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iStock

妳也可以自信的辯論 – 現在開始培養思辨能力,不再錯失發光機會

「你有甚麼不同的意見?」「你對這件事情有甚麼想法?」 求學時期若遇到西方的教育型態,或許已開始鍛鍊思辨能力,但普遍我們過去在課堂上並未學到這點, 而進入職場,別人也不會主動請你表達意見,自己的想法和聲音,有沒有勇氣提出自己的見解,都取決於你對事情的思辨反應。 Elaine 在美國念書時經歷了課堂上的震撼教育,開始察覺表達意見的重要性,在荷蘭工作時,她學會正視自己的見解。 能主動思考和表達的員工,肯定比怯懦等待別人發號施令更值得欣賞。
159 Shares
159
0
0

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六年,我感覺與西方人相比,台灣人在職場上最大的劣勢在於:沒辦法有說服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美國杜克大學 Duke MBA 交換時,我和一位台灣女生修了一堂行銷課。有次在課堂上談到某個美商公司的行銷案例,教授便要暑假在該間公司實習過的人講講他們的實際經驗,那位女同學正好也是在該公司暑期實習的。教授問她:「在 XX 公司,你們怎麼進行客戶管理?」(”What”)
她很順口的回答:「我們把客戶分為 premium(高階), medium 與 base 級別。」
「如果 base 級別的客戶感覺到差別待遇,得不到滿意的服務,那你們很可能會流失這些客人?」(”Why”)
此時該位女生同學竟啞口無言,可能她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也不覺得公司的策略有什麼不對,她能夠講出什麼是公司的「顧客分級策略」;卻無法說明為什麼要怎麼做,因此與老師的討論也就沒辦法為這個策略辯護。
同樣在 MBA 的課堂上,我被會計教授點到了,他問我:「什麼是 XX 原則?」我小心翼翼地照著課本上的定義唸著,害怕自己沒有講出正確答案。老師對我的回答不滿意,追問我:「不要管課本上的定義,我想知道你對這個概念的解讀是什麼?」當時的我愣住了,從小到大回答老師的問題,總有正確的標準答案。答對了,老師會說:「正確。」然後一切 OK。卻從來沒問過我「你的看法是什麼」?
老師看著呆了的我繼續說:「這個問題沒有 “THE answer”。」(唯一解答)

獨立思考從教育開始

課堂上的震撼教育之後,我回想起高中校刊社時採訪過賴聲川的太太丁乃竺,他們夫妻倆都是台大哲學系畢業,之後卻走上戲劇這條路。我問她:「唸哲學系帶來的最大收穫是什麼?」她說:「哲學教我們如何思考。」
當時的我對於「哲學教我們如何思考」這句話似懂非懂。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偏向記憶式的,不論是教學還是評量方式。而如何思考、透過不同的角度反覆辯證,從來就不是教學的主流。
西方的文明起源是哲學;中華文化的起源是史學。因為悠久的歷史與其記錄,我們習慣以史書為依歸,以古鑑今。西方的思想則隨著時代與社會環境的變遷,由思想家推翻前者,提出ㄧ波又一波的新浪潮。
威權式的教育,課本說得算,考試有標準答案,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訓練是給出所謂的正確解答,而非從多面相的角度討論和理解事物。因為不是所有課題都是數學方程式,有唯一正解,甚至是數學方程式例如 X+Y = 1,假使有兩個變數在裡頭時, 例如 X+Y = 1,就可以出現無限多種解;方程式如此,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挑戰也是如此,不論是人生、政治,商業上的問題,都是複雜且持續變化的,從不同方向思考辯證議題,讓多方意見浮上檯面,反覆印照中逐漸變得清晰,是西方教育的重要組成,因此在職場上,這類的討論會頻繁地出現在會議裡,報告中,甚或是老闆與你的日常對話中。老闆不會只告訴你怎麼做,也想知道你的看法,和背後的推論邏輯。

老闆不想要聽令行事的機器人

我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是與別人不同的觀點。是在每次上課或小組討論都七嘴八舌的西方教育環境裡,因為每個人的意見都會受到聆聽的尊重。所以我也告訴自己:講就講吧,沒什麼好怕的。敢講的態度是第一步,接下來更要練習如何表達得清晰有條理,在說出一個看法時,也要舉出合理的理由來支持論證(沒錯,正是托福作文的思考邏輯)。
記得有次我的荷蘭老闆跟我討論業務計畫時,問我為什麼要把大中華區列入優先市場。因為他總覺得西歐國家和日本的儀器台數眾多,是深具發展潛力的地方。當時我以自己了解的第一手資料和推論跟他說:「現在大中華區的機器數量看起來不多,但是之後的成長率會大幅領先成熟市場,加上負責該市場的當地同事配合度很高,已經有幾個 cross-sell 的成功案例,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放資源在這個區域。」老闆欣然同意,他甚至欣賞我提出的不同聲音,因為這個面向是他之前看不見的。
在西方職場裡,老闆想看到的不是一個只會聽口令做事的機器人。相反地,你可以把自己視作是一個有手也有腦的,本於專業角度去思考的顧問
我有一位台灣朋友在荷蘭的基金公司工作。因為台灣人購買的基金數量龐大,是該公司的全球前幾大市場,也深受公司重視。所以有一次內部會議時,荷蘭同事問:「我們新基金的名字該取什麼,比較容易得到台灣消費者的歡迎?」她當時愣住了,因為從來沒有研究過基金的名字,所以說不出個所以然。她對我說這個小故事時,其實我覺得好可惜,因為舞台都已經擺好了,就等你開口而已,這是一個表現自己很好的機會,讓別人看見你的思路與表達能力。在西方老闆的眼裡,能主動思考和表達的員工,肯定比怯懦等待別人發號施令更值得欣賞。

像呼吸般自然的獨立思考

所以下一次,把握機會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吧:試著從不同利益關係人的角色去思考ㄧ個議題,產出你自己的看法,並且思考要用什麼樣的理由去說服其他人認同你的觀點。
這些練習並不容易,需要持續不斷的,有意識地在每一次的機會裡嘗試推進自己,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我也是在荷蘭工作兩年後,才慢慢克服這一項弱點。當磨練久了,這樣的邏輯和應對也就內化在我們的習慣中,能如呼吸吐納般運用自如。
 
延伸閱讀:打造獨一無二的價值:找出你的思考差異化
 
圖片來源:iStock

159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