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你的熱情,找到轉職的下一步-專訪美國數位行銷分析師 Sharon 翟翎琇

Digital marketing (數位行銷)、Customer-centered (以客戶為中心)、Data-driven (數據驅動) 這些近年來熱門的行銷概念到底是什麼? 為何聽起來朗朗上口的概念,但實際上很難落地?為何組織間的橫向整合對行銷很重要?要如何在大型企業裡透過團隊協作和批判思考等心態去建立在自己在職場的不可替代性?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Sharon 翟翎琇,她畢業於西北大學整合營銷研究所,曾於 Gap 服飾集團旗下的女性品牌 Athleta 擔任首席行銷組合分析師,現任UBER Regional manager,負責美國、拉丁美洲與印度的行銷業務。 在這集節目中,Sharon 除了分享在美國數位行銷的秘辛,她也將藉由個人在產業裡的學習和經驗,告訴大家如何找出自己的熱情與職場定位、設立職涯目標。
366 Shares
366
0
0

【CAREhER ✕ Women Who Code Taipei】系列專訪 Ep.4

歡迎收聽六月份 20-20 women lead podcast,我是這集節目的主持人Yenting。

今天我們邀請到是 2019年被選為 Girls in Tech Taiwan 40 under 40 科技女性 Sharon 翟翎琇。Sharon 畢業於西北大學整合營銷研究所,專精數位行銷領域,先前在 Gap 服飾集團旗下的女性品牌 Athleta 擔任首席行銷組合分析師。在接受我們訪問時,也正準備要去 UBER 擔任 Regional Manager 負責美國、拉丁美洲與印度的行銷業務。

Sharon 本人非常的開朗有活力,在這集節目中也分享了許多她個人在數位行銷產業裡的學習和經驗,提到了他如何在團隊中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並在最後分享了幾點他從個人經驗出發如何為自己設立職涯目標,以及想給科技領域女性的建議。

讓我們一起來聽 Sharon 的故事。

歡迎追蹤我們的Medium帳號或是Women Who Code Taipei 粉絲專頁


1.首先可以跟我們介紹 Athleta 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嗎?

我在 Athleta 大概一年四個月。大家如果聽過 Gap 服飾集團,這是很大的組織,Athleta 是他在十幾年前買下的一間小品牌 ,專門做女性的 Active Wear、Yoga apperal;比較熟悉的可能聽過 lululemon,他是 Athleta 的競爭對手。Athleta 算是非常培力 women and girs,公司的文化是提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只要你有對的心態,不只是你自己要成長,也是在幫助身邊的女生朋友和小女孩能一起成長。

我在裡面一年四個月主要的貢獻除了是在公司的部門之外,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有很多可以去創造社會影響力的機會。大家如果聽過 B Corporation 這個組織,他會認證除了賺錢還有回饋社會的公司,那 Athleta 就是一間 B Corp 的公司。

2.妳覺得過去所學的技能與經驗,是如何幫助你現在的工作?或是如何整合應用在 Athleta 裡面的工作?

我覺得最大的是心態,我在西北大學學到的 Customer-centric (以客戶為中心) and Data-driven (數據驅動)的心態 在 Athleta 運用得非常多。

Customer-centric and data-driven 講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運作的非常需要你有很完整的資料的蒐集,不只是點擊資料而已,最好的狀況是要有客戶層級的 CRM(客戶關係管理),像是客戶名字、連絡電話、 e-mail與活定行為的表現怎麼跟實際的交易數據做連結。

當你在一間服飾零售商工作,畢竟不像科技公司,比如說 Google、Facebook、Uber、Lyfft 這種新創公司公司所收集的資料基本上是 digital native,而沒有所謂線上、線下這麼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

傳統零售業最難要解決的就是線上跟線下的整合,那這種就是非常需要你有資料庫的概念,就是如果我需要蒐集這樣的資料,那背後的數據要長甚麼樣子。

我在研究所其實有學到很多這樣的概念,就是你知道說各個資料庫的 database 長甚麼樣子,如果要自己去抓資料,你需要每個資料庫有怎麼樣的 unique key 去做連結才可以去抓資料。

