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如果想過幸福美好的日子,首要了解自己。
認真過生活的人都知道,日子其實很少是天天開心、日日順心;相反的,無論你是否有主動要求挑戰,挑戰或困難總是會找上自己。如果可以多了解自己一點,面對挑戰跟不順,自然可以降低困難,找出解決方法。
我身兼好多角色,創業者、媽媽、人家的女兒、人家的老婆,因為每天在做角色切換,每天會遇到不同的困境跟挑戰。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每天都在認識自己,也常常更認識自己了一點。
我認識自己的方式,有三個階段:
■閱讀
在一開始對自己的身份還不熟悉的時候,我習慣看大量的資料去了解自己的屬性。
藉著做心理測驗、星座或血型的分析,去了解我『可能』是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如果遇到有『同感』的議題時候,我就會進一步更深入去了解內容。
例如,前一陣子我發現自己MBIT的人格測試結果,自己竟然屬於內向型人格,我就去開始研究什麼是內向型人格,會有什麼樣的行爲特質等等。
或許是我一直有點叛逆的性格在血液中,通常我的第二階段就是嘗試突破。
■親身體驗
在了解了我基本上的人格特質之後,我會試圖挑戰自己其實不屬於被歸類的那一種:
例如身為內向者,社交活動通常是很累人的事情,那如果我多增加社交的頻率,會不會練習久了或找到了好朋友,高頻率的社交活動就對我不算難事。
當然嘗試到最後,人格測試果然還是準的,我只要前一週多幾個聚會,下一個禮拜可能就完全提不起勁出門。
你的直覺反應真的不會騙人,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後,我的各種直覺反應總是給我最直接的反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更了解自己對於各種事物的反應。
當然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事與願違的事情會發生,如果事情一定會發生,我希望至少可以預料到,並且準備好自己的情緒反應。
自我對話
身為內向人格特質的我從來不喜歡公開演講,但身為一個公司的創辦人,公開演講是我躲也躲不掉的重要職責之一。
在已經知道自己的個性,也知道自己會的身體反應之後,我唯一能做的事安撫自己事後的情緒。
以前在不了解內向者特質時,我總覺得別人都可以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我平常這麼多話,怎麼一遇到多人的場合,整個人就變得腦子空空,下台後更總是無限的懊惱?
後來的我在知道自己的人格特質,加上台上必經的口乾、發抖、腦筋空白的情況之後,每次在下臺後,第一件事我總是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你已經盡力了,Pitch 本來就不是你的強項。
你的強項是把公司弄好、幫人找到對象。
只要想著發表演講是一時的,把公司營運好才是真的為公司好的事情,自然得失心就不會那麼重,下臺之後又可以馬上轉回正常工作模式。
久而久之我發現,無論是在生活中或感情上,最大的敵人或挑戰最後都是『自己』,只要你能夠了解自己,很多的難關或挑戰其實都能迎刃而解,就算不能迎刃而解也至少能一笑帶過。
你知道你最害怕(最需要克服)的是什麼嗎?也許我們可以試著一起挑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