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分一杯羹 – 澳洲共享工作 Gemini3 創辦人劉道薇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位非常特別的訪客,她是遠從澳洲來,而且年紀輕輕就有兩家公司的品牌顧問。澳洲職場女性平台 Little Girl Big Dream 的創辦人 Sarah (劉道薇),她 從一人團隊擴展到現在的八人團隊,已經讓多位澳洲職場女性獲得更多職涯規劃上的建議,而現在她更開始另一個創業-讓你找到夥伴的工作共享平台:Gemini3,Sarah 要跟我們分享她對創業和創新的看法。
72 Shares
72
0
0

各位 CAREhER的聽眾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駐站主持人 Gwen,很開心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位非常特別的訪客,她是遠從澳洲來,而且年紀輕輕就有自己兩家公司的品牌顧問,Sarah (劉道薇) 歡迎妳
謝謝 Gwen,也謝謝所有 CAREhER 的讀者,今天很高興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其實大家一聽到妳的職稱會覺得非常驚訝,因為身為一個品牌顧問,妳是如何在短短的幾年之間突然想要創業,或是說妳在出社會的時候就有了創業的念頭呢?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創業,我一直在想的都是要如何創新。我覺得這是現在希望跟大家分享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做新創事業 (run a start-up business) 唯一需要想的是你為了你的企業解決了什麼問題,千萬不要為創業而創業。很多人不管是經濟的問題,或是想自己當老闆,可能觀念上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因為創業要經過的障礙太多,要付出的犧牲太大,大家要想清楚。
而且我覺得其實現在這個社會要創造合作的機會,所以創業不見得是唯一一條路。這也是回到我剛剛自己的故事,一開始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創業 Little Girl Big Dream,也是因為我自己在職場裡面想要有一個平台可以幫助我有資訊、有人脈的建立、有老師、有 mentor 的幫助,讓我可以在職場上前進。但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平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決定自己出來開創。創業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 how,還是要回到最初就是你的企業要解決什麼問題?(What exactly are you solving?) 你要發展什麼樣的創新?(What kind of innovation are you going to grow?)

而且我們看創業這兩個字,創本身就有創造的意義,所以你在創業的同時也為市場帶來新的價值和新的合作價值,這樣的創業才有意義,也比較可能成功。

而且我真的覺得這樣才真的是帶給個體、企業以及群體價值 (bring value to the individual ,to the business,and to the community)。例如有些創業像賣鞋子,並不是說這樣的選擇不好,而是你要想這對一個個人或是一個企業有益?(How does that benefit you as a individual or other people on a individual level or business level?) ,以一個商業來說,你有沒有創造一個新的局面 (is that opening a new category?) 如果說你只是進來分一杯羹 (get a share of pie),那就沒有達到創業的精神,真正創業的精神  是你創造了你的市場或是用別的方式擴大了這個市場 (You either create your pie or how expand the pie in some way)。
中文有一句話叫分一杯羹,羹就是整個市場,如果你只是想要做跟大家一樣的事情,這個羹有天會被大家喝光。但是你要增加價值的方式是創新,是要用不同的方式調理它呢?還是讓鍋子變得更大,這樣你加入市場才有意義。

請妳跟大家介紹一下妳的第一個 baby – Little Girl Big Dream,它的緣由還有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四年多前,自己在職場裡面很有企圖心想往上爬,但沒有什麼資源幫助我,我就決定自己開創這個平台。透過 Little Girl Big Dream,我們是一個平台培養年輕女性和企業 (develop women and business),特別是 25 ~ 35 歲的職場女性。因為這是女性在工作的非常黃金的一段時間。我決定要創造它是因為我覺得,我們一直在講說女性沒有進到領導階層,但在領導階層之前,我們就要看看領導人才的供給 (leadership pipline) 有沒有足夠的人上來。所以那時候就決定自己來,因為理想的社會不會憑空產生,需要有理想的人去創造。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非常辛苦,因為我自己一個人同時有很多工作。但是差不多在 3 年內變到 8 個人的團隊,並從雪梨到了墨爾本到了伯斯都有,今年因為出書的原因進到台灣。我們每年差不多有超過 750 位的澳洲職場女性,透過我們的計畫不管是在自己的創業也好,或是在職場上有一些突破,然後看到更多女性因為如此擁有她們追求或想要的,我覺得這是支持我們這個平台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在這邊我跟讀者解釋一下,妳剛剛說妳的公司從雪梨開始,之後再到墨爾本和伯斯。大家可能都知道澳洲很大,但它到底有多大呢?它有台灣面積的 200多倍大,所以妳是從澳洲的東岸到西岸,以一個新創公司來說這樣的規模是不容易的。
對,而且其實就像妳剛剛講的。澳洲每一個省都不一樣,不一樣的產業、不一樣的心態 (mantality),職場上會碰到不一樣的挑戰,所以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策略是不打廣告,所以每一個曝光都是因為互動或分享或者是口碑而來 (Everthing we have is to earn media and word of mouth),這是我們的堅持,尤其是在做這樣一個有點資訊和教育性質的平台,正當性是很重要的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we have that integrity),我們幾乎 85% 的學員都是因為口碑而進來的。
其實這非常振奮人心,如果大家想創業,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記起來,一個小的公司它從不打廣告開始,你可以用口碑成功打出一個新的市場,在三年的時間內有這麼多會員加入,這其實證明了你們的服務真的能夠達到職場女性的需求,而且幫助她們成長也幫助妳成長。
沒錯,而且當你在開始做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要怎麼用有限的資源讓自己一直更好。我覺得這個是大家不論有沒有要創業,或是在企業裡面創新 (intrapreneurship),因為企業裡面畢竟有資源、有機會。其實公司也需要想說如何留下好人才,幫助公司創新,這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想創業的朋友,一開始沒有資源並沒關係,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但要非常要策略性,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好好運用這些優勢。
然後你就可以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不只增加自己的價值,也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

