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英國職場新進員工的掙扎與突破

畢業季,社會新鮮人開始要找工作,已經上班 1-2 年的社會「不」新鮮人可能也想要換工作,面對平均 2 萬元出頭的薪水,在外租房子與其他支出的經濟壓力,求職就業的競爭壓力,有沒有辦法可以突破呢? 在英國,小基層在求職就業所面臨的狀況有很多與台灣是相同的,剛從校園到職場很多事情都是重新學習,需要摸索,例如專業能力、職場語言、應對進退、調適生活與辦公室的壓力。總之不要氣餒,不論在世界哪裡,都是需要努力。我想來聊聊兩地有哪些相同與不同,既然壓力都差不多,該怎麼主動出擊?
78 Shares
78
0
0

畢業季,社會新鮮人開始要找工作,已經上班 1-2 年的社會「不」新鮮人可能也想要換工作,面對平均 2 萬元出頭的薪水,在外租房子與其他支出的經濟壓力,求職就業的競爭壓力,有沒有辦法可以突破呢?
在英國,小基層在求職就業所面臨的狀況有很多與台灣是相同的,剛從校園到職場很多事情都是重新學習,需要摸索,例如專業能力、職場語言、應對進退、調適生活與辦公室的壓力。總之不要氣餒,不論在世界哪裡,都是需要努力。我想來聊聊兩地有哪些相同與不同,既然壓力都差不多,該怎麼主動出擊?

職場升遷與經濟壓力是兩大難題

好不容易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上班幾個月或一年後,原先的職務範圍都熟稔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喜歡目前工作的領域,想要升遷為資深人員或是當小主管;不太確定目前的工作領域,但是該換領域重新開始嗎?尤其如果看到之前同學在職場飛黃騰達,自己仍在原地,更不知如何是好。
薄弱的薪水也可能是一個壓力:離家在外租屋,房租就佔掉至少薪水的三分之一,這個壓力在英國也是一樣的,還有偶爾跟朋友聚會外出用大餐,在英國則是跟朋友到 pub 喝酒社交,還有英國交通費有全世界最高之稱,一個月下來,到月底也所剩無幾。
英國的小基層也會有想要升遷與加薪的掙扎,我在英國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如果喜歡目前的公司,他們的選擇是努力在現有公司尋找升遷或成為專業資深人員的機會。如果表現良好,我看過不少例子是英國公司會為了留住你,給與加薪或是升職稱的獎勵。一般好的公司都會有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概念。

不要驚慌與盲從,每種人才有不同選擇

我有看過例子是一位社會新鮮人上班大約半年後老闆離職,而他雖然很多事情還在學習,但是表現主動積極,獨自攬下責任,後來大老闆決定培訓他,給他時間接下原先是他老闆的職務;我也有同事一直從事行銷專員的職務,雖然沒有升官,但他成為這個領域的資深人員,他的做法是在職務上除了累積他的專業知識,更在實務上培養他溝通與影響能力。例如溝通他日常作業上的觀察,並化成商業建議,提出具體商業企劃提案 (Business case) 來影響決策。
也有同事並不想在同領域成為主管人員,但想增加觸角,轉到其他部門去做其他職務。因為在公司內部已經有經驗了,內部轉職也不會從最基層開始累積經驗。
職場的下個階段不是一定得升主管職,成為專精專業人士也是一種選擇。
英國因為高度分工專業化,專業能力受到重視,持續的培養職場該有的進階能力,例如策略思考、溝通技巧、影響力,加上本身的專業知識,讓自己成為一位被看重的資深專業人士。
當然有些人選擇找新工作到其他公司發展,這樣的選擇不一定是不滿意現在的公司。有時候是因為目前公司離家偏遠,因此找近一點的公司,節省交通費用與奔波。當然也有人是跳槽,跳去新的公司做資深的職務與增加薪水,這比在原先的公司等升遷還快速。如果可以利用工作累積起的人脈,詢問有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當然也是一種好方法。
換新的工作也是有成本的,例如花時間與精力投履歷與面試,不確定新的工作會不會比較好。建議如果是換新的工作,一定要想清楚為什麼而換、想走哪個領域與職務、新的職務可不可以持續累積經驗、新公司的環境是不是確定比較好。不要為了要換工作而換工作,結果只是從一個煎熬到另一個火坑去而已。
在英國如果小基層不確定自己在職場的發展方向,工作做了半年一年後還不是很清楚想走哪條路,有些人會選擇來個半年或一年的工作休息期 (Career break),當個背包客去旅行,看看世界釐清思緒,然後再回來職場重新開始。之後找工作面試被問到之前在做什麼,就老實回答去旅行,這或許可以區隔你與其他競爭者的不同。

英國與台灣的不同處境 — 要主動、較少輩份壓力或家裡期許的壓力

英國職場比較少面對到嚴重的職等輩份壓力,例如小基層凡事只有聽話辦事的份。尤其女性更不會要求做辦公室的雜物,例如倒茶水、訂便當等。英國比較重平等,沒有什麼職場性向潛規則。在公司不論資深或資淺,只要有意見想法,都可以表達。新人有時候帶著新想法看事情,反而比較不會當局者迷。只要了解最後需要產出的目標是什麼,小基層也有空間靠自己使用自己的方式達成即可,不用一定得照著前輩的方法進行。
這也點出新進人員或小基層在英國職場生存的心態

積極主動做事、找事情做,然後主動討論甚至建議事情,要想辦法主動被看見。

如果是指派任務,上頭的主管可能會給方向,但不會完全牽著你的手帶你一步一步的做。所以你得要自己去搞懂事情,不懂或是有瓶頸就詢問,其他同事或是主管就會給回饋,但是他們通常都不會主動問你需不需要幫忙,因為覺得如果你需要幫助就會開口,多問反而可能是插手干擾。
英國職場當然也會加班,不過通常沒有台灣這麼頻繁。
更常見的習慣是加早班,如果忙的話早一點進辦公室完成事情。我的老闆每天都是七點上班,早規定時間兩個小時進辦公室,但是到下班時間時,通常就會準時下班,不會在公司拖到很晚。不過有時候雖然準時離開辦公室,晚上在家時還是會打開電腦做些工作。小基層不用等老闆下班後才下班。
在我的辦公室反倒是小職員通常都是準時上下班,而老闆們日理萬機反而早上班晚下班呢!我剛進公司時,幾乎每天下班,老闆都會跟我說:Thank you for working hard today。禮貌到讓早以習慣台灣職場文化的我非常受寵若驚呀!
另外我發現在英國人比較少受到家裡的壓力而選擇走家人期望的工作,更沒有補習考公務人員這個選項。英國人也很少選擇出國念書或是回學校念研究所,英國人算是比較務實地在職場吸取實戰經驗。女性也很少被規勸趕快結婚,找個穩定的工作與對象。因此在職場選擇上,通常英國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獨立靠自己在職場打拼,不會背負著強烈家裡期望的壓力,這或許也是因為就業市場上少有金、鐵飯碗的概念,也少有僵化的職場考試制度,必須要自己找到職場出路。
其實不管在哪一國或是在哪個職場環境,很多職場技巧是通用的,許多職場難關也是相似的,有時候聽聽別人的故事或汲取他國的經驗與作法,可能引起一些啟發,然後有新的動力繼續前進,瓶頸總要想辦法突破,迷惘也要找到解決之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78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