工作上的硬技能 (hard skills) 其實基本上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了,最重要的是統計的技能 ,比如說跑 model。假設有 5個 variables ,那要怎麼知道哪些 variables 跟 sales 是有關係的,要怎麼去 序,這就要跑 model ,才知道 5個裡面可能只有 3 個跟 sales 是有直接影響的,再去跑3個裡面哪些是 immidate ,只要這個 input 給你、sales 馬上就會發生;另一些 varibles 是需要有 latency (潛伏/醞釀期) ,假設你今天收到廣告,你可能要等到兩個禮拜才會開始有 transation,所以這就是要跑 model 可以出來的。

再來是,如果你要做網站的分析,例如 Google Analytics 或是 Adobe Analytics,這就有很多工具,比如說要做 attributions,要知道在消費者買之前踩過五個點,有 Facebook、email、Google Search、Natural Search,那怎麼去 attribute,比如說你買了 100 塊錢,假設你有 5 個管道,是不是一個管道只有20 塊錢的獲益? 那這將你才可以去公平地估算哪個管道是否有效,這就是統計與 Web Analytics 的 hardskills。

3.我們假設在數位行銷領域裡的 hard skills 都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是在哪一方面突顯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我覺得優勢跟不可替代性不會立馬顯現出來,第一個我覺得還是需要靠時間跟你和 business partner 建立的關係,建立關係就是講信任。假設你到一個新的公司,怎麼樣去透過你的努力和你被交代的事物上持續付出,也就是很持續的去打造穩定或是越來越好的品質和成果的時候,這樣子就會慢慢地被注意到。因為大家不會立馬地注意到說你的哪個技能很強,一個新人進到一間公司,需要慢慢的建立大家對你的信任感。這方面我自己還滿有意識的,我會很專注地去聆聽我的 business partners 他們要的是什麼。

另外我自己的處事方式是,別人叫我做一,我一定會去問這個一做的有沒有價值、持續性如何、能不能解決核心問題。因為很多時候,領導階層會因時間的壓力或是在緊要關頭需要做決策,會需要很快的回答這個為什麼會這個樣子。但是如果你有數據支撐的話,你其實要去質疑這些決策是不是真的能夠回答核心問題,你還是可以去挑戰說我覺得這個問題還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回答,並且跟你的主管或是 business partner一起重新思考問題。

我覺得這個能力真的是需要花時間的,第一對這個產業裡所需的 hard skill 要有一定的能力,第二是對這個產業的敏感度,第三還是要了解每個公司的歷史跟他們做事的方式。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大概六個月的時候可以感受出來這個公司的文化,跟他們做事既有的行為。當我大概知道這個既有的行為然後慢慢試著融入之後,到一定時間就會建立自己的 credibility 之候便可以有禮貌的去提出疑問或挑戰。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說你有批判思考能力的時候可以去做這樣的事,我覺得在我們公司是還蠻欣賞團隊成員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你自己講到這其實是,要先時間培養關係,然後可能你要循序漸進去挑戰,或是去想不同的解決方式。

4.你覺得現在的領域,有哪些是你覺得很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理念型的價值,你覺得在數位行銷的領域你覺得最重要的一些key word?

我覺得key word很多人都會講,像很多人說 “Customer centric, data driven”,我覺得很核心,但是執行起來非常之困難。另外一個我也蠻有興趣,但是我還沒有做到太多的是做 AB test 。雖然說可以做 model可以forecasts,去預測下個月的sales是300萬好了,但是我剛說過要移媒體,就是假設我把Facebook上的預算移到google上去。那我怎麼知道我移的那個是好的決策還是壞的決策,那如果你一次把所有的都移過去,把全部都投放到google去,那你就沒有辦法比較A跟B說給和不給之間的成效差多少。

你需要去結合AB testing,去看你的成效和strategy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的。所以我覺得,講到核心價值,marketing mix model 不是完全的解決方案。其實很重要的核心價值你是要結合AB testing,然後有一個非常敏捷的流程,若你沒有一個很彈性很敏捷的工作模式。你決定了說你要移多少的預算,但是你沒有一個流程去設計測試,但這個時候你的 prime time已經過了,但 model 其實是有時效性的,會根據你data截下來的時間。所以我覺得是要結合一個快速的流程才有效用,假設我移了200萬,那就要去想怎麼去設計AB testing才有效用,然後要怎麼跑以及怎麼做分析報告。

