,自己做調整。還有一個是,中華文化尤其是我們這一個世代,還是蠻習慣說找一位你稍微有交情的長輩或前輩,做你的 mentor,可能是你爸爸的朋友,可能是學長,覺得好像有交情,比較不會不好意思。但是我美國念書的時候,我有發現一件事,很多的學生其實是很主動、積極的,比如以法學院來說,是事務所已經很成功的律師,或者是在各種餐會上直接就主動認識人。他們在認識人的時候,他們比較不是以交情,而是以我們可能共同去做一件事務,建立這份 mentorship。比如說,律師事務所會進行一些社區服務,這些學生會很積極地去參與,藉由一起做社區服務這件事,認識不同的他們覺得值得教導他們的這些 mentor。也因為在共同執行一件實務,他們也看得到這些尋找 mentor 的人的能力,和做事的態度,也會消除一些他們疑慮,覺得說這個年輕人其實還不錯,我很願意給他指導。
所以我反而蠻建議,不用太執著於說要先認識或者是有私交。其實很多時候可以因為共同參與一件事情,主動認識參與這件事情的其他人,你更夠表現你的個性、能力,別人指導你其實也會更願意。
與其從身邊的個人關係當中尋找一個前輩、mentor,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共同目標、價值觀,尋找一個可以指點我們職涯方向的人?
尤其是現在因為網路、科技,很多地區性的限制,已經沒有了。其實我覺得主動地去尋找一些 mentor,這個成功率不會太低,當然這之中,會需要一些技巧。
就找 mentor 這件事,我相信大家還是覺得很模糊,可不可以精確地和大家分享,要如何從未曾謀面,或者是從別人介紹 mentor,這樣子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我自己的體驗跟因為 CAREhER 常常專訪傑出的女性,或者介紹、引薦這些女性的事情,所以大概有些觀察,有兩個最大的原則,因為現在每個人都很忙,所以一定記得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第二個很重要,尊重 mentor 的空間和隱私。
第一個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你要做好功課。以未曾謀面的 mentor 來說,你可能要先觀察,這個人平常工作內容是甚麼,他喜歡做的一些事情是甚麼,這個都是有助於你可以節省彼此的時間。
第二個是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空間。再以剛才未曾謀面這個 mentor 來說,很多人可能就覺得「好,我找到他的信箱、facebook,拿到他電話了!我就馬上可以一個電話、e-mail 過去。」在這點上面,facebook 絕對是太個人隱私的事情,如果以 e-mail,那也要給人家一個大概知道你希望人家怎麼回答你問題,或希望從人家身上得到甚麼。
比如說,我看過一個非常好的示範的信。那個人從對方的演講分享得到他的通訊方式,是 e-mail。第一點你已經聽過人家的演講,表示你是對他在做的領域或他有興趣的議題,也有同樣的興趣,或至少你有涉獵。所以他的開頭就寫:「我某年某月某天,聽了你的演講,我覺得受益良多……等等。然後呢,他因為這個演講,他想到一個問題,也是現在跟他切身相關,所以他把那問題提出來,從你的演講中,我對這件事情特別有興趣、有自己想法,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可以讓我再去拜訪?」有的人他沒有寫拜訪的時間,其實對工作很忙碌的人來說,當他不確定你會佔據他多少時間,他願意見面的意願其實就蠻低。如果你能夠很清楚寫,我耽誤你 30 分鐘,如果你有時間喝咖啡,還是電話上聊,我都會非常地 appreciate,對我來說你的作品、議題,也是我很有興趣的,我很希望在這個領域能夠和你交流。這樣就是不卑不亢,也給予人家空間和時間的一個方式。
如果是已經認識,本來的障礙和界線就是簡單許多。所以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如果可以開始共同去做一件事,在這之中告訴他說,我覺得你在這一塊做得非常好,我很想多學習。先誠心地讚美別人以後,大家都很樂意繼續互相討論。
那最後一個可能是別人介紹的 mentor,別人介紹的其實稍微有一點壓力,因為你必須要尊重幫你介紹的那個人。因為如果沒有好好地和這位 mentor 或者給他好印象,其實蠻對不起幫你介紹的那人。我當過幫人家介紹的角色,也曾經當過被別人介紹的那人,我覺得,和人認識的這條路上,其實很重要,你要替每個人都設想到你的這個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甚麼樣的後果。只要你能多設想 3 分鐘,其實都可以替每個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所以尋找 mentor 時,並不是自己一廂情願地拿 e-mail、電話,馬上就連絡對方說:「嘿,你可以教我嗎?」其實我們應該用更精準專業的方式,很精準地告訴對方,你希望得到的目的是甚麼?
