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到來。新的一年,你是不是準備好學習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戰?
如果你不知道學些什麼,覺得學語言,以後又不一定出國;學寫程式,工作似乎完全用不到;學做菜,以後叫另一半做比較快的話,我建議大家可以學一項新的運動。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是誰也拿不走,到什麼年紀、到哪裡生活都需要的。
長大後學習新的運動,跟小時候比起來相對上比較困難。例如游泳,成人的身體比較僵硬,一開始手比較沒辦法完全伸展,打水的時候腳也比較擺不動,但長大之後再學習新的運動 (或事物),相對來說也有它的好處。
在過程中累積經驗
長大之後學習運動(事物)時,可以清楚記得學習過程,運用在其他事物的學習上,讓之後的學習更有效率。
舉語言學習的例子來說,我們都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中文,相信很少人記得小時候是用什麼樣的系統、架構(例如文法)學習中文的。所以後來學英文時,應該很少人會運用學習中文的經驗來學英文。
如果之後再學日文時,通常會曉得,基本上語言要學基本文法、背單字、跟每個語言有它的特殊性 (例如動詞有時態變化)等,也知道自己該需要有哪些工具(買字典、請老師、語言交換)。長大後的學習過程,累積的經驗通常可以運用到下一個學習上。
在實作中觸類旁通
長大之後學習運動,除了運動本身之外,同時可以將從運動上的學習運用到生活或人生的思考上。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家,喜歡運動或者是看運動比賽的原因之一。
學生時代打籃球或看 NBA,享受運動的快感,夢想自己以後也可以打職籃,但似乎很少有人把運動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唸書上。但當上經理或者是創業時,打籃球或者是看籃球比賽所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只是在籃球上面,團隊合作、領導、決策、毅力、抗壓性都是從運動中學習到的東西。
到日本工作的這段期間,我學了三項新的運動:滑雪、游泳、跟健身。每一項學習的過程,都對我在日本的生活或工作上有一些啟發。想趁我還在學習階段,把學習到的經驗或是觸發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也順便提供我參考的網路學習資源,讓大家參考。
游泳:重點不在力量,在學會換氣!
在日本的健身房游泳,可以強烈感受到什麼叫作人口老化的社會, 因為游泳池裡有 80% 以上的人都是年長的老人。
所以每一次練習游泳的時候,旁邊游道的一定也是老人。一開始讓我非常不解的是,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游得比我快,而且游得比我還要遠、還要久。我相信這些老人的肌肉力量不會有我大,體力應該也不會比我好,為什麼他們可以游得那麼快、游得那麼久?
夜間游泳時,照明的燈光打在清徹的水中,當你潛入水底的時候,感覺是進入了一片藍色的世界。每次游到喘不過氣,趴在岸邊時,經常覺得為什麼這麼漂亮的藍色世界,我卻無法悠遊自在的享受它?就像是來到了日本,一切看來是這麼的美好,但是卻過的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 重點在換氣 !」
問了教練之後的解答,才知道如果換氣換不過來。身體的氧氣不夠,動作也變得遲緩無力,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況,當然不可能游遠。原來想要悠遊自在,靠的不是力氣大、也不是體力好,靠的是知道如何浮上水面換一口氣、再潛下去。
我突然覺得,在海外 (日本) 的生活 (或在其他的職場),想要過得自在,靠的不是官作的高、也不是薪水有多好,靠的是知不知道如何浮出水面換那一口氣,switch 到 off 的那一面。雖然只是一瞬間的喘息,有人作的很順暢,有人作的很吃力,而這將是決定能不能游的長久,過得自在的重點。
目前我的游泳程度是游 25 公尺沒問題,游 50 公尺非常喘,游 75 公尺會中途溺水的程度。
關於學習游泳,可以參考 Freestyle Swimming Technique
滑雪:克服摔倒和黑線的勇氣!
台灣沒有下雪,不能體驗滑雪蠻可惜的。但如果來了日本還不去滑雪,那就不只可惜,是浪費。
而大部分的人第一次去滑雪完的感想是:從頭到尾都在摔!全身痛的要命!以後再也不去了(除非可以泡溫泉或吃螃蟹大餐,不然真的不去!)
