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iStock

獨處的充電,在熱血的「破風」中學會沈潛後的躍起

最近,Jill 遇上了需要一個人充電卻又無法的時候,職涯上前所未有的低潮。讓她連續幾個禮拜都是度日如年、關在辦公室裡一點動力都沒有。 這時,朋友詢問要不要一起看破風,即使時間地點都跟我原本日常生活配合不上,只想要呼吸新鮮空氣的她,馬上回覆:「要,我一個人」 從熱血運動勵志片《破風》中,她不是只被主角的熱血精神鼓舞,更從劇情和配角的故事中,思考應該怎麼看待現實生活的競爭殘酷,以及當光環不在自己身上時,除了充滿怨氣的面對這些不甘心外,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夠轉換人生無可避免總會遇到的-低潮時刻。
1 Shares
1
0
0

我不排斥一個人看電影,或者說,獨處是我充電的方式,我享受一個人吃飯、逛街、看展覽,當然電影也是。最近,在我最需要一個人充電卻又無法的時候,遇到職涯上前所未有的低潮。連續幾個禮拜,我度日如年、關在辦公室裡一點動力都沒有。
這時,朋友問「破風跟我們合作公益包場,妳要不要來?」時間是週一下午五點半,不管對上班族或對職場媽媽來說都爛透了。地點離前一個行程有點距離,算了一下不知道可不可以趕得上。但我真的悶到快要窒息,好想離開辦公室、好想先不管工作、好想讓腦袋有別的空氣流入。不管了,喬好晚上帶小孩的人、結束會議、跳上捷運,立馬回覆「要,我一個人」。
原先只是想要離開平日工作的環境,原本只預期能夠呼吸到跟平常不一樣的新鮮空氣就好了,想不到這兩個小時帶給我超乎意料的鼓舞。說到底,《破風》其實就是一部熱血運動勵志片,主角本來很厲害、中間遭遇挫折、克服過後變得更厲害。多虧那讓我不知所措、比海溝還深的低潮,在老套的劇情反而看出不同的心境。

要當團隊的主角,還是人生的主角?

說來超丟臉的,在運動界也打滾一陣子的我是看了電影之後才知道自行車和 F1 賽車一樣,是團隊運動。一個隊裡面,教練、破風手、衝線手、爬坡手、隊車、water boy 的存在只是為了成就一位車手的成績 – 沒錯,只有一位。
衝線手就是在最後爭奪冠軍的車隊主角,他是演唱會上接受萬眾歡呼的巨星、或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老闆,他們代表一個團隊的成績。
只是這種團隊合作就跟大部分的工作一樣,絕對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但只要有團隊,難免就牽涉到「隊形」:自行車隊的破風手負責卡位、擋風、帶領衝線手;籃球隊裡耐撞的在禁區搶籃板;美式足球裡跑的快 、身手矯健的當跑鋒;棒球裡打擊能力強的打第四棒;團隊裡哪一位形象口條好的,就要負責面對媒體等等。
如果不幸自己想要的和擅長的不一樣,就很容易每天充滿怨氣、看著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陷入負面循環。如果要突圍這種不甘心,要不就放開心欣然接受這種差距、要不就咬牙把自己鍛鍊得比現職更勝任。心理學家 Todd Hall 說「可以幫助別人、並讓你成為自己想要當的那個人,才算是好工作」。Leaa McLoed 文章中也說到:「重點是,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盡量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的個性競爭力、還有把現在的工作當作未來發展的環節」。
這份工作的意義只有你自己知道,不管是為了房貸、還是要鍛鍊自己技能。無論是哪一個,即使今天吃力地幫人家擋風跟卡位,在團隊裡扮演著不討好的角色,但如果成為最棒的破風手,明天就會有人找你衝線的。