你提到「精準」非常的重要,因為有的時候中華文化很多事情,覺得好像不要講清楚比較好。
差不多差不多就好。
對,但是其實很重要的一個方式,你能夠很精準地提出,你需要人家幫你甚麼。有時候對 mentor 來說,如果你沒有跟人家講你需要他幫助在哪,他也不知道從何幫起。mentor 絕對不可能有時間跟你喝兩個小時的咖啡,先聊聊你的情緒,再聊聊說:「阿,跟你聊天好開心喔!」我覺得更有效也會讓 mentor 對你印象更好地反而是:「Hi,我需要這樣、這樣,那我覺得你可以提供我這樣的幫助。」這樣子越簡潔明瞭,反而人家越好幫助你。
而且我認為你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要「專業」!
其實要別人怎麼樣看待你,自己要先釋放那樣的訊息。歐美的小孩,因為他們畢竟可能是社會上面的風氣,還有他們比較早有機會接觸 mentor,或者是自己去建立自己的一些關係,所以不管是他們的信、訊息、應對進退,都比較言簡意賅,他們的溝通方式真的是專業很多。
那其實一開始如果從一個很專業的關係去發展,之後你要發展私交,反而比一開始是私交,然後後來想要去用專業化,來得更長久。mentor 不只是你認識一個mentor ,很重要還有後面的維持。
你是怎麼樣跟你的 mentor 繼續維持良好的關係呢?你們現在還有聯絡嗎?
有。很重要一點,過年過節問候很重要。我有幾個 mentor 是當初法學院的老師,那外國人的話,尤其美國人來說很重要是聖誕節,有時候寄卡片,或者是看到一個讓你想到那個教授或那人的東西,寫 e-mail 過去,這都是不打擾人,但會讓人覺得很窩心的方法。
如果是在同一個地理位置的,有空可以過去探訪,也不用特別地說要送禮物或甚麼,而是表現一個關心,但是還是要記得不要打擾人家的時間。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常常約她喝咖啡或吃飯,有時候關係維護並不是要這樣子,反而是要給彼此空間和時間。
在關係維護上,很重要是要替別人著想,真的注意你的 mentor 最近的發展,有時候可能你的 mentor 比較是公眾一點或是他有一些成果或甚麼比較容易注意到的,都可以寫信去恭喜,或是告訴你的 mentor,他的言行舉止對你來說影響有多大,其實頻率不用太密集。
其實就是重質不重量。
真的!以不打擾人的方式下去維持彼此的交情。既然你是他的 mentee,你的發展表現越好他當然越開心,你反而努力把 mentor 交給你的東西實現,這個對 mentor 來說是最大的成就感。
就你到現在創業兩三年了,相信身邊應該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夠成為你的 mentee,你認為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怎麼樣成為比較晚出道的朋友,成為他們好的 mentor?
