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喝過洋墨水才能到海外工作

海外工作是否一定要有當地的學歷才有錄取優勢呢? 出國增廣視野能夠讓自己更具備國際競爭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留學生能夠在當地有比較長的適應期,以及比較豐富的人才招募資訊,也是許多人作為海外工作的跳板。但是這樣的趨勢已經慢慢出現改變。曾在台灣美商,目前在日本法商工作的 Victor 覺得,現在企業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已經超越了文化和語言的隔閡,留學已經不再是前往海外工作的唯一途徑。 什麼是新的國際職涯模式?有親身經歷的 Victor 要告訴你。
0 Shares
0
0
0

現代職場的國際性人才流動高,相信應該很多 CAREhER 的讀者都不排除海外工作的可能,而以思考職涯規劃的角度來說,我贊成所有的人都應該出國看看。

國際性人才將更競爭力

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INSEAD) 教授 William Maddux 主導的一項研究顯示:透過在其他國家的經驗、與不同國籍的人相處,將讓人才在解決問題方面具備更良好的適應力,創造力以及多元的思考。該研究也發現參與國際企業管理碩士 (MBA) 學位的學生,假使愈能適應並融入多元文化時,思考愈趨向於複雜同時具有整合性 ( Integrative complex ),這樣的人才在畢業後的工作職缺通常也比較多
這部分我也深有同感。在研究所期間到美國交換,回台灣後在美商工作 3 年,後來到日本工作。但是過去的兩年半待在一家法商,待的採購部門有一半是法國人,我帶的團隊裡也是日法各半。從待過國家和公司的多樣性,讓我可以從很多面向觀察一間公司的經營、管理,也改變許多過去在台灣的不正確認知。
例如過去我常覺得歐美人的想法、作風是相似的。直到進了現在任職的法國公司,進公司的第一個禮拜,被我的法國老闆叫去討論報告。他開頭的第一句話是:“Your report is shit !”(心頭的 os: 你有必要那麼直接嗎?!」)原本以為,或者是法國人英文比較不好,所以找不到正好的辭彙來表達,但是後來發現這是很多法國人在公事上的講法。這樣的文化衝擊一樣也發生在矽谷的新創團隊上。
出國增廣視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出國工作的方式通常又分出國留學跟出國工作兩種。
一般來說,海外留學是想要到國外體驗海外生活、甚至追求海外職涯最普遍的路徑。BBC 報導 「民意調查顯示,更多的英國國內學生考慮到國外念書。其中考慮的優點包括能夠獲得國外學歷、學習第二外語、國外旅遊與生活體驗、更種不同的挑戰、建立自我信心、改善職涯發展以至擁有到國外工作的機會。」
根據職場社交網路平台領英 (LinkedIn) 2015 年全球人才招募趨勢報告顯示,因為校園人才集中,因此幾乎所有全球大型公司都會透過校園招募人才,即使是中小型企業,在專業技能為主的職缺中,也多半偏好雇用剛從校園出來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技能通常是接近目前趨勢需求的。
也因此許多人透過留學找到當地的工作,開始國際職涯。根據歐盟研究顯示,在歐洲,有 40% 的交換學生選擇繼續在國外生活或工作,而在國外念大學的學生似乎對計劃到國外工作的人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擁有更多的國際化的觀點,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在交換時期遇見未來得以長期的夥伴。並且,(相對於在國內唸書者)在國外念書的學歷也是一個找到工作重要的優勢。
而且留學生找工作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因為可以透過「學校」這個過渡期,習慣當地的文化,尤其以日本來說,職場文化跟其他世界有比較大的差異,所以調適不過來的話,很容易陣亡。

想要出國工作,一定要出國留學嗎?

答案當然是不一定,而且相信大家周遭也有愈來愈多直接出國工作的朋友。整體而言,全台灣出國留學的人數在下降,但是台灣出國工作的人口卻是每年增加,直接出國工作的管道也愈來愈多。
根據前面領英的國際人才招募趨勢報告,大型國際公司招才的管道也正在改變,從 2011 年還是以內部員工推薦制度和公司官網人才招募,一直到 2014 年轉變到國際職缺平台(例如 Monster.com)跟專業化社群平台(例如領英)為主,可以看出招募管道的改變,也增加了國際人才被看見的可能。
日本來說,從 2010 年開放台灣打工渡假的申請,成了直接來日本工作的一個管道。另外許多日本企業也直接到台灣徵才,最先是東芝的 Global recruitment program ,但從 2010 年開始,隨著日本企業另一波國際化的展開,許多日本企業包括總合商社、UNIQLO、樂天等,都直接來台灣找人。再加上最近幾年日本的人力仲介公司的國際化,像是 RECRUIT 集團幫助日本企業到海外徵才,新創公司 Wantedly、bizreach的設立,也讓想直接到日本工作的人有更多選擇。
如果留學不再是出國工作的必要選項,那另外一個問題會是
「先留學再工作」還是「直接出國工作」好呢?
若是以同一個基準點來作比較,大學畢業之後,如果想到日本工作,同樣是花 3 年的時間。
1) 來日本唸 1 年語言學校,再唸 2 年研究所後畢業在日本找工作
2) 在台灣工作 3 年,在台灣期間自修日文,3 年後直接來日本找工作
兩種方式,哪一種方式會是比較好的國際職涯路徑呢? 其實兩種方式有好有壞,但如果是以追求職涯的角度來看,第二種「 先在台灣工作3年,期間自修日文, 3 年後直接來日本找工作」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為什麼?

