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hER:很多讀者都跟我們提過,在職場上,影響力很重要,但她們也往往有很多疑問。
我們特別邀請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協調、替團隊找到最適合資源的 Christina 來和我們分享她的經驗。身為女性,她傾向運用同理心並聆聽,但輕快卻直接的溝通幫助她用最自在的風格來達成共識,於是我們將專欄定位於「優雅影響力」。
每個月,邀請妳,和我們一起討論,實現職場中理想的自己。
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一定有某些屬於「表演型」的同事。怎麼說?在團隊討論中,他們通常反應很快、講話鏗鏘有力,故事是編得又快又好,而且不管如何一定振振有詞。然後,某些事就在他們的談笑風生中決定了。等妳回過頭來,仔細一想,咦,我們剛剛到底討論了什麼?我又答應了什麼?
矽谷的科技公司就充滿了這種表演型人才。面對往往口若懸河的同事,我常怨自己反應不夠快思路不夠敏捷(坦白說,這種技能屬於產品經理的基本配備,如果跟其它團隊吵架都吵不贏,你怎麼幫你的產品爭取資源?),也常發現自己陷入「明明就覺得好像哪裡不對,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這種如迷霧中的狀態。
有不少讀者跟來參加活動的朋友也有問我這個問題:那些說話大聲的人,我該怎麼應對?或者,我是一個內向又不夠強勢的人,在公司裡是不是很吃虧,妳是怎麼在外商公司生存的?
跳脫舒適圈- 兩招克服內向者的「不自在」
老實說,我認為內向者在美商、尤其是求新求快的科技公司裡,一開始的確是有比較多劣勢的。身為內向者的一員(我做過很多種性格測驗,終於找出自己是屬於「擅於表達」的內向者 expressive introvert,不然好多朋友跟同事都不信我是內向的),在求表現跟突破的企業文化裡,往往會感到不太舒服。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包括被要求快速做出反應、刻意突出自我表現、跟鼓勵透過某種程度的衝突來達成共識,都會讓內向者、尤其是可能比較在意團隊和諧的女性感到不自在。
(延伸閱讀:內向者的勇敢— 請告訴自己,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要怎麼讓別人相信你
擁有試錯的勇氣幫助你更能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podcast )
這種不自在其實如影隨形的陪伴了我很久,即使現在也還時常影響我。不過,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透過不斷磨練而琢磨出的應對方式:
1)充分的事前準備
就因為我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反應,所以透過會議前的沙盤推演,我可以先設想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模擬認可的對應。對於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尤其是要「優雅的吵架」那種),我甚至會預先設想節奏,練習用什麼語氣開場、在每一個話題花多長時間,並且考慮自己該多強勢主導論點。我知道,有很多人可以單靠臨場反應做到,但因為瞭解自己、為了讓我更好的發揮,選擇做好更多準備是我得到自信的一個方式。
2)需要時間思考時,溝通會後 follow up
當然,很多時候討論會引出更多想法,當我需要時間整理的時候,我會選擇和對方溝通,這個問題可能無法即時解決,有一些面向需要得到更多反饋,並約定在什麼時間內跟進。危機除外,其實我發現大部分的事情並沒有那麼急迫,隔天或在約定內的時間給個完整的計劃大部分都是可以接受的。
回到大家常覺得氣悶的問題:講話大聲的人、反應快的人,是不是真的就比較有影響力?我認為的確較為吃香,但既然我無法變成那樣的人,和他們比較其實沒用。再進一步想,就我觀察周遭真的眾所認可的 leader,講話大不大聲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講的內容有沒有料。在日常工作裡,我最佩服的一位領導者是位女性 VP,我從沒見她提高過音量。反而,她說話永遠不疾不徐,但是非常有條理;她也不害怕打斷別人,但一定有打斷的理由。我可以很確定她也是內斂的內向型個性,卻能夠穩健的帶領整個團隊和市場前進。
(延伸閱讀: 走在獅群前頭的綿羊 – 內向者的獨特領導個性)
所以,與其懊惱妳的音量沒別人大,不如努力讓自己更有聲量吧。
CAREhER 編輯部:其實妳講話聲音很大聲欸,我們每次錄 podcast 都要破音了。
Christina:(優雅的轉頭假裝沒聽到)講話大聲是種比喻,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