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作系列】生技人才,五點教妳前進美國求職-增加在地優勢以及?

懷抱著美國生技夢的妳,知道選對住的地方,也會比別人更容易獲得面試機會嗎? 海外求職比起在台灣一定是更加辛苦的,而且從學術界轉戰業界,也需要轉換原有的認知。在美國生技產業有豐富求學與工作經驗的 Carla,貼心地叮嚀妳這些傳中說的業界眉角,不論是瞭解市場趨勢或是自我職涯選擇,幫助你思考以及找到工作上的貴人,最重要的是順利獲得妳喜歡的工作。
39 Shares
39
0
0

美國-生物科技業與生命科學研究的龍頭大國,不僅資源多人才也多,是許多生科人的夢想境地。而生命科學領域也是所有 STE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Math)中女性比例最高的領域。
我誤打誤撞地在 08 年來美國求學,並有幸在學成後留在美國生科學術界與業界工作。其實從學術界轉到業界,在某些認知上需要適應,因此想藉自己的親身經驗,和大家分享美國生技業求職時學到的資訊與小技巧。
越早開始越好
不同於台灣大部分企業的高效率回應以及偏好以面議方式徵才,而錄取後也希望妳能夠馬上開工。美國的生技產業找工作時審核過程大多很漫長,許多時候履歷送出去後不是石沈大海,也有可能需要等到數周甚至數月以才會有進一步的消息。
另外公司越大審核時間可能越久,關卡也越多(通常有一至兩輪的電話面試,才會有機會到公司見到主管和團隊。)不過如果妳的資格十分符合公司需求,他們也非常樂意等妳畢業或簽證拿到後才開始工作。所以建議至少在半年以前就開始陸續申請,找到工作就可以安心準備畢業,也可以降低畢業以後時間不足造成急病亂投醫,甚至帶著遺憾回國。
了解市場趨勢
在求學階段,我們常常以興趣及學校師資作為選擇主修與研究主題的依據,學術環境也常因鼓勵各式各樣的基礎研究,因此在主題上常常有非常多元化的選擇。但假如畢業後希望進入業界,會發現產業界畢竟是一門商業活動,研究團隊的資源分配非常現實,藥廠只會投資有機會開發成新藥的專案,對於熱門專案願意投資大量資金以及人力以求研究進展快速;相反地,前景不被看好的專案則會毫不留情的整個裁掉,以方便分配資源給其他研究團隊。也因如此,假如希望在畢業後進入製藥業業界工作,選擇較熱門領域及技術多少能為未來求職鋪得更寬廣的路。
還記得剛畢業在準備履歷時,自以為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列出將近半頁的實驗技術。但後來開始研究業界職缺時,才發現當初以興趣為志願的研究題目過於學術。我那十八般武藝在業界研究其實派不上用場,造成了空有一手好牌,但打不出去的尷尬狀況。
各種不同的職涯選項 
另外一個在畢業前比較少思考的部分是:想參與生技製藥產業的哪一條職涯路線?五年或十年後,妳希望在哪個位置或部門?
生技與製藥業除了有研發(R&D)團隊以外,還有執行與分析臨床研究的臨床團隊(clinical team)確認公司產品能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層層關卡的法規團隊(regulatory team)、大量生產所需要的生產團隊(production team)以及負責銷售與推廣的銷售、行銷及業務開發團隊等等。這些部門的員工大部份除了有生物背景以外,更需要具備其它相關專長,如果長期的工作規劃中已經希望走非學術研究路線,建議可以在學校求學時開始培養第二專長,這樣找工作時就能馬上在僱主前展現妳已具備的能力與興趣
記得第一次對行銷學產生興趣是在台灣念大學時。當時修課結束後與指導老師深談,她鼓勵我好好繼續生科專業,但找機會多接觸行銷與商業課程,因此我在美國求學時也研修了一些課程,雖然沒有取得行銷學位,但這些經驗與知識也讓我能在美國生技公司參與行銷與通路的職位。
身份是另一門關鍵
人身處異地,身份問題永遠是無法逃避的第一項課題。想長期待在美國的首要功課,就是了解自己是否能如何取得、延續妳的合法居留權與工作權。大部分剛畢業的新鮮人可以申請實習簽證(OPT), 想繼續留下就必須請僱主幫妳申請工作簽證 ,工作簽證有數量,職位與時間上的限制,僱主申請成本較高,每換一次工作都要轉換或重新申請。因此拿此簽證的外國人在工作崗位上比其他人更戰戰兢兢 。乍看限制雖然很多,但美國相較于其他國家算是已經比較開放的,只要能向公司證明妳對公司的價值,就有機會噢!
增加在地優勢
美國範圍很大,不同城市間的搬家費用常常很可觀。許多大公司在聘請外州新人的時候會給予搬家補助(relocation package),但也常常為了避免補助的成本以及減少等待新人的時間,人事部在篩選新人時會偏好聘請當地人(local hire)。也因如此,妳的居住地也是決定妳工作機會多寡的關鍵之一。生技產業的聚落很明顯,美西最大是加州北邊的灣區(Bay area),美東則是波士頓(Boston),除此之外美西的聖地牙哥與美東紐澤西和華盛頓特區附近也有一些機會,其他地方相較起來機會就比較少了。
不過沒有住在這些地方也不用氣餒,因為專業還是最重要的,如果妳的領域競爭者沒有很多,很多公司還是願意請妳去的。如果想增加競爭性,也可以借用在當地朋友家的地址當履歷上的通訊地址,等公司人事部與妳聯絡時再更新居住地即可。

有朋友走遍天下

雖然現在最常見的求職管道是在網路上投遞履歷,然而還是有很大一部份的工作機會,是來自業界朋友或前輩的介紹與提攜。因此多認識一些業界朋友與前輩是很不錯的投資,除了可以從他們身上了解當今業界趨勢,內部有新工作機會時也可以獲得第一手的消息。
認識業界朋友的管道有很多種,在較大的生技產業集中地像是美東的波士頓或是加州灣區,有生科業華人社群可以參加,例如:灣區華人生物科技協會(CABS)和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 Association(BTBA),另外也可以在 LinkedIn 上與台灣與美國學校的校友或 recruiter 聯絡。許多校友、僑民與同業人比妳想像中的熱心,只要妳有勇氣踏出舒適圈去介紹自己,就有機會工作上的貴人喔!
海外求職的生活大多都沒辦法像在台灣時順利,漫長的等待與激烈的競爭,再加上身份上的不穩定性,很容易讓人喪失信心與耐心,記得在準備找工作之前儘量讓身邊的朋友知道,一方面有機會可以請朋友分享市場資訊,在低潮之際有朋友的支持與鼓勵,也可以讓我們有能量繼續努力。求職之路雖然辛苦,但為了能夠讓自己發揮專長,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辛苦看來也是一種必要囉!

39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