我覺得核心價值是要快,是說整個組織的速度以及組織的人,人是最需要但也最難整合的。

因為如果你不是像科技公司一樣已經有很成熟的PM 制 (product management) 的制度。若你在一個比較功能導向的組織,finance,inventory,marketing,sales 等部門職能都分的非常開,當你要去AB test 設計,沒有一個橫向整合的人,其實會非常花時間。因為要去確認誰負責什麼,什麼時候要交,沒有一個橫向整合的 product manager 的話,是非常難抓到各組織需要的資源,去支持你的AB test。所以很多的情況我看到是,大家知道去做AB test很重要。但是沒有人去負責一個組織的橫向整合時,有很多溝通在email裡或會議裡面會遺失掉。所以核心價值真的是速度,然後橫向整合,AB testing還有modeling 是要同時進行的。

之前在做訪談準備資料的時候,Sharon 有提到有兩個主題特別想和大家分享
1. 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
2. Self-awareness and Growth mindset

5.Sharon 是從哪一些經驗感受到 From noting to everything ,具體來說在你身上又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針對第一點, 這個觀念是當時在美國時參加一個個人成長與 Self- leadership 的一個課程學到的一個概念, 主要是訓練自己的self – awareness ,把自己的心態歸零的狀態, 例如:凡人在工作/家庭/生活中會有很多你正在經歷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人如果一旦進入了這種為了過日子的模式,就很容易出現自動導航的狀態,就很容易失去自己最真實聲音的時候,因為我先生曾經也有上過此課程。

當你在自動導航時,你很容易失去自己最準確的判斷,因為就很像交給機器去做決定一樣,很容易忘記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與自己的熱情,這個課程也會教導一些工具,讓你自己去忘記,回到歸零的狀態。

6.我覺得這是蠻好的提醒,但我也很想問,當你沒有包袱的時候,你可能什麼可以做。但那歸零以後要去哪呢?雖然說哪裏都可以去,但不會感到有迷失方向不知道要去哪裡嗎? 就好像得到一張環遊世界的機票,雖然很開心,但不知道第一站應該去哪比較好?

我覺得要找出要去哪裡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問自己,我的熱情是什麼?但其實兩年前我自己也是找不到熱情。我想這跟台灣的教育有關係,因為從小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拿到更多的證照,制式的教育,固定的ABCD的答案,無法思考與揮灑自己的情緒。

但在很安靜的狀況下,問自己,你的熱情是什麼?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在沒有包袱且安靜的狀況下的時候,每個人其實都有能力去回答這個問題的,找到自己真心的熱情。

問自己自己的熱情是什麼,就會找到自己的下一步要去哪裡。例如當時我在美國找工作需要從第一份工作換到第二份工作的時候,其實第一份工作到最後真的很無聊,真的不想要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因此思考自己到底做什麼樣的工作才會讓自己開心、讓自己每天都會想去上班。所以我就問我自己,Where’s that passion? 我就定義出來我自己的熱情:我要站在行銷、資料跟人的這三個交叉點中,只要工作中有接觸這三個點,我就會很開心,這是我的熱情所在,這是我自己去創造的,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創造這個的。

7.所以你當時覺得很無聊的時候,你去定位你自己的熱情,因此找到這三個點,但當時你在尋找的路程中,你有掙扎過嗎?

有啊!一開始是有面試就會去,但當時為了更多的面試機會,勉強自己去套入每個面試要求的 Job description,那時候也面試的不開心,先生問我為何不開心? 你不是想換工作嗎?那你面試應該要開心啊?
但我覺得我不開心不起來,因為這些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我還要強裝我自己很會。

例如, Data Scientist,聽起來很酷、很Sexy,可以賺很多錢,所以我就去面試了,但我其實沒有很喜歡每天都在跑模型、建立模型,我還是很想要有跟人相處的工作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此以後只要 job description 中有出現讓我稍微疑惑的點,覺得這可能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就不會硬逼自己去成為他們想要的人。

我會盡量讓自己 Really be who I am,找工作的時候就會真的去講我的熱情,並不是說 Job descripton中只要有提到十點,我就會跟對方說這十個點我都會。我不會再像考試一樣的心境,我反而會說這十個點我只會六個,但我其實其他點加起來我是非常厲害的。相較之下,真正有表達出來我的熱情拿到的 offer 都比那一些我免強自己去符合 Job description的好。我講我熱情的事情,講為什麼我會喜歡這些事情,我可以貢獻的是什麼,這時候的結果就會是不一樣的,心態也會轉變成非常有力量的感覺。

蠻有趣的歷程,一開始說到數位行銷與資料科學家的時候,以為只是單純的不想要天天跑模型,沒想到後面有一段歸零的故事。

8.所以這可以連結到一開始你說到的 Self-awareness 跟 growth mindset 的部分嗎?

