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Put Yourself In Her High Heels」直播座談會

0 Shares
0
0
0

03/08  響應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Put Yourself In Her High Heels】座談會。
本座談會由 CAREhER 創辦人 Tiffany 主持,與場地方台北創新中心 CIT 共同協辦,受邀與談人包括 Facebook 大中華地區董事總經理 梁幼莓女士、立法委員余宛如以及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沛然。從不同的領域出發,與我們一同換位思考,以生理男 / 女性 互相交換角色為設定前提,分享職場創新、女性領導與人生職涯議題。
收看完整活動直播影片:請見 Put yourself in her high heels

【座談流程】

  • Panel Talk 1 – 個別訪問
  • Panel Talk 2 – 綜合訪問
  • Q &A

【與談人】

梁幼莓 Jayne Leung|Facebook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Facebook 在大中華區聘請的第一名員工,當年負責創建 Facebook 在大中華的團隊。在進入 Facebook 之前,她在 Rubicon Project 公司協助開拓第一個亞洲業務據點。在此之前,她曾在 Google 團隊並擔任亞太區新媒體業務主管。
Jayne 一直致力於倡導女性於企業及社會的領導價值。2016 年夏天,在 Jayne 的領導之下,Facebook 在香港和台灣推出全新女性創業家指標性領導計劃 #SheMeansBusiness,支持更多當地女性創業家,運用更多的網路資源來茁壯她們的事業。
余宛如 Karen Yu|立法委員
是女性創業家、也是社會企業家,帶領台灣第一家公平貿易認證商生態綠,從一家咖啡店走到創櫃板。現任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著力於社會企業、新創與女權議題。擔任立法院數位經濟與社會經濟國會交流促進會會長,持續與政府溝通解決創業路上的小石頭,推動金融監理沙盒、政府資訊長組織法、產業創新條例等法規,完善台灣產官學創業生態系,為年輕創業家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公平環境。
王沛然 Emily Wang|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2015、2016「華文朗讀節」總策劃人。
Pratt Institute建築碩士。在紐約生活多年,2011年回到台北。從經營複合式書店到建立說書人和創意人的平台,持續以華山1914文創園區作為基地,搭建跨領域的橋樑,實驗故事展演的多元可能。

【Panel Talk 1】

講者與主持
via Austin En

訪問 梁幼莓 Jayne

是臉書在大中華地區的第一個員工,從只有一個人,到現在擔任大中華董事總經理一職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過程中你是是否曾覺得委屈?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Jayne:其實我不會覺得委屈,反而我覺得是很好玩的,因為當中給我的滿足感是非常大。剛開始成立時,什麼框框侷限都沒有,像我們自己除了想要怎麼進入市場、怎麼面對客戶等工作的事情以外,也要擔負 tea lady的工作,像倒垃圾、採買生活用品之類的事情都要自己做。那段時間考驗著我們,就像我們所謂的「Roll up your sleeves」,所以成立大中華區辦公室,就好像一個零到有的過程。
另外一點我覺得剛開始很困難的是,雖然我們都非常習慣以用戶的姿態來使用臉書這個平台,但從一個廣告主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沒有很多客戶知道怎麼使用的,因此我們得一直去教育市場,也要一直在碰撞之餘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做法。我很享受每次遇到在困難的時候找到解決方法的過程,都帶給我好玩的滿足感,因此即使一路上再多的汗水淚水都不會覺得委屈。
一路上支持我不放棄的原因,第一是因為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特別是剛開始跟我一起打拚的團隊,這份團隊合作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另外,也因為市場上的合作夥伴一路合作,這六年間從客戶到成為朋友的關係,這也是我們一路上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你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性別有帶你有什麼優勢或是框架嗎?

