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CAREhER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馬永欣,Heather。
如果對北投稍微了解的朋友們,應該都會知道,有一間很特別的旅社叫做 Solo Singer,Heather 就是 Solo Singer 的創辦人。她從前是位管理顧問,然後變成旅館的改造家,她在改造完台北的旅社以後,她現在想要改造的是台灣的青年、台灣的創意,因此她常常舉辦世界型的青年論壇。她在管理上有一套很特別的哲學,從管理小團隊到志工,到很多人。所以我們今天要來問問她,她如何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到很多不同的團隊來合作,有哪些不一樣,以及她如何適應,讓我們來歡迎 Heather!
大家好,我是Heather。
要不要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你最近在忙些甚麼呢?
現在是 2015 年的剛開始,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Solo Singer 已經邁入第三個年頭了,所以我們希望今年能夠有一些比較組織性的活動,Solo Singer 今年開始 2015 年會有一系列的,每個禮拜天的活動,叫做 Solo Singer Together。藉由 Solo Singer Together 我們希望把 Solo Singer 這家旅館吸引力在 Solo Singer Together 活動上能夠達到更強的公眾性。
今年的活動包括跟 CNEX。蔣顯斌先生合辦一個紀錄片馬拉松。我們會在每個月挑一個禮拜天,播放跟共同推廣華人紀錄片。其他時間,我們也有辦新書發表,邀請生態綠的創辦人-余宛如小姐,分享她對公平交易的想法。所以在每個禮拜天都會有不一樣的活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密切關心 Solo Singer Life 的臉書粉絲頁。
妳本來在顧問業,在中國大陸也工作了一陣子,後來到改造旅館。你覺得最大的不一樣是?
我在大陸工作之前,其實是因為一趟旅程在大陸旅行兩個月,然後覺得這個地方非常有趣,一定要去工作跟生活才能了解,所以才會到大陸。當初的設想其是「不管做甚麼 – 只要能夠讓我更深入了解這個地方 – 都好」。所以其實真的是有一種,帶著一個很強烈的好奇心,那去了以後也才發現,在大陸的變化非常的快速,所以不管一個公司到大陸幾年,其實都還是保持在一個拓荒的狀態。台灣相對是一個比較精緻的市場,所以在台灣做的事情,常常會有很多的時間跟空間,去內化自己的想法,然後把自己的想法更精緻化、更深度化,我覺得這是兩個地方最大的差異。
在中國還是要有一些狼性、比較積極一點的態度才有辦法。
對,我覺得是很西部牛仔的拓荒者概念。
你如何讓 Solo Singer 的團隊可以在沒有妳的狀態還持續運作呢?
其實我覺得每一個產業有不一樣的經營方式。如果是一個空間的屬性。大家都知道其實空間本身就是空的地方,空間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裡面的人、活動還有精神。所以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目前在這個空間裡面工作的人,時常跟他們討論到底他們心裡想要做甚麼,然後我們一起完成。我的角度只是輔助現在的團隊,然後給予資源、或是拉進更多有意思的人、活動,至於實際上的執行、發想,都是大家一起共同討論的。
這個時候,「我是誰」其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相對的,真正大家共同集體完成的東西、集體的想法才是重要的。也因為這樣的特性,並沒有誰是一定要時時都在裡面不可。
所以很多溝通不是當面的,有沒有特別好用的工具可以跟大家推薦?
大家都知道很流行的 slack 是一定要的,我們也用 Evernote、Googledrive、Dropbox,我們也用 Asana 做 project management。目前內部也一直在雲端上面找更好的管理系統。
你現在想要透過青年論壇來改造的台灣的青年創意?
目前比較著重把時間花在兩件事情上面。一個就是舉辦活動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他們的 role model 。
因為我覺得阻擋許多人做大事情有時候是一個信念或是信心,但是當他們近距離接觸到自己的 role model 時候,他們才會發現其實這些人也有很多很常人的挑戰、很普通的煩惱,但是他們卻有不一樣的意志力,或是執行的方法完成它。所以當我們近距離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你跟我就是一樣的。那這樣子的平等化會給他們更多的信心,面對他們即將要面對的挑戰。
花在另外一個事情上面,就是希望藉由我的空間,把空間或者是活動變成一個平台,拉進更多國際資源。
這個國際資源並不一定要是很知名的國際組織,但是台灣如果能夠有更多的空間,本身是更國際化的,那將可能會激發出更多的創意。這樣的創意跟機會創造出來的時候,我希望看見的是-台灣的年輕人不再需要出走,或者是出國追求高薪、追求機會,或是追求創意,因為這些東西在台灣直接就可以找到了。
哪樣的人才有條件去參與這樣子的論壇呢?