Growth mindset 成長型思維,其實是我在Athleta 時非常崇尚的一個文化, 成長型思維的相反是 Fixed mindset 固定型思維 —— 說一就是一,my way is the way。Growth mindset 就是一定會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的這種心態,那比如說 Fixed mindset 就是避免挑戰,遇到困難就要放棄,別人給你回饋都覺得別人在批評我,或者是別人成功就覺得自己受到威脅。相反的成長型思維在看到任何困境的時候,都會轉化成這是一種挑戰、這是一個機會,遇到任何的阻礙都會想說我不能輕易的放棄,我一定要想辦法突破,一定會花時間聆聽別人的回饋,從別人的回饋去學習與成長,會慶祝別人的成功而不是受到威脅。

我在接觸成長型思維的這一年多中領悟到領導力,領悟到成長不是只有自己的成功,當你到一個經理的職位,需要帶人的時候,你是需要讓共同的人一起成長。

成長型思維我自己的解讀是,自己一個人的成功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畢竟是為一個組織為一個團隊貢獻,要成功的時候,應該是要我自己的圖隊或是跨領域的伙伴,一起變得更好。不見得是每一次都是成功的,但當失敗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學到東西,還是要往下一步去前進,這是一個整體的成長,並非我自己一個人成長。 這個思維也讓我在公司被突顯,我就是一個非常團隊合作,並非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棒很自私的人,是為了要讓整個公司和團隊都一起進步的人。 這個方面對我來說是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我而言,我在帶團隊的時候,運用到非常多成長型思維的,雖然在 Athleta 我還沒有帶團隊,但我下禮拜一要去Uber 報到的時候,我就會帶領團隊,不只帶美國團隊,也會帶拉丁美洲與印度的團隊。

9.你有什麼建議給想要踏入這數位行銷領域的人們?

1. 自我的認識:不侷限在認識自己怎麼思考,要去認識自己是否有一些沒看到的盲點,可以去參加一些自我成長的工作坊,或是找自己的role model聊聊,這些都是自我認識的過程。

2. 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但這跟第一點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找出自己的長處,認知自己的短處,並想辦法去培養出可以互補的能力。

3. 去 connect:其實國內外都有非常願意幫助年輕人的傑出人士,台灣人不管到哪裡都是非常團結的,他們都非常願意給你feedback的,像是LinkedIn,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即使是一個email一個訊息或是透過人介紹,甚至是自己主動去連絡一些很酷的組織,像是 women in data science,也是我看到報導後去主動聯絡 。不要害怕,在這個數位時代,什麼人都遇的到,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只要你夠勇敢,臉皮夠厚,不要怕被拒絕。

我很喜歡的座右銘: Life is about opening your heart, having it get stone on, and having the courage to do it again,中文就是說,你要敞開你的心,縱然被踩踏,你還是要有勇氣再次敞開心房。一定會有挫折,但你發光的時刻就是當你不斷的在挫折中復原,然後去找到你下一個熱情。但這是需要練習的,不要放棄。身邊不論男女,只要有你想跟他們學習的人們,不要害怕,直接去跟他們聯絡與學習。

謝謝大家收聽20-20 women lead podcast 六月份的節目,我是這集的主持人Yenting。我們下個月 20號邀請到的是 Shopline 的 COO & CO-founder Fiona。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科技女性的故事,別忘了訂閱我們的 podcast喔!

本集節目製作人是Yi-ying Chen & Jane Shih 。也特別感謝製作團隊 Tai Tsao, Jean Wang, Olivia Lin, Lily Hsu, Elisa Chang, Rafeni Lee, Joy Kao, Rae Chen, Rene Wang, and Vanessa Leung

我們下個月見。


/ About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希望能鼓舞科技女性勇於突破,逐漸消彌「科技業」兩性主管的比率差異。 透過訪談,帶聽眾了解,正在/已經踏出與眾不同一步的科技女性所作的事與心路歷程。

在 2020 年前我們將訪問 10 位女性、製作成 10 集、20 分鐘的節目、在每月的 20 號發佈。希望能啟發科技女性,率先採用新的技術、設計嶄新的產品/服務、或創造新的模式。鼓勵女性勇敢踏出「與眾不同」的一步、接受挑戰。

366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