了解自己的職涯興趣,定位好自己

先從台灣開始職涯的好處是可以多嘗試幾家公司、跟不同面向的工作,了解自己對工作的期望跟對未來職涯的期望。其實大部分的人在沒有進入職場時,很難了解自己對於工作的興趣跟對工作的期望是什麼。根據報導,有 15% 的社會新鮮人,會在 1 年內離開第一家公司。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壞事,在台灣,沒有語言、文化、市場認知方面的問題,換起工作相對比較容易,如果覺得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內容,可以再換到下一個公司。
如果在國外,辛辛苦苦找到一個工作機會,發現不適合的時候,因為難找到下一份工作比或者是簽證上的問題,常常會因此而勉強作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在日本尤其如此,因為日本的終身雇用制,所以顯得只有在公司待兩三年就離職的人特別「沒有忠誠度」,所以在日本找到第一家工作之後,就算自己不喜歡,也都得撐個三年。如果三年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對自己的職涯絕對不是好事。與其如此,不如在台灣工作,了解確定自己的興趣所在之後,再到海外(日本)來,直接朝自己想要發展的產業找工作,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準備自己的專業,與國際人才競爭

在台灣培養專業後,到國外找工作可以有比較多的選擇 (選公司的籌碼)。到國外工作,在語言、職場文化、市場了解度上比起當地的人某種程度可以說是輸在起跑點上。那要靠什麼來跟當地的人才比呢? 常常我們會覺得是「母語」或者對自己國家的市場了解,但是近年來的趨勢,愈來愈多公司選擇有專業、優秀的人才,重視他們的「能力」更勝於他們的語言、國籍背景。
根據日本的線上報導,向日本企業的人事部作調查,詢問有關「為什麼採用外國人」的理由,結果第一名是「不管國籍,想要從全世界找來最優秀的人才」的比例占了 69%,勝於「利用外國人,開拓海外的市場」48%。所以,比起把自己的日文學好,把自己的專業培養起來可能更重要,而且最好這個專業是日本學不到的專業。
如果是直接到日本唸書畢業的話,通常會進日本企業 (日本的外商一般來說不收大學畢業生),所以大部分學的是日本企業的做法,一來日本公司訓練的方式雖然紮實,但通常會花很長的時間,二來就算學好了,也是傳統日本企業的方式,跟其他在日本的求職者之間就比較難有差異化或優勢。
這個答案的背景,我覺得最主要在於全球世界的國際化跟對人才的接受度的提高有關。就像上面所提到的人事調查一樣,現在愈來愈多 (日本) 企業所擔心的不單單只是因為語言問題、擔心海外市場開拓而招募國際人才,而是覺得如果不能像其他全球企業一般,從世界找到最優秀的人才,將沒有辦法跟其他企業競爭。而漸漸地,這些已經超越了語言、超越了文化的隔閡
過去對於專業人才的理解會從學歷、證照思考,因為學位或證書常常被視為一種個人能力的表徵,過去美國曾鼓勵大家多獲得不同的學位或證書,將會在就業時有所助益,同樣的,亞洲國家甚至比美洲更偏好雇用擁有證書的候選人。專注在教育產業的創投家 Michael Staton 就認為,過去企業普遍對高等教育給予肯定的情景已不再(尤其是在金融海嘯之後),雇主不再那麼在乎受雇者的學歷,甚至會開始排斥雇用擁有太多證書的人,質疑他們是否將大部份的時間花在讀書上而沒有充分實務經驗,這種現象在新創產業更是顯著。
至於當地文化適應部分,雖然沒有「學校」這個過渡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在台灣的時候準備愈完備,那對「留學」的需要就愈少。例如在台灣就開始學日文,把自己想在日本從事的產業、市場調查清楚,那其實到日本就可以直接找工作了。
也因此,我預測對於想出國工作的台灣人才而言,最新的國際職涯模式應該是在台灣了解自己要發展的方向,準備好自己的專業、出國以最快的方式適應語言的問題、靠自己的專業進入當地職場,幫助公司的同時、也可以自我成長。相信這會是接下來出國發展海外職涯的一大趨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