我覺得現在其實不管是學生還是市民都是非常幸運的,現在有很多很多的活動,所以我們舉辦的活動叫 one step forward。現在設定在每年的年底大概十到十二月的期間,由我們年初會把確切的時間訂出來,那想要參加的只要是年輕的學生,或是所謂的 young professional,就是年輕畢業在 5 年之內,對未來還有很多的憧憬、計畫,還有可能性的這群年輕人,還沒有進入一個太制式化的routine 生活裡面,我覺得這群人都是充滿希望的。
我覺得在你還充滿希望,有很多想像空間的時候,來參加這個活動,在這活動裡面發生的對話,對你來說就是最有意義的。
你如何在日常的營運中發現這些機會?或者是怎麼去創造?
機會真的是看妳怎麼樣定義,如果定義的對,很多事情都是充滿機會。
當我們在做 Solo Singer 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刻意經營媒體關係,但是因為我們非常認真的在做。我們做的這件事其實有很大的反差性跟故事性。
我們在一個六十幾年的老房子做旅館,旅館在一個車子開不進來的巷子裡面。但是我們把這個旅館從 60 年前只做休息客、在地客,變成 70% 以上都是外國客人的旅館。這樣的巨大轉變其實本身就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像今年初我們就上了 Monocle 2015 年的第一期的年刊。他們主動接觸,然後我們共同策畫了一個北投的主題。
所以我覺得第一個就是妳把任何妳在做的事情做好,不用去想很多目的性,它自然就會產生很多機會;第二個就是在做的時候,不用太計算或是規劃自己只能做甚麼,或是自己只有這麼多時間,當決定要做的時候其實就是傾心去做。
像我在辦一些活動給年輕人,表面上好像是我努力集合自己的資源幫助別人。但其實當我努力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獲得最多的人之一其實就包括我。我可以藉著這個機會,跟很多我自己本身也很景仰的 role model 合作;我跟很多年輕人、在學的學生連繫上,然後他們有很多很棒的想法,讓我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面,都有更不一樣的觸角。這些就是機會來源,但是當初並沒有特別規劃要怎麼創造這些機會,而是把眼前事情努力做好。
有好幾個不同的團隊的妳,怎麼處理人才管理?
其實大家都說,只要有人就一定會有問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這個人包括團隊,甚至包括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也會有一些覺得不應該發生的問題產生。所以我對於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有幾個想法:
第一個就是「完全的坦誠」。
我曾經跟我的團隊說過,我們工作的環境是絕對不會在彼此背後講彼此的壞話。如果有不滿還有問題,一定是當面講,這個我覺得很重要,而且我也跟他們承諾,我對同事之間有任何的不滿意,我一定不會在其他同事面前批評他,如果有任何問題提出來一定是抱著共同學習,或者是尋找解決方案的角度切入。
我覺得這個承諾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承諾過的事情要讓它永遠保持真的發生,妳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並不是說如果妳承諾過了妳就永遠做得到。如果妳把這個承諾看得很重,妳會時常檢討妳跟人的關係,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坦誠,一旦人在一個很透明很公平的環境之下工作,他自然就沒有顧慮,沒有顧慮就可以放手去做。這是第一個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在管理和工作人際關係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是,我對緣分看得很開。
我覺得現在的人機會都很多,並不像傳統的公司行號,一個人大學畢業以後就在一個公司工作三十幾年,所謂的忠誠度,以前的定義跟現在的定義已經不一樣了。但是每個人有不一樣的人生階段,他在不一樣的人生階段會碩造不一樣的價值,真的很有緣份的人就會有機會走很長久,但是一時的某一些原因,導致大家有糾紛或是沒有機會在一起,其實我覺得都是暫時的。其實人只要相聚了,不管是因為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其實都是一種緣份。這個緣分其實要很珍惜。所以我覺得人之間並不一定要強求說一定要有甚麼樣的關係,其實彼此尊重彼此幫助,未來路還很長。我們也有很多同事或實習生,在離開以後,其實給我們的幫助沒有減反而增,這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