Jayne:其實我沒有特別覺得自己的性別有給自己有利或不利的。求學過程中,我一路念女子學校長大,13 年都就讀同一間學校,且姊姊、阿姨、媽媽外婆等等家人都是同間學校畢業。我一直都很習慣身邊沒有男生,我們也都自然而然擔負起粗重的工作,因此我們對於女性作為一個領導非常理所當然,直到我進到第一份跨國企業科技業工作後,才發現不是我想的那樣。跨國企業中老闆很多都是外國人,身材高大魁武並講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我才比較意識到原來自己比較年輕,也是少數的華人女性,英文又不是很好,因此就開始對自己產生很多的懷疑、想很多,也會沒有自信去表達意見。因此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女生往往都對自己要求都很高,有很多的自我懷疑。我比較慶幸的是,一路上我有很多的老闆、朋友都會鼓勵我突破困死自己的框架,去更肯定自己的價值。

你認為女性在企業與社會的領導價值是什麼?為何你們要推動 #SheMeansBusiness?

Jayne:其實我們倡導的是多元聲音的重要性,因為這樣對於企業是健康的,不然你在進行決策時就會太過偏重否一方面,這也是為何我們要去強調女性在企業中的價值。
其實在台灣很多女性都希望創業,之前在我們與 YouGov 合作的調查中有發現,在台灣每兩個就有一個女性是希望創業的,只是他們都會面臨到很多困難,例如缺乏資訊、沒有工具或是覺得財務不穩定。但我們也發現,如果其中這些 11% 的女生真的創業的話,其實是可以為台灣帶來超過 150,000 件新商機及 700,000 個新的工作機會,這對於整體社會是十分具有正面效益的,也是我們創立 #SheMeansBusiness 平台的原因。我們就是希望給能提供平台、資源資訊等,並成立一個 support network,讓更多女性創業家聚在一起相互協助,希望可以帶動更多的創業。

Jayne1000x1000
via Austin En

訪問 余宛如 Karen

從推動公平貿易到參選政治,現在致力堆動新創和女性議題,這一路上你曾遭遇什麼困難?你希望能做到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Karen:老實說我常常困在一個情緒裡面,就是我覺得某個價值是對的,但整個社會或在做的過程中,卻有人跟我持相反意見,因此就變成我得在過程中不斷去調適自己的情緒。其實我覺得不論是推動公平貿易,到現在擔任立法委員,一路上不變的就是有一個理想帶著你往前走,重點是如何實現你的理想。我覺得我們是對的事情,就會希望能夠把事情做出來讓大家看見。當立委也是,尤其我們這些不分區立委,沒有直接選民的壓力,不會被迫去做像里長的工作,所以我可以好好專注運用自己專業來實踐理想上面,這點我很幸運。
我自己在覺得在立法院曾受過最大的震撼教育就是,在上班的第一天帶著我的兒子到議場裡面,這在台灣讓我面對到很多的酸言酸語以及謾罵。其實我會做這件事是希望能夠讓大家關注,在台灣不僅生育率是很大的問題,年輕夫妻不敢生其實也是問題。我知道自己的做法一時不太妥當,因此被誤會。在這段過程被謾罵是我覺得最無力的時候,但現在已經逐漸調適過來。在面對反對者聲音時,要自己找出調適的方法,並努力讓更多的人支持你認為對的事。

政治圈男性比重大,質詢時你會用什麼溝通方式?在立院有什麼領悟?

Karen:我知道自己好像一直都給人溫和柔美的印象,但其實我是個大反派,一直很想要挑戰去突破框架。有時當女生比較勇於表達意見時,往往會被貼上很多標籤,即使立院內大家都很互相尊重平等。我一直試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希望能夠帶給大家犀利不失威嚴,一個專業柔和的態度。

你可以分享自己身為職場媽媽,是否有想在工作上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嗎?

Karen:台灣女性的就業率在 30 歲以後是呈現V型的,也就是說,很多女性很可能因為生育或養育照顧父母的關係,得在最黃金的時候離開職場,這對女生非常不公平,因此當初我在倡議女性職場平等、更友善職場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對的方向,只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政策與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如何減輕女性生育的壓力,或是更多支持的系統來讓女性順利銜接職場。另外一個方向,也是最近日劇〈月薪嬌妻〉中有提到的,女性在家裡的勞動其實也應該算入經濟貢獻的部分,因此我們可以多把男性拉回家庭,女性出去的可能性會增加。我認為現在大家的觀念有在改變,而我們的政策也應該要跟上這樣的趨勢,讓台灣女性在精華年歲的時候可以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那對於想要生小孩但又不想放棄工作的女性,你會給什麼樣的建議?