以我們這個年紀,大概三十幾歲的女生來說,有的時候會覺得說,我怎麼可能是別人的 mentor?因為我們工作可能還沒有發展地這麼順利,或是可能還沒有一個明確地成就顯示可以當別人的 mentor,我以前也是這樣想。
可是後來我覺得,第一點是我們開始招收實習生,第二點是我們有一些之前的作家開始和我們團隊一起合作,甚至是剛開始創業的女生,有寫信來給我,一開始我非常地受寵若驚,因為我覺得我們也才剛開始沒有很久,但是後來真的是我自己的同事點醒我,他說:「這些年輕的、或是寫信給你的人,你應該要至少給予他們一些,你覺得不錯的建議,因為當初人家也是這樣給你建議。」這句話雖然很簡單,可是的確有點醒我。
因為當你開始給別人建議的時候,第一點你會去反思,你過去做過的一些決定,當你是真心的想要提點這些,正在走你之前走過的路的人:「你要記得不要撞到那塊石頭,你要記得那邊有個大轉彎你要小心。」其實這些提點的時候,會幫你修正你過去的一些決定,然後讓你更準備好,做下面的一些決定。
就像是經驗的傳承。
是,經驗傳承除了大家想到,資深去傳承給資淺,其實資淺的人也幫助資深的人很多。因為唯有在教導別人的時候,你才會真地思考整個過程。
還有另外一件,讓我覺得不只是找別人當 mentor 也要成為別人的 mentor 的一個原因,我們上個月專訪台灣拜耳的總裁。她說,常常會有年輕人寫信給她,那她也其實很樂意跟這些年輕人聊天、喝咖啡,那我很訝異,我那時候問她:「可是妳應該很忙,為什麼會有這個時間?」她說:「因為了解年輕人在想甚麼,讓我學會怎麼跟他們溝通,這很重要,因為我帶的團隊,一定會有年輕人,且我的年紀會越來越大,但新進的員工,世代會越來越年輕,要很成功地帶團隊或是要繼續和社會保持,不要脫軌,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很重要。」那句話讓我剎那間,雖然我們還沒有跟時代脫軌那麼多,但是其實新來的,跟你已經差異越來越多,這些資淺的人剛剛在經歷的事情,當我們可以願意用心傾聽,用同理心跟他們溝通,可以指點他們,看到他們進步,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成就感。
而且其實,無形當中也增加了你的競爭力。
第一個在溝通上,當人家的 mentor 對這個人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都有很多的經驗、想法想要傳承,你要怎樣精準地讓對方可以了解妳說的話,當你看到他也進步的時候,你要怎麼繼續地幫助她進步;當你看到他沒有改進的時候,你會有點挫折,你會去反思說,是我講的話他聽不懂,還是你沒有很認真地在做?
那你看他的行為,其實也再一次反射到自己,你在跟你的 mentor 在溝通、對應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讓你的 mentor 覺得很挫折?就是你就會發現,原來我以前好不懂事,跟我的 mentor 這樣講話,或是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地珍惜。所以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有點電影 inception 層層鋪疊,你已經不知道你在哪一層,但是他的幫助是很深遠、完整,會慢慢醞釀的!
所以其實好像在 mentorship 當中,不管你是 mentor 或是 mentee,雙方都是在互相學習的!
對!其實你剛剛講師徒,是還蠻不錯的一個翻譯,但還不是完全可以去解釋 mentorship這件事情。但是,本來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是別人的老師,也可以是別人的徒弟,所以如果這樣想的話,這其實一個非常互助的過程,本來人跟人之間是互助、互相尊重,才有可能彼此都互相水漲船高。
我想這也是當初 Tiffany 創辦 CAREhER 最重要的宗旨之一。如何透過這樣虛擬的網路世界,為每一位在職場上面有一個目標的女性,找到可以學習、同時一起分享的同伴?
因為以前的 mentorship,很多時候需要不斷地參加聚會、認識,或是在工作上才有可能。但是其實很多時候,尤其女性來說,你在工作上遇到的挫折,或是人生規劃上有些疑問,你還是需要一個曾經走過的人來告訴你,他當初怎麼走過。那其實以 CAREhER 來說,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不同的層面,比如:語音、線上 office hour ,希望大家看到這位分享的人物的時候,可以從她的故事反思到,自己在做決定過程上面,找到共鳴的點,可以在這個點上,去問這些 mentor。她們都會很樂意地給大家解答,因為她們已經體驗到這是一個互助的過程,她們幫助越多人,其實對她們來說,她們也越來越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