那你的第二個公司呢?是因為第一個公司的成立才有新的想法嗎?

對,其實這兩個 baby 有點相連 (interrelated),另一個公司叫 Gemini3 ,是全澳洲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工作共享的平台,我們成立的原因是因為我和我的另外兩個co founders都同時兼有很多個不同工作 (generation splash),像我是品牌顧問、創業、演講 (speaking engagement)、寫書,一直在想如何能夠更彈性、更有效率的工作。在這當中,我們就看到了工作共享是一種方法。其實工作共享就是兩個人做一份工作,這並不是新的概念,而是如何找到另外一個可以互相配合的夥伴 (How to find and be match to a compatible partner) 是最挑戰的。這是我們現在這個平台幫助做的,所以我們跟大的企業合作,創造出工作共享的職位,有這個供給,然後我們透過媒合員工們找到他們合適的工作共享夥伴來增加這樣的需求 (faciliate the demand by matching employees to their suitable job share partner)。

所以妳先和企業接觸,然後從公司的需要創造出這些工作機會,再從你的公司中註冊的用戶去找出對這個企業最有幫助的人來加入他們?

畢竟兩個人要一起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有挑戰,我們也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的平台有點像線上約會的概念 (online dating concept),是藉由我們做了很多的研究,發現怎麼樣的兩個人是能夠在一起分享工作的,用這個技術將適合的兩個人連接在一起。
所以是科學的方法,你用科學的方法找出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這個公司,可以愉快且有效率的一起工作。
其實我們在當中發現,如果一個人做禮拜一到禮拜三,另一個人做禮拜四到禮拜五。那剩下的時間他們可以去追求他們的第二個職業或家庭,甚至是即將面臨退休的人。不管為什麼,這都是一個解決方式。可能女性朋友如果能兼顧家庭和事業當然是很好,但是如果你在一個轉介點想看看還有什麼其他的機會或選擇 (explore what are the opportunities and options),有的時候除了A、B 之外還會有 C 的選項,工作共享可以是 C 選項 (Job share can be that option C)。
這就是你們公司提供的 C 選項,而且這是別人沒有提供過的,其實這非常創新,因為一個工作機會讓兩個人一起做,對傳統企業來說是比較難想像的。
甚至在澳洲彈性工作、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遠距工作 (remote working)、工作共享 (job share) 已經有一陣子了,很多公司還是有文化上的衝擊。甚至會認為是不是這樣做了就沒有升遷的機會?
實際上我們從創業到現在,我們跟 15 對全澳洲最資深的工作共享夥伴做訪談,很多甚至是總經理階級的兩個人工作共享,因為工作共享給他們帶來工作升遷的機會,甚至可以兩人同時跳槽到其他公司,所以有非常多的案例可以支持 (case study can support)。

所以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方式來看工作升遷或你的職涯規劃了,有時候和別人一起合作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剛剛講到分一杯羹的概念,在華人社會比較容易把人視為競爭者。但其實工作共享就打破了這種觀念,因為工作共享就是讓別人的好來補你的不足,讓你的好去補別人的不足,所以你們兩個就像是無敵的夥伴,是互補的,是可以一起競爭的。我們有一些案例可能其中有一個人比較粗心,可是非常具有策略思考的能力,另一個人非常細心但比較偏向執行 (executional) 一點,這時候他們兩個在一起,能帶來的效率和工作結果以時間和成果來算是將近 1.6 個人,公司只付一個人的薪水,他們兩個平分,但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就像你剛剛講的,你在創業的時候要思考你可以為你個人帶來什麼價值,對商業、企業帶來什麼價值,工作共享成功的為個人帶來價值,因為他們有更好的升遷機會,也為這個公司帶來價值,因為付一個人的錢然後得到比一個人還要多的工作效果。
而且澳洲現在失業率其實蠻高了,這給了大家更多的就業機會。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這是促進社會前進的動力,越多人進到勞動力 (workforce) 裡,這個社會的競爭力就越高。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想法做點什麼,稍微投資多一點時間,這個國家和社會的創新競爭力會增加。

而且讓我猜猜,你是不是也不打廣告?

