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國《普林斯頓評論(Princeton Review )》公布全美大學的最新排行榜,其指標性的數據結果,總能讓學術各界的師生們屏息等待。自 1992 年起,其單位針對學生意見與入學後的表現,進行採訪與調查,並根據結果歸納,統計出大學排名成績,反應出「學生眼中的全美學校排名」,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年度全美頂尖學校排名(USA Top Ranking Schools)」。
但除了「年度頂尖學校排名」外,還有一項,總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年度頂尖派對學校排名(USA Top Ranking Party Schools)」。人們往往只靠揣測:頂尖學校很優秀、學生肯定很勤奮讀書,派對學校多半普通、學生大概經常喝到爛醉的一面;但,你有沒有想過:「Party Schools 學校排名裡,有沒有名校上榜?」
會讀書又會玩的學生:到底是好學生、壞學生、還是超級資優生?
不諱言的,我過去所就讀的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自 2010 年至 2015 年,始終是榜上有名的 Party School,若真要贅述多年的玩樂史,恐非一兩篇幅得以詳加完成論述。但鮮為人知的,Penn State 其實在整體學術表現,一向是全美排名前 20 名的公立大學(2015 年最新排名第 14 名)。我與我的學校,嘴上總是很引以為傲這樣的事情:我們會讀書又會玩。
根據 今年八月《普林斯頓評論》最新的報告,作為一所 Party School 對於學校本身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汗顏的事情,「學生在大學校園裡,除了學業的學習外,同時也要有善於交際的能力和培養表達能力,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我們的升學率與整體學術表現每年持續的在上升。」今年排名第一的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發言人這麼說道。
而這或許正反應著,這類的學生更加善於自我的時間管理分配,像這樣的學校,不只 Penn State 、UIUC、甚至是加州系統的 UCLA、UCSD 等,都是學術表現上相當知名、學生表現上也相當「狂野」的知名。所以,好學生或壞學生,我們應該這樣定奪嗎?
職場實戰談:公關代理商的角度看待 “Fun” 與 “Happiness”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urg 曾在今年 6 月 30 日,與許多網友們在 Facebook 上舉辦一場線上公開問與答會談,討論 Facebook 未來的目標及對科技的想像,Mark 在一個回覆中,曾這麼提及他個人生活態度與想法:
「 很多人都把快樂(Happiness)和有趣(Fun)混淆了,我不認為有可能每天都過得很有趣,但我相信每天都能做些有意義的事而很快樂。」
(“I think lots of people confuse happiness with fun. I don’t believe it is possible to have fun every day. But I do believe it is possible to do something meaningful to be happy every day.”)
受刻板印象的影響太深,許多人容易落入「努力念書就是好學生」、「盡情玩樂就是壞學生」的觀念。但經過社會與職場生活洗禮後,或許我們都多少能明白,「好」與「壞」的定義很主觀,就像 Mark 說的,這個世界充斥很多看似「Fun」的事情,都相當吸引人,但可能大家多半與「Happiness」混淆了,而沒有看到不太 Fun 的那一面。
拿我從事五光十色的公關代理商職業為例。這工作最令人熱血的地方在於,時常因應客戶需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急速壓迫學習新知。雖無法與行家相比,但造就了通才的本領,對於各行各業都能懂得入門要領;此外,當然也不乏朋友以為我們每天穿高跟鞋拿紅酒杯辦精品時尚 Party;父母誤解我們靠一張小嘴花言巧語、騙吃騙喝、出入高級場所;更讓後生晚輩們嚮往一加入便能立即參與品牌建立、議題規劃、和危機處理,好像隨時能上演《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或《醜聞風暴(Scandal)》一般的拯救新聞媒體和隨時角力攻防的政壇世界。
可是,並不是每天有 Party 可以參加。其實你參加的那場 Party,正是你自己替客戶規劃的,所以曾有人這麼說過:「做公關前,請先把高跟鞋脫下。」因此,常有人問,如果只是作為公關代理商服務眾多客戶,怎麼會喜歡做公關阿?公關代理商的工作,真正能帶來有意義的快樂(Happiness),其實是需要具備「堅持不懈地熱愛解決問題」的個性;若能在幫助客戶解決疑難雜症時,找出那件「讓客戶夜不成眠的困擾」,我們往往備受這個任務所吸引。就因為我們有這般偏執的性格,假使遇到問題,我們會盡全力解決,因而我們有更精確的使命-解決讓他人在夜晚困擾,一想到就翻來覆去難以入睡的事情。從沒有人說這過程是不耗費時間與心力的,但這才是讓我們每天有意義並快樂上班的原因,再累都樂此不疲。
以上這些,大概就是為什麼我們能透過做有意義的事情因而很快樂,同時也能看起來是在做一份有趣的工作。而這種又快樂又有趣的狀態需要努力才能達成,就我自身觀察,能做到「努力工作又會玩樂」,多半有些特質,都是擅長時間規劃,能認真區分自我需求、並針對這些需求,妥善分配特定投入的時間的人。
從替自己規劃一張「生活作息表」開始,做一個擅於時間管理的人
在大學畢業,返國任職於公關行業。工作後,我再度從周遭親友的反應中,遇到如就讀大學般相似的回應。那麼光鮮亮麗的背後,多數人往往沒有看到付出與犧牲是什麼?
也就是「學會取捨」。
什麼是甘願付出與犧牲的,而在取捨之前,則需要先知道你有哪些籌碼可取可捨;每個人最平等的就是一天只有 24 小時。以時間為例,我們首先必須先知道手邊有哪些時間可以分配、以及這些時間被用來分配的目的有哪些。
例如我自己就把時間分為工作(正職要務)、規律(例行公事例如運動、打掃)、成長(學習新事物,類似自己的 side project)、充電(加油打氣例如旅行、和朋友聚會等)、獨處(讓自己心情重新設定回到基本狀態)、修眠(「真正」的睡眠)等幾個大項。透過時間管理學去思考自己的一天當中,哪些是可以去取捨的,當你付出某一個時間、你就必須犧牲另一個時間。
光鮮亮麗背後,別輕忽那些無數的犧牲與付出
工作上常會接觸許多新聞媒體朋友。故曾有機會親手翻閱許多資深美食或旅遊線記者與攝影師的護照,其內頁豐厚度、簽證量、印戳數、泛黃色、乃至脫線度,堪稱是驚為天人;許多人往往羨慕也盼望躋身海外工作的行列,想必也羨慕記者這樣的工作性質,經常往返與周遊各國出差採訪。但我的記者朋友,往往無感苦言到不願多說,因為在旅行採訪中,那些光替一道美食拍攝最佳角度、替曙光捕捉最佳畫面,而等待的數小時,都是我們在看見美好相片裡,看不見的付出。
每一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後,別輕忽那些無法計算的犧牲與付出。看似光鮮亮麗的有趣(Fun)、和其背後因有意義的價值而付出的努力才感到的快樂(Happiness),並非相同,但多數人往往混淆了。重要的是,理解後,這是否依然是妳願意做的取捨與犧牲?
延伸閱讀:在不停的變動工作中找到平衡-英國麥肯錫 Wan Hong (語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