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omegranates

《Lean In》的 5 個自我矛盾點

前幾天,Jaguar 小姐用一種「忤逆」的姿態,對廣受好評的《Lean In 挺身而進》提出反思,原以為會被砲轟成落水狗,卻意外接到許多正面的回應。既然前文獲得許多支持,進一步請 Jaguar 小姐分享書中的 5 項矛盾,滋味就留給各位琢磨。她在書中讀到矛盾的訊息是….
1 Shares
1
0
0

前幾天,我用一種「忤逆」的姿態,對廣受好評的《Lean In 挺身而進》提出反思,原以為會被砲轟成落水狗,卻意外接到許多正面的回應。原來,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書中傳遞的訊息不以為然。
身為(討人厭的)律師,我的強項就是抓出不合邏輯的地方,將不合理的說詞攤在陽光下,留待公評。既然前文獲得許多支持,我願意進一步分享讀書心得,滋味就留給各位琢磨。
其實,我對 Sandberg 的主張很困惑,因為我不斷在書中讀到矛盾的訊息。

矛盾一:職涯像方格攀爬架?還是馬拉松式爬階梯? 
第四章「工作不再是爬階梯」中提到:以往「爬階梯」式的工作生涯已不適用於現在,書中引用《財星》雜誌編輯的比喻,認為應該用方格攀爬架(jungle gym)來思考職涯。
要爬上梯子頂端,只有「往上」一種方法,但要爬到方格攀爬架的頂端,路徑與方法就多了,有時要倒退、繞道,甚至碰上死角,這可以培養每個人創造自己獨特發展路徑的能力攀爬到頂端。書上說,這個概念對剛進職場、轉換跑道、或休息一段時間、二度就業的女性,幫助尤其大。
原先,我非常欣賞這個概念,用粉紅螢光筆在書頁上畫出重點標記,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階梯,我們會因應生活變化而調整追求事業的路徑與方法。然而,方格攀爬架顯然不是 Sandberg 的真意,因為她在第七章「別一路踩著煞車」說,女性因為考慮生育而過早縮減抱負,當孩子出生後重回職場時,得到的工作會是比較無法實現自我、展現才能的,她甚至說:「等女性真的有了小孩,能夠選擇的女性,只剩下當全職母親或回到比較沒吸引力的工作兩者可選了。」。
這樣的想法是根基於工作生涯就是爬階梯,不進則退。如果說方格攀爬架是允許人們前進、後退、繞路、或暫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那麼回到薪資較少、職位較低的工作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何來擔憂害怕?
更何況,誰說重回職場的女性只能降格以求?我看到的反而是她們活得更像自己,做自己更有興趣的事。
接著,她提到大家普遍假設養育孩子是妻子的責任,要大家試想「如果工作生涯像一場馬拉松,是漫長、艱辛,終有成就的努力過程」,相對於男性跑者,女性跑者在一路上聽到的不是加油聲,而是越來越多懷疑她努力的聲音等等。這「馬拉松」的比喻不也是架構在「爬階梯」的概念下,不容許妳倒退、繞道、暫停的嗎?我真得被她弄糊塗了。

矛盾二:女性不應輕易退出職場,但大家應該支持家庭主婦?
本書從前言開始,一以貫之地認為女性不應為了家庭輕易退出職場,她認為退出職場是女性不夠自信、受社會刻板印象侷限、受傳統養育子女責任制約所造成,書中舉出各種例子「提醒」女性退出職場後將付出的代價(如矛盾一所述),也提出許多點子(先生分攤家務、找托育服務、五點半下班等)替蠟燭兩頭燒的女性解套。很顯然地,Sandberg 認為家庭主婦不應是女性的選項,否則她不會用那麼多篇幅來教導女性如何留在職場。
詭異的是,這樣的立場到最後一章「我們 vs. 我們的改革運動」時,竟然轉變為: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應該彼此肯定!她說:「職業婦女應該把家庭主婦視為真正的工作者,家庭主婦也應該同樣尊重做其他選擇的母親」。這讓我有種錯亂的感覺。
身為讀者,我感覺本書聚焦在女人如何拋開家庭與生育等傳統束縛以追求事業爭取權力,因此當她說「職業婦女應該把家庭主婦視為真正的工作者」時,便顯得有些矯情。