我覺得有小孩之後,最難的就是斷、捨、離,如何在生命中去取捨你覺得重要的事情,是十分需要智慧的。但我必須說,我認為工作與生活間沒有所謂的平衡,只能盡量讓自己一方面陪孩子相處,另一方面爭取機會去追求自己的職涯。

Karen1000x1000
via Austin En

訪問 王沛然 Emily

從學建築到經營華山這個園區,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個轉折與心路歷程(創作者到經營者轉換)

Emily:我大學跟研究所都唸建築。其實建築不只是純粹創作,更需要整合能力,因為建築都是團隊的工作,只有少數建築屬於純粹創作。我從建築的背景到平台經營,中間經過有很大的身份調適,但我認為不管是什麼角色,其實都要花上很大的精力去了解自己,找出自己最合適與職場對應的方式。如果我只是一個建築師,只要應客戶要求做好作品即可離開,但經營者不僅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而且是流動的過程,因此必須得練習去擁有更長遠的視野,同時在微觀與宏觀中取得平衡。

你認為你的性別在對於身為經營者上有沒有影響呢?你有沒有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Emily:在我年輕的時候會懷疑自己更多,尤其是我天生比較瘦比較嬌小,常常在團隊中會被看不見,就會比較沒自信。但在我自我說服或找到自己自信的來源後,其實就很 ok,只要我能夠好好傳達出我的聲音就夠了。雖然有時還是會遇到「我覺得我說的很清楚但你怎麼都不懂」的困境,但我想這就要隨著時間,每天每天的去練習。
Karen:其實我在創業時也覺得自己是個很沒存在感的女生,很多人甚至把我當成老闆娘或工讀生,但我後來就告訴自己「沒關係!」自己不需要去搶做最亮眼的角色,但我非常樂意去幫大家做舞台,這也是我現在擔任立法委員的使命

除了紐約,Emily 也曾在義大利交換學生過。你可否舉出臺北、紐約、義大利分別帶給你的感覺為何?同時分享這三個地方的女性是否有不一樣的特質?你在她們身上又學習到什麼呢?

Emily:在義大利時是我大一交換的時候。因為那時年紀比較小,因此在那邊受到比較大的衝擊是男生對女生的態度。像義大利的男生可能在路上直接就對你吹口哨,這可能在其他社會被視為不禮貌的,但在那邊可能被視為讚美的行為。因為從沒有這樣的經驗,我想那是我第一次認知到自己是個一個異國女性的角色。
而紐約是一個混合大都會,在這個城市當中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不論什麼身份、信仰、性別。不管是在工作上或學校裡,每一個舞台都有平均的性別分配,也有不少優秀的女性領導者、老師,因此在我回到台灣後,就必須要對性別的標籤比較敏感,因為有些事情不像在紐約是直接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也不如紐約有那樣的空間與彈性去容納不同的人。

emily1000x1000
via Austin En

【Panel Talk 2】

如果不是做你現在的職業,你覺得你會在做什麼呢?為什麼?

Jayne: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攝影師。因為我會潛水,也特別愛野生動物,所以我的臉書專頁都是動物、水裡生物的照片,這就是我熱情所在。其實我覺得你的問題並不是二擇一的選擇題,因為我現在臉書有我的工作,但我也可以同時追求我的熱情,因此我認為其實工作與追求夢想是可以兩者並存的。
Karen:如果我今天不是立法委員的話,我想我可能會在某個地方從事國際救援的工作,並且想盡一切辦法努力賺錢,將這些錢繼續投入在不論是公平貿易,或是國際救援上面。以前個性比較浪漫,只想著推廣,但現在認知到,如果你想要在社會發揮更大得影響力,你必須要擁有更多的能量。
Emily:我自己私下很喜歡聽廣播,我很多偶像都是女性 podcast 主持人。我有一個很大的興趣,就是收集故事,因此不管是做華文朗讀節,或是說故事的活動,這其實都是我在紐約長期參加過的一些聚會,也就是讓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真實故事。我覺得這些故事聚集在一起,帶來療癒的感覺以及影響力其實是很大的。現在有很多方便的工具可以散播這些有聲的內容,我覺得這些故事相比影片是更親密的,因此我想我會花更多時間來收集這些故事吧!

