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放下了客戶泡好的拿鐵咖啡後,往後一靠才發現背後那片占據整面牆的白色 IKEA 書櫃,很簡潔質樸、大方沉穩,我不僅順道的看了一下這書架上的靈魂,那些琳瑯滿目的書籍,這是我第一次和這書櫃對話(就是仔細研究有哪些書),而不愧是一個創業家的書櫃,類別相當廣泛,像是社群經營、商業模式、個人規劃、投資理財、網路行銷、思考技巧等,而每個類別一時之選的書籍也都出現在這書架上了。
一個心動,我不僅脫口而出「我真想在這邊好好的看幾本書啊!」。
「我可以幫你留個位子喔!真的!」
那位創業家友善的回應了我的求知慾。我看這那些極為誘人的書籍與窗明几淨,涼爽靜謐的辦公室,人生,夫復何求?
求知慾,有時就像鏡子,反射出妳對自我的期許。我們在看著自己很有興趣的書籍時,何嘗不是在閱讀中不斷的想像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可行性?而正當我已經開始想像自己可以先從哪幾本書下手時…
總是沒時間?
「對啊!我也超想看這些書的!」是她的助理,「可惜都沒有時間,太忙了!」這句話來得突兀,但誰也聽得出其中的惋惜。是啊!入寶山卻空手而回,豈不可惜?只是一個轉念,為何會入寶山卻空手而回?這個問題就突然的擊中了我,一些想法好像開始浮現了…
這讓我想到了多年前,我介紹一位剛入社會的妹妹工作時,她的焦慮,她擔心入錯行,待不久,甚至會影響她找不到下份工作。當時,我只是很安慰她說,人生其實對我們都很好,不會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影響了我們一生。做錯了決定,又如何?再做一個對的決定就好了,不是嗎?
只是多年後,我發現這個時代變了,相較於幾年前,我才發現大多數人的人生沒有「再做一個對的決定」的機會,又或者再做一個對的決定的時間點已經十分的晚了,尤其在這個大家都不斷滑手機與社群平台發達的時代,咦?社群平台和滑手機跟再做一個對的決定有什麼關係?
跟大家分享可以改變人生方向的兩個關鍵時間。第一個是神奇的零碎時間與長期的累積時間。
改變品質與決策方向的時機點:零碎時間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聽過創意來源的 3B 時刻?
Bath(沐浴中)、Bed(就寢前)、Bus(通勤中)?
那是幾段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讓自己喘氣的時刻,也是讓自己的思緒可以沉澱的時刻,創新公式:新資訊+低壓時刻+專注,產生創意新思維。這是因為:
1. 新資訊的獲得,通常就是開會之後(對!被主管念過之後),我們獲得了足夠、多元或是新的資訊,而新的資訊就可以有機會產出新的決策;
2. 人或是在高壓之下,如主管的質問、客戶的抱怨下,人的思考廣度是相對狹隘的。
人的思維廣度是在低壓時可策動的腦神經比較多,也因此人的創意才會在這些時刻產生。但是如今我們這些優質決策時間卻被手機填滿了,可能是看著社群動態、回覆好友訊息、規劃著下一個行程,充實!我們漸漸的把決策與規劃的時間,散佈在生活的零碎時間,慢慢將事前規劃的習慣轉換成臨時規劃(或更慘的,遊戲時間,XD)。
靈感與創意,其實帶給我們的不是一件事情是如何被完成,而是帶給我們對自我的期許與想像,讓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與值得更好的動力,但是我們很有可能已經將這動力給滑掉了。
如果你感嘆沒時間讀完某本很想讀的書,或是沒時間組織想法,記下生活心得,或許你可以「回顧」一下,時間都花到哪裡去了?
過去我們(好吧,可能不是每個人)好歹會在馬桶上思考、想想事情,或是翻個幾頁書,但現在,連這種可以獨處的專心時間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滑著手機。於是,我們不再「累積」,不自覺浪費掉足以聚沙成塔的機會。
累積跨領域基礎能力的基本動作:累積時間
當我們有能力為自己找到新的方向時,我們缺的不是跳出舒適圈的勇氣,而是跳出後讓自己踏實與穩定的專業基礎。轉眼又回到了那位創業朋友的辦公室中,那位助理的嘆息,我們大多的時間都被工作給綁住了,根本沒機會累積讓自己足以「再做一個對的決定」的基礎能力,入寶山空手而回,不是嗎?
我能不能說,利用假期進行長時間的(跨領域)閱讀,甚至是請假去好好專研一本書,都是值得的。因為長期時間閱讀其實是在幫我們建立思考的脈絡與架構,更容易將新的概念與知識內化,讓我們可以較全面的學習一個新領域的思維模式,這不是那種間斷性與短暫性的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的。
零碎時間幫助我們的是 do the right thing(找到對的事與方向),長期的累積時間則是幫助我們 do the thing right(把事情做對),自己才會有機會慢慢的為自己的人生奪回一些決策權。
那麼對於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才可以負責,才可以勇敢,因為妳會知道:人生其實對我們都很好,不會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影響了我們一生。做錯了決定,又如何?再做一個對的決定就好了,不是嗎?
不再害怕做出錯誤決定
老天其實對努力的人都很不錯。只是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累積出做出下一個決定的能量與知識,其實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成長的人,妳就不用擔心自己的決定,因為妳知道妳不會被過去錯誤的決定所侷限,因為妳可以為自己再做一個正確的決定。
對了!還有一件情就是當我們有些累積之後該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參與活動與義工的方式累積自己的實戰經驗與讓社群認識妳的能力。這樣做,也才會讓自己不會只停留在學習的階段,而是進而利用真實的貢獻與參與為自己換取經驗,這時妳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清楚應該要怎樣做下一個決定。
然後呢?走出舒適圈嗎?不!當妳開始參與和貢獻自己的能力時,妳就已經走出了舒適圈了!
沒那麼難,不是嗎?少滑手機,讓生活與工作上的靈感來敲門,多看點書,利用長時間建立有系統的知識,最後投入社群讓人們看到妳,一邊磨練自己,一邊建立自己的舞台。
一切累積,都是為了做出下一個正確決定。吸收、內化、行動。不知不覺,你會發現自己早就在舒適圈外站穩腳步囉!
享受這個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