經常我們聽到要讓小孩們學會自己跌倒自己站起來,但或許這對人格訓練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因為應該沒有人記得自己小時候跌倒再站起來 (一歲左右的事) 。所以即使我們現在都學會走路了,並不代表我們真的「用心體會」過那跌倒再站起來的學習過程。
滑雪是你可以體驗、並且用心體會這個過程的另一次機會。「站起來」是每個人滑雪時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關。通常第一次的滑雪,會在摔到屁股痛的受不了,或者是倒下去站起來的次數多到膝蓋無法負荷的情況結束。最後一幕,是自己坐在一片白茫茫的滑道上,想著「怎麼連站都這麼難」,相信這是一歲的時候沒想過的事,是人生第一次的感受。
站了起來之後,我覺得滑雪真正的挑戰在於征服自己的恐懼。通常滑雪學會了基本的動作之後,接下來就是從坡度緩到坡度陡的滑道一層一層挑戰上去。而最後一關就是從山頂的黑線上衝下來。(「黑線」通常是滑雪場裡最陡的區域,在地圖上用黑色來代表)
「真的要滑下去嗎?」
即使是黑線,其實坡度大約在 30 度左右。但是站在黑線上,總覺得它幾近垂直,起碼也有 60 度以上,板子一滑下去,大概會煞都煞不住。所以經常爬到黑線後,會在那坐著想上好一會,腦裡面一直想著同一件事,「真的要滑下去嗎?」
某種程度,我覺得辭掉工作出國,或者是去創業,都像是站在那黑線上,最終是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往下衝。但人生或許沒那麼多次重大的決定讓我們學習,滑雪站上那黑線,是一個可以讓你多次學習,克服那恐懼的好運動!
目前我的滑雪程度是綠線OK,紅線有點不穩,黑線通常是用爬的下山。
關於學習 Snowboard,可以參考 How to snowboard step1-step8
健身:專注、超越自己的極限
重量訓練,應該是每個人可以嘗試最有科學感的運動。
重量訓練的時候,會注意到每個禮拜練習的次數、每次練習的時間長度、每次練習的訓練組合、每個訓練組合裡的重量、每一個組數的拉舉次數、每一個組數間的休息間隔。每一個人在做重量訓練時,頭腦都相當專注,現在做了第幾組,重量舉的多重,休息間隔還剩多久,接下來要舉幾下。然後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在每次的重量訓練時做調整。
而這些細節有一個重點,在於要專注於能最有效訓練「自己」的方式。因為一開始 (自己) 去健身房時,常常會看人家做拉舉做 50 公斤。就覺得自己也非做個 50 不可,不然就輸掉了。但很常自己在做 50 公斤時,因為超過自己的負荷,所以不知覺地用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去幫忙,而沒能訓練到真正想要加強的肌肉。
最後,學習健身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的是超越自己的極限。肌肉增長的原理,在於「先破壞後建設」。透過適度重負荷的刺激來破壞肌肉組織,等它復原之後會增長比原本更多的肌肉以保護身體。這裡的重點在於要作到「破壞」的程度,才會有之後的「增長」,而要達到破壞的程度,通常就要超過你現在可以舉的重量。
「我撐不下去了!」
舉了一下、二下…七下後,常常心裡會冒出這句話,而就是這句話冒出時,才是最應該撐下去的那一刻,才是真正能達到「破壞」的那一刻,沒有舉了接下來的這第八下,那之前舉的那七下也只是讓自己維持目前的水準,沒有辦法增長肌肉。
我覺得在職涯裡,常常會有需要撐下去的時候,也常常因為這些堅持讓我們能有成長。大到「創業到現在還找不到出口」、「在國外工作好辛苦,好想家」、「工作好累、想換工作」 或小到「報告還沒做完,好想下班…」、 「星期一早上七點,不想起床」。健身的訓練,可以學習到如何跨越自己的極限,達到想要的成長。
目前我的健身主要練胸、二頭、三頭、背、肩,以胸來說,推舉 30 公斤、四組 8 下左右
關於學習健身,可以參考 Six pack shortcuts
大家對哪一種運動最有興趣呢?之前 Lisa 有分享過瑜珈能夠幫助她將腦袋清空,而提升了工作上的效率,那麼你有其他運動對於自我成長也有幫助的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