你有被標籤過哪個性別的特質嗎?比如,像男生一樣俐落,或女性樣善於聆聽?

Karen:我一直覺得台灣性別滿平等的,直到我自己碰到才發現好像並不是這樣。女性創業是我第一次被貼上標籤。那時身為年輕女性又做社會企業,這樣的雙重身份是被社會視為最弱勢的狀態,因此當時的我是處於在谷底的。要從谷底起來,真的得花上很大的氣力來證明自己。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分組的時候,有個男生無意識的說出「女生比較不靈巧」這樣帶有偏見的話語,但旁邊立馬有男生糾正他這樣對女生不公平,所以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意識去提醒旁邊的人,這樣社會才會更好。
Jayne:職場真的有很多「unconscious bias」,例如說我身為女性,我的聲音比較小,就常被認為工作表現沒有那麼好,而有些女生聲音大,就被認為太 bossy、太 aggresive。這些偏見往往都是無意識的,而企業上也都有這些誤解的存在,我們就要花很多力氣去把它提出來,讓大家改善它。我認為若要改善這樣的狀況,你需要盟友,而盟友是不分男女的。因為這些現象是無意識的,希望藉由委婉提醒身邊的人,讓這些現象可以經由大家的意識提升而逐漸改善。
Emily:比如說在會議中,男性中斷女性說話的現象其實滿普遍的,因此要去學習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對應這樣的狀況,好避免以後這種現象再發生。另外,華山女性員工比例滿高的,如何鼓勵女性同事更敢於發言、更敢於執行自己的創業,是我們持續希望做的。

先問一下,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做過哪樣突破自己個性的事情?

Jayne:我認為內向型只代表我在派對上不是很善於社交的人,但當我在比較深入的交流,像是研討會、座談會等,我其實是非常ok的。老實說在我們臉書團隊剛成立時,在大家一同測完 MBTI 後,無意間發現我們剛好全都是內向型的人,但由於我們工作性質必須對外面對客戶、市場,所以我認為並不會因為你是外向者,或內向者才能執行特定的工作,不應該自己為自己套上一些框架。
Karen:雖然我也是內向的人,但我發現不管自己內向外向,只要不要為自己設定框架,很多角色你都可以扮演得很好,像我第一份工作是做 PR 、marketing,到現在擔任立法委員這種看起來十分需要外相特質的工作。我認為重點在於你有沒有自信、有沒有準備好,只要經過磨練,相信不論什麼角色你都可以扮演得很好。
Emily:我想我應該也是算偏內向者吧!但因為工作上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元,因此要回到怎麼樣去了解自己。我們在工作時常需要整合很多的資源,因此我在溝通、說服時,會傾向不是講話大聲,而是理性柔軟的表達我的意見。我認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理想的。

從過去到現在,自己的人生階段性目標有什麼樣的轉變?那在更了解自己以後,有哪些目標會想要修正?

Jayne:其實我人生目標一路上沒有改變很大,而我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是希望自己可以度過快樂的人生。在每段工作開始前,我都要清楚知道一份工作自己有沒有熱情才會開始著手,這一直都是我的初衷,一路以來也沒有放棄過。在數位的行業中工作時,中間是會經歷過很多波折的,像我也經歷過泡沫經濟等低迷的時代,雖然當時曾經想放棄,但也慶幸自己最後並沒有放棄,因為我覺得在我的工作裡頭覺得快樂,讓我找到人生的快樂,而這樣的初衷也讓我在做決定時都能一直有個方向繼續走下去。
Karen:我曾在大公司、小公司待過。以前都會很擔心換跑道,每次只要轉換工作時都會覺得不安。到了 26、7 歲後,開始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在做任何事時,從頭到尾我只會問我自己一個問題:「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有沒有意義?那如果有意義的話,值不值得我全力以赴?」因為抱持這樣的想法,一路上就不會迷惘,每個階段就能有不同的理想或目標去執行,在面對機會時就能不畏懼的去挑戰。
Emily:我的人生目標一直在摸索、修正與調整。希望一群人可以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事情,是我從學建築的角度出發時,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我的初衷到現在都從未改變,也就是作為一個人,如何去 enable 他人做出美好的事情,我希望可以透過文化藝術的力量讓社會更好。雖然聽起來好像有點宏大,但我還是很享受能藉由很多小事情累積成大大的美好的過程。

你人生中有沒有重要的 mentor? 而你期待自己成為怎麼樣的 mentor?