矛盾三:女性不該依賴,但男人應該幫助女人?
第五章「尋找人生導師」中,Sandberg 自述很多陌生女性主動要求她做人生導師,讓她感覺很尷尬。她說,社會仍教導女性過度依賴他人,導致年輕女性過於熱切尋求人生導師。
然而,上一段才剛說完女性過度依賴他人,下一段她又說人生導師與貴人很重要。她承認年輕女性比較難找到人生導師與貴人,因此她呼籲男性領導者應認知缺少高階女性導師的情況,希望他們放大指導圈子,也指導女性,甚至把指導女性列為優先要務。
這是一個我不理解的邏輯:如果女性不該總是尋求依賴,這樣的呼籲不正在說女性好無助,希望男性伸出援手嗎?她甚至說:「女性如果沒有前輩提攜、自己努力往上爬,生涯通常很難以進展。」,這似乎意味著女性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更加強女性無助的印象。
此外,既然 Sandberg 說職場上嚴重缺乏女性領導人、女性應積極主動、女人應該幫助女人,那麼她拒絕主動向她尋求指導的年輕女性就顯得不合情理了。即便她解釋:「表現卓越,妳就會找到人生導師。」,她卻將主動尋求幫助的女性解釋為過分依賴,這不也充滿偏見嗎?況且,「表現卓越,妳就會找到人生導師。」,這是否意味著不夠「卓越」,就找不到人生導師呢?理論上,正是因為還不夠「卓越」,才需要指導不是嗎?
更令我訝異的是,Sandberg 呼籲社會大眾不要對年輕女性與資深男性間的互動存有異樣眼光,否則大家很容易為了避免誤解,而不進行指導。我覺得這是強人所難,也過分天真了。這完全忽略生物本性與長久以來權力不平等男女間存在的問題,她應當理解女人在面對權勢男性時害怕被騷擾或侵犯的恐懼,我不認為在職場上被提攜比保護自己來得重要。

矛盾四:女人應該學男人或做自己?
Sandberg 在描述成功者具備的個性與條件時,常使用「企圖心」、「積極爭取」、「野心」、「強勢」、「自信」等字眼,並認為當女性領導者身上具有這些特質時,社會刻板印象便傾向不喜歡這樣的女性,因為這違背社會對女性的刻板期待。然而,她在後面兩章又反過來說,我們不該忽略性別差異,我們應該接受男女有別,並設法超越差異。
其實,Sandberg 所認定的領袖特質正是帶有強烈性別刻板偏見的。
許多當代女性領導者不見得有爭取權力的企圖心或野心,個性也不見得強勢,然而她們獨特的母性魅力卻讓她們深受愛戴,例如翁山蘇姬、菲律賓柯拉蓉艾奎諾總統、印度的索尼婭-甘地等。
許多女性的成功是基於一步一步的努力,她們並不特別爭取升職,而是踏實地提升能力,而這種沒有太多的貪念、過多的雄心和得失心的特質,反而更受人歡迎。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時代的轉變,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質。」女性應該更有自信地接受自己,發揮特質,因為成功不只有一種方程式。

矛盾五:女人應該更有自信?
Sandberg 鼓勵女人應該更有自信,然而在書中卻經常看到她為了怕得罪不同想法的人而提出緩頰之說,例如:
她雖然認為女性應該從消除自我內心障礙開始,卻又說她也完全支持把焦點放在消除制度障礙上的人;
她自承絕大多數的女性為了家計及照顧家庭相當辛苦,因此說明本書部分內容比較適合有幸能選擇工作時間、地點或工作量的女性,然而矛盾的是,若非已爬到領導位置或自行創業,幾乎沒有人能有這樣的幸運;
她在說明女性因為缺乏企圖心而無法爬向事業高位時,也一併承認女性的企圖心其實是用在不同的地方(「很多人非常投入自己的工作,但並不嚮往領導組織,也沒必要嚮往,要發揮深遠的影響力,不是只有站上領導人角色這一條路」)。
其實 Sandberg 可以更有自信地捍衛自己的想法,因為一個人是不可能同時支持兩種相異立場的。
由於書中存在各種矛盾訊息,且前面的章節與後面的章節語氣相左、意見相左、基本態度也相左,讓人感覺這本書不是同一個人寫的。其實從謝辭中可看出有另一共同作者(Nell Scovell)及一拖拉庫的研究人員,也許這正是矛盾訊息發生的原因。無法以一貫邏輯闡述自己的理念,是這本書可惜的地方。
我認為,《Lean In》的矛盾正呈現 Sandberg 自身的困境:身為女人,卻希望自己像個男人;想做自己,卻又怕不被喜歡;一心想追求事業,卻又不敢大方承認;在男人的世界成功,卻又想爭取女性認同。她把自身經驗擴大成宇宙現象,又過分簡化別人的選擇與人生,得不到前輩或同輩女性的支持,她轉向年輕女性尋求溫暖。
自我矛盾的《Lean In》實在無法說服我。我相信,Sandberg在追求職涯成就時,絕不是基於「改變女性職場困境」這樣的遠高理想,而高學歷女性回歸家庭,也不是「不夠自信」或「被傳統束縛」那麼簡單。如同我在臉書上寫的:不要成為傲慢的成功者。更何況,人生最終的成功或不成功,還等蓋棺論定呢。
批評《Lean In》矛盾的延伸閱讀,我就不一一條列了,請 Google 關鍵字:「Lean in Sandberg contradiction」。十幾頁的英文文章,請慢用。

1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