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們的語音專訪嗎?會員可以前往資料庫 (點此),聆聽更多過往語音和會員專屬逐字稿。
哈囉,各位 CAREhER 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昕伶。她從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後,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就讀衛生政策和管理碩士,可以說是公衛出身。畢業之後她在紐約的德雷福斯健康基金會工作負責中國人才培訓計畫,也為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做策略規劃跟財務分析。2014 年跟她的夥伴創立了銀享全球。
我們要邀請盺伶來跟大家分享她在這一段過程中看到了什麼,還有哪些趨勢或職涯規劃大家可以參考。那我們先請昕伶跟大家打聲招呼。
妳曾在費城兒童醫院就職。費城兒童醫院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兒童醫院,很多兒童醫療的程序都是從費城兒童醫院出來的,是不是可以介紹一下妳之前負責的財務或是策略規劃是哪一方面?對於妳「創辦銀享」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我在費城兒童醫院工作曾經負責的案子,像是:為醫院評估是不是要蓋一個造價 1.5 億美金的質子治療中心。質子治療中心是一種放射性治療,我們需要了解現在與未來是不是有這麼多有需求的病人,也就是了解這個市場大小,以及醫院本身是不是有相應的現金流,可以支持這樣的中心的運作。
其他負責的專案也包括:幫醫院分析病人的來源並做開發規劃,以及幫醫院做一些流程的分析,給予縮短病人在急診停留時間的建議。因為這樣不同類型的專案,我有機會和很多不同領域及多元專業的人員溝通,不管是臨床端的醫生、護士,或者說更多的是和資訊端的資訊工程師、資訊分析師溝通,希望在兩端找到共通的語言,做相關訊息的整理跟分析,給予臨床端一些實務的建議。
這樣的經驗大大地幫助我了解怎麼樣跟跨領域的人溝通,找出跨領域不同的話術背景和在意的點,促成之間的合作可能。
創業的確會花很多時間在溝通上面。我們再來看看妳在德雷福斯健康基金會的工作。妳跑過中國二十多個地方,再加上之前在費城兒童醫院的經驗,妳覺得台灣的醫療人才跟紐約、中國有什麼樣的不同?
如果就人才養成這個面向,不管是醫師、護士或醫療相關的人才,其實台灣跟美國是相近的,因為台灣很早以前就比照美國發展,只是有一些細節的不同。
但台灣跟大陸在這塊有非常大的差別,大陸因為過往的歷史相關因素,醫療人才發展有蠻大的斷層。舉例來說好了,妳現在碰到的醫生可能是受到八年或是三個月不等的養成教育。這就很好理解大陸為什麼現在有很多的醫療糾紛。我覺得這會是大陸這樣一個幅員廣大、城鄉差距也劇烈的區域,需要回應的挑戰。
現在昕伶回到台灣,很高興我們又多一個人才在台灣貢獻,跟我們聊聊銀享全球的概念?
銀是銀色的銀,享是享受的享全球,所以可以想像我們跟現在的銀髮市場是有一些連結,但我其實更想先分享我們的英文名字。我們公司的英文名字叫作 Silver Linings Global,我們當時創業時先取就是英文名字的意涵, Silver Linings 這個詞的意思是,其實我們都知道不是每一天都可以是晴天,還是有所謂烏雲密布的時候。我們看到前景可能不是很令人期待,但是當烏雲密布的時候,在雲層後面常常還是有一道銀線,也就是一道曙光的可能。
我們取這樣的意涵,對照目前不管是台灣或全球,大家怎麼看所謂高齡化來臨的銀髮市場。因為大家其實還是擔心多於期待的。很多人的想像還是停留在四、五十年前,所謂的老就是被照顧、沒有希望,很多限制無力的感覺。銀享全球就是希望翻轉我們對於老的想像,然後透過我們推出的創新案例,協助相關的從業人員或新創團隊去開發新的服務或產品,一起打造一個幸福的高齡社會。
從剛剛提到這個英文名字,也暗示大家不要覺得說好像聽到中高齡壓力就很大,如果對於銀髮族、中高齡或甚至是長照想要更多了解,銀享有提供更多參考資訊嗎?
銀享全球有自己的官方部落格叫做銀享無國界,現在大概有四五十篇的文章和案例,主要分享國際跟國內我們看到比較的創新案例。不管在服務的面向,譬如:送餐的服務,或是科技產品,例如:一些新創公司看到高齡市場的來臨做了什麼樣的創新。
主軸都是在創新上面的這個意涵,不管是觀念上創新,或是作法上的創新。
大家對銀髮族有非常模糊的想像,其實這個市場可以被區隔成很多不一樣的族群,不管妳是對這個市場有興趣,或是想聽聽看新的定義有什麼不一樣,都可以上銀享無國界或是銀享全球的 facebook。那大家就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資訊。
在妳過去的經驗裡面創立銀享的時候妳有沒有遇到,不管是在紐約或是在中國,沒有遇過的困難,或是什麼樣的體驗是妳新發現的嗎?