Jayne:其實我生命中有很多 mentor,而這些人往往在你迷惘時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給你最關鍵的鼓勵,有時他也會給你很大的挑戰。像有一位 mentor 是我在 Double Click 工作時,他是我們亞太區老闆,剛要從亞洲回美國。當時我只是個 account manager,在職涯上不僅相對年輕,也是我才正要開始的階段。他臨走前曾跟我說「You know, Jayne, one day you will be in my position.」以前的我會跟他說不可能,但他也會一直挑戰我這樣的看法。他成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 mentor,因為他不只鼓勵我,他還協助我打破一些無謂的框架。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啟發他人的人,因為我一條路上有很多學習的過程。我希望可以告訴身邊的人,他們不一定要走平坦的路才能成功,只要走自己的路面對挑戰,也希望我自己的經歷可以幫助到他們。
Karen:只有自己可以當自己的 mentor,因為我覺得人生的決定,沒有人能夠給你正解。我覺得在人生中遇到的每跌跤,都是一次學習機會,因為每次跌倒時我學到的經驗和能力都是最多的。不過,我也認為要把握生命中的貴人。每個人生命中會有很多貴人,雖然以前會覺得不想麻煩別人,但隨著自己想做的事情越大,就會發現尋求貴人協助的重要性,因此到後來我強迫自己專注在學習如何尋求貴人協助,學一些應對進退的眉角。我認為經營與貴人之間的關係,用心交是真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Emily:我沒有一個固定的 mentor,再加上我選擇在爸爸的企業體系工作,因此有很多看我長大的長輩,或是因為工作上交流的夥伴,他們給我的意見都是意外的讓我有收穫的。比如說,他們會鼓勵我如何找到自己的聲音,或是也有人建議我可以任性一點,不需要顧慮太多別人給自己的框架,對自己的選擇要更有信心。我覺得這些不定期接收到的建議以及鼓勵,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會場1920x1280
via Austin En

【Q&A】

性別標籤常是男性對立於女性,但有時女性跟女性的相處上似乎是有更多眉角呢?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在職場上有沒有在跟長輩、同輩與晚輩間相處時的障礙?或是給在場的晚輩一些建議?

Tiffany:我一直希望很多時候可以專注在個性特質而不是性別。有時候大家會對於女生有些偏見,例如覺得女生就是玻璃心,無法承受一些建議、批評等,但我認為人跟人的相處就是尊重。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用就事論事得去溝通及累積你的人脈。而人跟人相處上的眉角也是需要留心的,例如記住別人的生日、喜歡什麼等等,平時發現一些與朋友有關的資訊也可以順手分享給他。我覺得人與人之間都是累積出來的,因此只要你用心去做,相信這些都是會被記得的。
Jayne:我想跟大家分享 Facebook 裡很重要的兩個價值,一是 be open。大家也知道我們的宗旨就是 make the world open and well connected,因此我們在內部相處也非常鼓勵大家多進行 open conversation。另外一點則是 feedback is a gift。其實我們如果用開放的心去傾聽這些回饋,收到的都是禮物。這些給你回饋的人不一定只限長輩,像我在工作時也常接受到來自同事的回饋,而我每此都抱持感謝及開放的心態面對這些回饋,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企業文化是大家可以共同成長的,因此開放的聲音、真實的回饋很重要。
Karen:感恩這件事很重要。以我的過去的經驗來說,如果你把感謝掛在心上與嘴巴上,就能獲得很多意外的收穫,尤其是對長輩,就能無形中獲得很多長輩的幫助。另一點是利他的想法,如果只專注在自己的利益,別人為什麼要與你合作?因此在我在與他人合作時,往往先站在多方角度思考。最後則是少想自己、多想別人,多觀察別人,這樣你就能夠跟別人更靠近。
Emily:我同意 Tiffany 所說的,不需要停留在性別的差異。其實工作時常面臨很多跨部門的溝通,光是不同部門間,就有不同的溝通方式,而不同身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顧慮跟承擔的責任,因此如何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設想,才能有對整體最有力的溝通。