天生不吃香也能找到妳的路線

片中女主角也是自行車手,看起來就像是為了有個女生所以出現的角色,戲份不多、兩個主角為她爭風吃醋、最後還是被幫助的一方,如果說看完電影後能夠激勵人心的電影軸線,女主角大概排不上前五名。
但是看到幕後花絮時,才發現她接受的體能和自行車訓練份量很多耶!可是電影剪出來卻顯得她是十足的花瓶。我也深深為她感到不平。
的確,在熱血勵志運動片裡面,女主角拿到的劇本很可能就是這樣。
其實人生、職場不也是一樣?在某套劇本/某個環境裡面,你的個性不對、背景不對、專長不對,能發揮的可能就只是這樣。天生不吃香的話,就等著被環境修改、或咬牙創造出自己適合的環境。過去的賣座大片幾乎清一色由男生擔綱最主要角色的情況,近幾年已經隨著觀眾的口味慢慢改變,不管是飢餓遊戲的珍妮佛勞倫斯、瘋狂麥斯的莎莉賽隆、或是近日美國影集很愛的女強人主角。女主角是花瓶這件事已經慢慢變化,所以破風團隊有一天為了女主角而量身打造續集時,我也不會感到意外。
在運動競賽裡,車隊之所以會有破風手、衝線手這些任務,是經過許多比賽不斷修改、研究後,歸結出最有效率的獲勝隊形。幸運的是:一般組織不會有這麼嚴格的規定,只要找到有效的路線,有些時候甚至可以創造職位,或在現有職位上創造全然不同的價值。車隊最終目的是得勝,公司最終目的是獲利並讓社會更美好。朝著這個大目標,時機成熟時,任何可以發揮所長的位置都有價值,不管當初拿到的劇本如何。

Win at all cost 勝利才是一切?

在美國唸研究所時,被指導教授逼著修「運動倫理」,這門聽起來就很無聊、事實上也很無聊的課。整整半個學期,我們大概都在抨擊「Win at all cost(為求勝利,不擇手段)」這種扭曲的價值觀。
那時,我還未體會到競爭的殘酷時,會覺得「這些人就不能看開一點嗎,贏哪有這麼重要?」真正進入職場之後,發現贏從來都不只是贏,還代表生活溫飽(不被老闆討厭)、還有對未來的保障(剷除加薪、升遷的阻礙)。在職業運動的世界中尤其是,所有選手都在同一條道路上競爭,你有創意、長的帥、人緣好、會講話都沒用,在那個只有單一標準的世界裡,你只有打敗別人拿到一切資源、或被打敗一無所有。時不時會聽到業務會用曖昧的方式狠狠賺錢、學者為求升等抄襲、或像劇中配角因為突破不了極限最後決定採用非常手段;年輕的我,不能體會他們內心的掙扎,社會化的我,已經完全可以體會他們承受背後的壓力,也更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種選擇。但也知道,為了擺脫低潮而採取的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最後終究會在某一個時刻,用不同的方式回火燒到自己身上。
所以低潮,就是低潮。擁抱此刻的悲傷、無力,也是人生一段美麗的體驗,不在領先集團的風景,或許更能淬練出不同的深度。

演自己的故事

在史詩般磅礡的配樂中,我從空中看著好不一樣的高雄、武嶺、上海;跟著熱血爆表的劇情情緒上上下下。喜歡一個人看電影的我,多了個朋友在旁邊,總是有默契地講出我心中所有 OS「這是主角才有的特技啊」、「吼!帥!」。
電影散場,他爽朗地說「好看!回去寫兩篇」後,我們各自迅速離場。就這樣,我莫名其妙地好了,一場喚起勇氣的電影、一個默默陪伴的朋友,彷彿連日的低潮是個戲謔的玩笑。走出戲院心中想著:如果我是演員,一輩子一定要演一部這種電影。
所謂的低潮,其實是個充滿勇氣、友情、與希望的故事。
延伸閱讀:在真正的文化大熔爐新加坡,充人生的電
圖片來源:iStock

1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