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各位 CAREhER 的讀者大家好,年後是許多人想轉職的時候,不論你是第一份工作想轉職還是工作五年以上想換跑道,或是進入家庭,你的人生階段已經不同了。在各階段你面臨選擇時你要怎麼去評估?更深層的問題是,在你的工作之中,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編按:本次語音專訪分為上下集,第一集請見 –【與職涯諮商師對談 1】
Tiffany:MBTI 總共有十六種結果,粗略地分為十六種人格。我們做完測驗,並假設它是一個十分仔細的問卷,我也得到了我自己的四個密碼,那要怎麼去解讀這些結果呢?
凱琳:正規的作法來說,做完這些測驗都需要跟被有認證過 MBTI 測驗的諮商師來幫你解讀結果,因為錯誤解讀的話,我覺得會有非常不好的誤導作用。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我曾經經驗過很多人對於 MBTI 測驗錯誤的使用,就是來自他們錯誤的解讀。
如果說是一般讀者,大家一般不管是用什麼方式找到測驗、做完測驗,然後想了解的話,你至少去買書來看,或者是盡量去收集一些比較專業的網站的資訊來深入的了解。我比較不建議把 MBTI 當成一個好像拿來測一測、玩一玩的工具。
這個結果會不會隨著你人生階段或職涯變動而改變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又應該多頻繁地要再去做這個測驗來 check up?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很 controversial(爭議)的問題,因為很多人覺得人格類型 MBTI 測驗的結果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我基本上是站在另外一派的立場,我不認為人的性格是會改變,但是我認為人的性格會發展。所謂「改變」跟「發展」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如果有個人測出來的結果是 ISTP,意思就代表他是一個內向、感官及思考型的人,所有在這四個字母的反面,比如說外向、情感、或是直覺等,那些反面的性格會在她成年以後慢慢發展出來,所以我在我的諮商工作裡面,我非常強調我的客戶的年齡。所有來找我做諮商的客戶,通常一開始的基本資訊一定包括他的年齡。
一般來說 MBTI 的結果,最準確的是在二十歲左右測驗的時候。按照發展心理學來說,一個小孩從嬰兒一直成長,他一直學習,他的性格還沒穩定,到二十歲的時候,他自己的天性再加上社會化環境的影響,差不多處於一個平衡的階段,所以他已經成形了。到了三十歲之後,我們因為在工作、人際關係,甚至在婚姻裡面,我們會受到很多的挑戰,在那些挑戰當中,我們會開始認知到我們原來的性格可能有一些缺陷,導致我們不夠完全應付我們在人生當中會遇到的所有事情。到那個時候,比如說一個內向的人可能會因此發展得比較外向。所以如果一個三十歲或是四十歲的人,他剛好這半年因為工作或婚姻關係的緣故,他受到很大的刺激與挑戰,逼得他開始去發展他以前不偏好的那個功能的時候,若在這時候請他再來做測驗,他可能做出來的結果可能是比較不一樣的,那也許只是一個短暫,可能只有那六個月或三個月的時間。
所以一個好的諮商師是幫助你剝掉這些外衣,找到裡面的那個真正的自己。但是,找到真正的自己目的是為什麼呢?他是為了將真正的自己與外界的需求結合在一起,幫助你繼續發展。你不能夠拿你天生的自己來做一個藉口,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就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我就是無法理性思考的人」,你不能拿來當藉口。當你到了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你本來就應該要去發展你的另外一面。所以,大家覺得這個測驗結果好像有時候會改變,其實是因為人隨著年紀在發展,這是一個正常的結果。但是我認為,人的基本天性是不會改變的。
人生有各種不同的階段,二十、三十、四十歲都不同。回歸來談職涯規劃這件事情,我們要請專家來告訴我們,以階段來分的話,初入職場的人該怎麼去規劃?那工作三到五年的人又該怎麼做?而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很多女生面臨生子跟有家庭的階段,你的職涯又該怎麼去調整與規劃?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我的建議都完全根據你 MBTI 測驗找出來的天性,根據你的強項來找你的第一份工作。因為就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找的第一份工作沒有運用到你的強項,反之代表你被迫使用你的弱項的時候,你很快就會覺得很挫折,然後就會對你的工作、你的職涯產生很大的疑問。所以在我看過或幫助過的年輕人中,很多都在第一個起跑點就選錯工作,變成不是使用強項,而是使用他們的弱項,這樣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負面結果。
工作三到五年之後,是把你的表現展現得成更好的時候。如果你有運用你的強項的話,三到五年之後你一定就已經可以表現出來了,或是你在對的方向上的話。那時候你的事業也許已經開始往上爬,是在走一個比較正面的道路的話,我個人是覺得差不多過了五年之後問題就會來了,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所以一般的年輕人差不多在進入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有衝擊。一方面心智上開始越來越成熟,另一方面已經開始可以知道很多的挑戰、很多的問題可能不是都對方的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要反省,或是我可以怎麼做會更好。年輕人比如說十幾二十歲的人可能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去反省,到了三十歲差不多開始有了自我反省的能力,也就是一個開始發展自己較不擅長的功能的好時機。所以以一個很感性的人來說,他到那時可能就開始發展自己的理性;而一個很理性的人來說,那時候他就會開始發展自己的感性,他才會發現自己要有能力在不同時機運用不同的功能,這樣才是一個成熟、好的工作者,甚至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關於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進入家庭或者是有孩子的時候。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沒辦法給出一個 simple answer。包括我自己,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個案都是特殊的,我只能很快速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以我自己來說,我是三十六歲才生孩子。在我生孩子之前,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完全專注在我的工作上。在我孩子兩歲的時候,我決定離開我熟悉、我做了十幾年的高科技業。休息了大概一兩年的時間,這期間我也是一直在進修,例如我剛提到的去拿執照,一直去學習很多新的東西。之後我決定要完全的轉換我的工作,我就不再繼續回去我以前技術的行業,那時因為學了 MBTI,我在認識我自己之後,我就為我自己規劃了職涯的一條路,也很勇敢的往這條路上走。
那如果發現自己現在的工作與做完測驗的結果非常不符合,也完全不是自己的強項,我們應該要怎麼做?