舊媒體的沒落,促使我們女主播發想新的出路。因此我想請問如何講者可以給予我們什麼樣創業上協助?

Jayne:其實 #SheMeansBusiness 是一個公開、免費的平台,在台灣我們是跟 Taiwan Startup Stadium 以及 Girls In Tech 合作。這平台有許多線上培訓,例如一些行銷課程,讓你更了解你的市場與目標客群,而我們也有在台灣各城市舉辦實體培訓,讓創業家可以彼此認識、分享,藉由累積創業家社群,彼此培力。
Karen:現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勞動部,都有給女性創業家提供微型貸款。我認為創業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我過去在各式演講時,常被問到許多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但我認為她們往往只是對自己沒有自信。我覺得女性的特質在現在非常適用創業,例如溝通技巧、利他精神等,都十分適合。

如果你現在有仙女棒,可以選擇立即解決世界上任何一個性別問題,你會選擇什麼?

Emily:在印度有些地方的女性,當月經來時被會為骯髒的,會被隔離到偏遠的小茅房,因此有些年輕女孩就會在無人得知意外死亡。看到這新聞,讓我意識到不同地方觀念上的差距。如台灣社會在探討女性能不能帶小孩到職場,但同時她們卻面臨這樣的困境,因此我會希望可以弭平不同國家的差距。
Jayne:我希望可以拿掉 unconscious bias,大家就不會有這些誤解,不會那麼多阻礙女性在職場上發展的想法。
Karen:之前在參加國際性國會議員的大會時,聽到有非洲部長說有家庭為了換米跟花生,將家中未成年的女生嫁給老頭子。在那邊很多女生是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與職涯發展的,所以希望每一個女生,可以在自己的國家獲得平等機會去實踐自己的人生。

如何平衡你的工作與私人生活?又如何兼顧各種角色?

Jayne:因為現在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無法再像過去一樣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而我追求的 work life intergration,著重在兩方都帶給我滿足感,而不是擇一犧牲。重要的一點是,工作有彈性可以讓自己決定自己的時間如何使用,才能讓員工達到 work life intergration。而我個人非常鼓勵大家要休假,因為我們都是人,都需要時間重新充電。最重要的是企業應該要容許員工有自己的自由決定要怎麽花費自己的人生
Karen:我也是work life intergration。我有孩子,也擔任公職,因此有很多時候時間不是自己的。我的做法就是選擇,然後放棄,決定什麼事情不做。又因為我現在小孩還很小,因此我會固定留一個時間給孩子。
Emily:我個人認為沒有所謂平衡可言,而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練習專心在一件事情上。每個時間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就好,把做每一件事情的品質提升,就比較能夠達到 work life intergration。

你認為女性特質在領導上有什麼幫助?

Jayne:我認為並不是說因為你是男生,或女生才能做到什麼,而是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就自己的特點與強項,而不是只侷限在你是哪個性別。我們的人資部門為我們亞太區的領導做過 strength finder 測驗,有趣的是我剛好擁有的跟其他亞洲區領導都完全不一樣,而我個人認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Karen:其實我覺得領導有一定的技能與方法,例如你不是只能使用命令的口吻要求下屬,而是藉由呈現清楚的方向來帶領你的下屬,以及很明確的說明做的目標等等,這些都是作為領導應該要去學習的,跟性別比較沒有關係。
Emily:我認為在溝通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角色搞清楚很重要。以我個人來說,我在乎溝通的品質,讓大家都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的 priority 就不會在於追求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當我有這樣的思維時,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而這也跟性別是比較沒有關係的。
Tiffany:其實很多時候性別框架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因此從自己的個人特質出發,發展出適合最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年齡較高的女性該何去何從?鼓勵跨世代創業?