這個目前也沒有打廣告,不過因為還在初期,還不敢說未來的策略如何,但目前為止也都是靠媒體分享 (earned media),因為這個概念還蠻新的,我們已經有介紹了,目前像法律顧問想要有這個新的模式就找我們去。
也有靠演講 (speaking engagment),我在回台灣之前才在 TED x Sydney 分享我們這個平台,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想要創業,不要想你要如何賣東西,要想如何教育你的顧客。當你教育他的時候,原來工作共享是有這樣的好處,他自然就會想要。這是跟教育的部分有關 (it’s about the education element) ,其他的商業利益也會隨著你教育顧客而慢慢產生。
因為妳創造了新的價值,其實這也跟你本身品牌的經歷有關,你要教育消費者為什麼這個品牌重要,為什麼這個品牌值得更多的價值,值得付更多的錢去買它。
當你品牌建立好的時候,沒有人會質疑你的產品,但當你只有產品沒有品牌的時候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所以就是看你要做代工還是品牌?
讀者想要創業或創新的時候,要想到其他角度的東西,一旦有了品牌之後,你就可以用比較少的資源去完成比較大的事。

那麼為什麼第二個公司為什麼要命名為 Gemini3?

其實 Gemini3 是美國太空總署第一次把兩個太空人送到太空的任務。所以這代表了幾個意義:
一個是兩個總比一個好,另一個就是創新,是一個先驅的案例 (It’s a pioneer),那個時候其實還蠻groud-breaking的,剛好我們團隊裡面有三個人,It’s actually perfect,也就是因為這個任務有這樣的想法在裡面,兩個人的工作再加上互相配合,再加上創新的意義。
再加上你們有這麼多案例,其實你們已經可以準備好告訴大家,讀者或大家在職涯上的轉變或休息,都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式來為自己創造價值,有時職場的轉變不一定代表要休息或完全不工作,可以用更有彈性的方式為自己創造價值。
就像我剛剛講的,不見得是 A 或 B,不見得要留在公司或創業。其實可以有 C 選項,常常去想為什麼然後試著解決問題 (Always think about the why and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因為我看過很多想創業的人沒有企業的訓練,他們有時候比較沒有企業的過程訓練 (process training),考慮事情的方式並沒有那麼完整;相同的,一直在大公司裡面的的人,他們的創新、負責度和能力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capability) 就沒那麼好。所以要去想現在 2015了,2020 的世界又會不一樣,當別人在創業或待在大公司的時候,你要如何兩者兼具?(How can you have the best of them). 你是最有競爭力的,而且你擁有最完備的技巧。(You are the most competitive,and you got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kill set).
所以其實我們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只能從二分法的方式中選一個,其實你可以為自己創造第三個選擇。

對於現在在職場的女性或男性,他們或許想要轉換跑道或為自己增加更多機會,對這麼競爭的全球市場,對他們妳有什麼看法或意見?

第一個是不要只想創業,要想如何創新。第二個是不要只是想要賣,試著去教育顧客。第三個是個人、商業、社會,我覺得這是一個思考的模式,另一個就是你必須夠想要 (You have to want it enough),你的飢餓感要夠。
你要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
對,你必須真的想要,你非常想要達到,甚至任何其他東西都不想要。因為創業的人其實很多,活過五年的人其實很少。五年是一個創業的關卡,很多研究都有提到,之後能夠不停把公司創大或開啟新局面。
有時候要把自己的格局拉高,要看整個局面,如果你只是想要賺多一點錢而想要創業,還不如找其他工作還簡單一點。
有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很多人做事之前容易畫地自限,那我覺得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什麼東西都有機會接觸到 (Everything is so accessible)。這是一個你沒有藉口的年代,資訊、網路都在,但是你要怎麼利用這些資訊 ?
你要比過去更主動,你要主動掌握這些資訊,而非等待別人給你機會,當你等待別人給你機會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搶先一步了。
就像妳剛剛講的,不要看到自己沒辦法的一面,我沒有辦法創業因為我沒有資金、我沒辦法創新。其實很多資訊是你可以找到的。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過,我在台灣出書的時候,也是所有人跟我說不可能,台灣沒有人認識你,中文也不認得,企業家根本不會理你,但實際上不但做出來,還找了 20 位台灣最頂尖的女企業家一起寫這本《夢想不設限》。

聽到這邊我相信有非常多的讀者想要更了解你的公司,是不是有機會告訴 CAREhER的讀者未來是不是有機會能夠搶先和妳的兩個 babies 合作呢?

未來第一個到亞洲或台灣應該是 Little Girl Big Dream,因為 Gemini3 不太符合台灣的工作生態。但是很多台灣女性願意投資自己,在短期我們沒有立刻在台灣的計畫,未來當然希望有這樣的機會,CAREhER 的讀者已經很幸運了能夠擁有 CAREhER 這樣的平台,也希望之後 Little Girl Big Dream 有和 CAREhER 合作的機會,藉由已經在這邊的平台,已經和大家有一個溝通的頻道,利用這樣的頻道跟大家分享。
希望讀者繼續期待未來和 Sarah有關的專訪,更進一步地為他們為自己創造新價值的機會和方法。非常謝謝 Sarah今天為我們帶來的分享。
謝謝 Gwen,謝謝 CAREhER。

72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