這個問題與當事人的性格有關。比如說問我這個問題的人的性格如果是 ENTJ 或 ISTP,我都會給不一樣的答案,這跟你是什麼樣的人有關。因為有些性格的人他很彈性,是要換他就可以換,而有些性格的人則是比較沒有辦法去承擔太多的風險,他會非常的小心,或是有很多的憂慮。因此這問題跟你本身的性格有關,也跟你能夠承受多少風險有關。那若以一個大方向的來說,我認為最安全的做法是,在你現有的、已經累積的工作經驗、工作環境與技能當中,在同一個產業裡面轉換你的職位。只是一個職位上的轉換,而不是去轉換你所待的產業,這樣你就可以繼續使用你原本的知識以及累積的經驗跟技能,但是換一種比較適合你、符合你強項的職位。
我覺得這樣的看法很有趣,因為一般人對於轉換工作的想法往往換一家公司,但做同一份工作,而你的建議是大家應該待在同一個產業裡面,可是要轉換你的職位。
在職涯規劃上大家都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怎麼去問問題,或是如何去求助,那我們最需要諮詢師幫忙的地方是什麼?
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認識自己」。在我所有的諮詢裡面,不管前來的求助的人是關於職涯,還是關於他們 leadership developement ,對我來說,我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光是認識自己,一開始可能就得需要花上一段時間。除了認識自己之外,在認識自己的過程當中,性格強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所有 MBTI 所找出來的性格強項都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也就是說我在作職涯諮詢時,MBTI 不過只是其中一種工具。其他時候我也會幫助我的客戶去了解他們的興趣,而興趣跟性格強項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比如說,我們兩個都很喜歡音樂,但是我可能沒有音樂的天份,而你有。有興趣是一個開始,我們就是要去幫助他去釐清自己的興趣跟他的強項、天份有沒有結合。但有些人也許是只有強項,但不見得有興趣,這種例子比較少,可是還是有見過。
現在的人不是常常講說要 find your passion、做你有興趣的事。可是照你剛才說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實你有興趣的事情你不一定有性格強項可以把它做到很好,所以這真的需要像你這樣的專家才能幫大家分離出性格強項跟興趣分別是什麼。
興趣跟性格強項是兩個很大的支柱。但除了這兩個支柱之外,我也會在對話過程中幫助我的客戶去瞭解他們的價值觀。價值系統也很重要。價值系統是一個看不見的東西,是一個從小因為你的家庭、教育還有整個文化、社會環境慢慢形成的東西。比如說,薪水多少就是一個價值觀。我在乎一個月賺五萬塊,還是我一定要賺十萬塊,這對我來說有多重要?又比如說我上班的地點離我家要多近?我是可以忍受我每天通車一小時,還是一定要在我家旁邊?因為這些會影響我生活其他的型態。又比如說,我的工作是屬於充滿挑戰性的、動態的,又或者是我喜歡我的工作是很穩定、可以預測的,這都屬於價值觀的一種。除了性格強項、興趣與價值觀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你到目前為止你所累積的技能跟訓練、知識,這些是比較客觀的東西,屬於你已經擁有的實用技能,你怎麼樣可以貢獻出來的。
所以一個諮詢師可以幫忙的,就是幫你找到這四個領域,把他們挖掘出來之後幫你整合所有的資訊,並給你建議,幫你指出一個方向。以我自己過去的經驗來說,很多客戶一開始來找我都茫茫然,不知所以。而在我一步步、一個個領域幫他釐清找出來,並把他整合出來之後,我們再去探索這整個歸納整理的結果可以激發出什麼樣的答案。這個過程通常都會引導出很有趣的結論,通常客戶在最後都會覺得「哇!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事!現在想起來就讓人覺得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方向」。
等於你幫大家找出職涯 DNA 裡面的密碼,並幫他解 code。我們今天非常感謝凱琳從美國連線與我們進行訪談。那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也都歡迎大家留言。我們再次謝謝凱琳。
謝謝大家。
想瞭解更多,請參考:王凱琳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