其實我以前的工作經驗,都算是在組織裡面比較屬於事業開發屬性的單位工作。所以所謂從零到一的開發經驗是有的,然後很多時候也幸運地被賦予專案管理的職責,所以怎麼樣從無到有,跟多方面的溝通合作都是幫助我創業很大的養份。
但是有一個部分,我相信是真正自己創業都會遇到的問題或是挑戰,就是怎麼樣摸索出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式。大家應該都有機會看到非常有趣的短片,叫做一句話惹惱創業家。短片前段幾乎十到二十個情境都是可複製的商業模式,我相信真正要走出來創業,都可以想像這個是一個辛苦和挑戰性的選擇,肯定也是代表妳有想創造的價值。但這個價值怎麼樣被理解、被接受、被反應出來,或它是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或甚至是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式,我相信是沒有嘗試挖掘不出來的。
我們現在還是一個非常新創的組織,下個月就要兩年了。我們算是很幸運的,在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夥伴願意分享他們的經驗。但找出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式是無可避免的挑戰。
妳必須要了解很多中高齡的想法,就像我們在職涯規劃,會希望 Mentor 可以給建議。但是大家對於長輩或是中高齡的溝通模式較不熟悉,該怎麼去理解他們的智慧呢?昕伶有沒有什麼建議大家可以採取的小撇步呢?
我相信 CAREhER 的讀者都非常喜歡讀書或看電影吧?我覺得大家可以考慮看幾部片,不管是台灣的《不老騎士》、或是現在台灣影展也有播的《青春嘻哈團》、《時尚美魔女》和《金盞花大飯店》。我覺得大家可以週末挑一部我剛剛講的電影來看,也許它會開始有一些小小的化學作用,跟妳理解的長者或是中高齡的生活樣貌有一些不同。或者說妳看完電影後,可能想要更深入了解。每個人幸運的話都可以走到的階段的時候呢,也可以看一本書《凝視死亡(Being Mortal)》,這本書是一位美國的外科醫師寫的,他之前比較有名的書是《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這本凝視死亡在美國得到很多迴響,它分享了很多故事從一些歷史脈絡中幫助妳了解,為什麼妳現在這樣定義老化。當妳了解這些來龍去脈後,會知道原來我們對於老化可以有不同的想像。我相信讀者們都非常喜歡讀書或看電影,工作繁忙之餘就從這裡開始吧!
我透過小道消息,知道昕伶是個內向者,其實這對於創業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以內向的角度來說,在創業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或是妳的新的發現?
我真的是一個內向者,因為妳看我的回答,我還寫:哈哈我絕對是...。
我很幸運的是我身邊有非常多天生的外向者。所以對我來講其實第一件事情是,接受我不可能跟他們一樣。他們是越分享越嗨,每次忽然被點到的時候都可以很洋洋灑灑地闡述他的理念,或者是非常有感染力越講越起勁。我就先接受我永遠都不會是那樣,認清我自己分享後可能是耗盡我所有的能量。但在另外一個面向,我覺得我不管是要做演講或是分享前,絕對會非常地緊張或焦慮,所以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即使只是要去參加一個會議裡面有非常多大咖,或者是我要跟幾百個人演講。
因為我在創業的路上,肯定是有一個我非常想要創造的價值。老實說這些價值都是在我之上的,也就是說我很想要看到這件事情的落實,當我專注在那一個面向時,我會忘了自己可能比較會緊張的這件事情,我會忘了自己可能不習慣這樣的場域,因為我太想讓大家得到不管是觀念上的翻轉,或是知道怎麼樣做不同的行為,可以回應這個高齡社會所帶來的挑戰和境遇。因為我太想要達成那件事了,其實我會有點忘記自己在大場面分享會緊張的這件事。
所以我常常在進入會議前、上台演講前,自己不斷地提起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到底想要帶來什麼樣的不同?
動機存在夠強烈可以讓妳根本忘記內向這件事?
就一直催眠自己,但催眠可能時效性比較短,也就是說妳講完後可能還是會懊悔萬分。
「我剛應該講這個、我剛應該講那個。」
但是有時候多了的時候,老實說那個點會一直在妳心中。那個比較特別的經驗。其實我現在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所謂最完美呈現的經驗,而是我好像有一些東西想講沒講到,或者是說觀眾的回應超過或不如我的預期,這些反而都會在我心中留下更深的印痕。對我而言,都會變成我下一次挑戰這些,自己不習慣事情時,一個小小的力量跟推動。
高齡化是全球都會面臨到的議題。既然高齡化或是銀髮事業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昕伶有沒有什麼職涯規劃上的建議,能夠面對這個全球都會出現的改變呢?(會員獨享)
歡迎加入銀享,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有些人是相關背景或是想要有突破或創新,在我們推動的時候最想看到的改變是在三個面向,優質人才的培育、創新服務的推動和幸福高齡的世界。
當我們說優質人才的培育,不是所有人都要進入銀髮產業,也不是設計的所有的產品目標族群 (TA)都要面向中高齡族群,而是透過我們正在做的事打破一個概念。不管妳是什麼樣的專業,妳都應該開始意識到高齡社會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妳的專業怎麼樣能回應這個趨勢。也許妳是在科技業,科技業過往關注的目標族群偏向年輕族群。但當我們知道 50 幾到 70 幾歲的族群更多的時候,可以想的是科技如何幫助他們活出更幸福的生活。
舉例來說,怎麼樣用科技促進彼此的溝通打開社交圈,像 Line 某種程度上已經走在這條路上。或者說,妳是設計背景的人,那如何設計傳達理念和概念?一樣的,我們非常需要設計的人才。就是怎麼透過妳的專業,讓這群人的聲音被聽見被理解,讓他們的多樣性透過妳的專業很好地呈現出來。不管妳是怎麼樣的專業,當妳願意打開妳的眼看到這件事,或再走更遠一步去想像這件事情跟妳的連結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一句話惹惱創業家影片
(編按:經實驗,創業家看第一句話真的就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