Jayne:其實台灣科技業其實非常蓬勃,如何幫助科技創業投到海外,也是我們專注的目標之一。SheMeansBusiness 也是,女性創業是台灣目前特別要去關注的議題,因此我們也投入了很多心力。我們也希望能接收到來自來自更多的反饋,讓我們發展出對台灣這個社會更好、更緊密的社群
Karen:台灣的社會應該要去鼓勵女性從小的 busniess 起家,因為相對門檻低,而女生一開始創業也不會做很大,所以台灣有些微型市集等 business 是政府要努力去協助保存的。當整個社會太過商業化,女生一時要打入市場會很困難。另外,我認為在女性創業的倡議上,政府應該要再做更多。目前政府推出的一些相關政策,其實女性使用率非常低,這是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也許創業也不一定是這些有點年紀的女性唯一的出路,如何回歸職場也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例如說現在大稻埕有一間 NGO 成立的女性創業館,我希望未來可以結合臉書的工具、科技的資訊來創新、數位化裡頭以台灣的培訓課程。

目前韓國有純女性的共創空間,而美國 The Wing 是 Manhattan 第一個女性共創空間和 Social Club,你認為台灣需不需要類似專屬女性的工作空間?

Karen:我想以台灣女性政治參與度很高來看這個問題,像我們這屆立法委員的女性比例高達 38%,其實這讓非常多的國家來台灣取經,尤其是日本。我想這歸功於保障名額席次,像不分區立委,提名的席次中女性一定要佔至少二分之一。其實你是需要倡議,或是特別去保障女性的權益才有辦法去提升女性的參與度。因此我認為,不論是創新創業,或是空間的經營,我相信這樣的做法是會有正面影響的。
Emily:華山身為一個平台,一年處理上千場次的活動,其實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政策,比如說多少檔期是要留給女性領導的主辦單位,但我認為以後也許我們可以朝這方向努力。

女性往往得要絞盡腦汁要維持自己的家庭,但為何我們不多多鼓勵男性參與家務事?可不可以以你們的經驗出發?

Jayne:我認為這跟 LeanIn 提到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找對伴侶支持你完成你的工作生活融合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家務、照顧小孩等事情,不是只丟給女性,而是雙方能夠彼此協調的。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的工作必須得飛來飛去,但我的先生都能協助我打理好家務事,配合我來照顧我的家庭。回到 LeanIn 中所說的,交往中可以找各種人,但決定另一半時,一定要好好挑一個可以。
Emily: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長,因此需要犧牲很多家庭的時間。不過我先生工作性質比較自由,因此我們較能平衡工作與生活。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溝通,畢竟生活中有很多雜事必須去處理,如何在互相支持、互相協助對方完成自己夢想的前提下,來去處理生活的種種雜事很重要。
Karen:我想每一個男生都會經歷結婚吧!每個男性都可能有媽媽、老婆,甚至是女兒,因此我認為推動性別平等時,要強調這是一個共好的狀態,畢竟你也有女兒、身邊也有很多女生會遇到這些問題。所以我認為應該要多多舉辦活動,啟發大家的性別意識,才能讓社會更好。

請三位與談人給現場以及線上觀眾一個 takeaway?

Jayne: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有夢想,這個夢想可以有小有大,但是一定要堅持下去。當中有困難是一定的,但沒有困難的話就不好玩了,因此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Karen:女性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重點是先有理想,你才有勇氣去燃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Emily:我想不管夢想大或小,自在做自己是我自己覺得最重要,也是希望每一個女性都能做到的。不論你是老闆還是職場媽媽,我認為找到自己最自在的模式,是最終極的目標。

【活動現場花絮】

panel2panel1920x1280
networking-jayne-karennetworking-EmilyCAREhERbitology1920x1280
收看完整活動直播影片:請見 Put yourself in her high heels
延伸閱讀:Be Bold! 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的所有的事 – 專訪 Facebook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梁幼莓

_
攝影:陳子恩 Austin En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