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都說心態決定一切,如何調整心態,累積職場的勝利?

你相信心態可以決定一切嗎?在職場上,一位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主管,將更願意接納不同看法、願意花時間傾聽,也讓團隊更願意承擔責任或接受挑戰。 作者 Shelley 從《心態致勝》一書出發告訴我們:「天賦不是重點。」千萬別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反而要把失敗打包帶走,成為面對下個挑戰的武器!
69 Shares
69
0
0

人生公不公平?顯然地,妳心裡早有答案。妳也許會想:為什麼有人天生就比較聰明?不用花太多精力就可以勝任一項任務?有些人天生就有藝術天分,不需要額外上美術班就可以畫得栩栩如生。也有些人天生就會念書,不去補習班,依然能夠把每個科目準備得很好。不管妳是否相信天份,請記得人的思考習慣會影響對自己的評估,進而影響我們處理事情的行動。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德魏克(Carol Dweck)的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對人的思維模式提出兩種觀點。並解釋分別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們,在工作上,學習上、管教或是與人際關係培養上的種種差異。最後並提出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成為人生的常勝軍。
這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及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1.「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妳相信人的能力是天生註定的。有人可能天賦異稟,有人可能天生不靈光。擁有這種心態的人,不管妳被貼上聰明或不聰明的標籤,都會限制自己的成長。原因是如果妳本身就認為自己不夠聰明,覺得不管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事情結果,因此放棄努力。如果妳本來就很聰明,卻可能害怕失敗,而不敢捲起袖子嘗試,或是擔心別人因為妳的失敗而從此貼上不聰明的標籤,不敢挑戰自我。這樣的心態限制了我們的發展,也可說是成功的絆腳石。
2.「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她們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培養的。即便是在挫折碰撞之後,也會想辦法修復自己的自尊、採取行動,讓自己變得更強壯。因為她們相信: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被訓練的! 而抱持著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更會嘗試不斷學習改進,接受挑戰,成為學習型動物。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成長型思維」才是致勝的關鍵,但如果要應用在生活中的層面,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培養「個人自信心」

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期與幼時的經驗有關,父母或師長的態度也是關鍵性的因素。小時候是否會常常聽到
「哇!妳好聰明」、「妳拿了滿分,表現好棒」等讚美呢?
但仔細想想,這種讚美是有條件式的。因為若是家長習慣用特定的標準或無法改變的特質肯定孩子時,孩子因為怕失去這樣的讚美機會,反而變得保守、不敢犯錯,甚至接受新挑戰。免得失敗後,失去了被讚美的機會。因此這樣的讚美反而會建立小孩脆弱的自信。一旦達不到標準,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聰明、不夠有能力。
如果妳有類似的經驗,可以試著把讚美的焦點從結果轉向努力的過程,多注意自己在過程中投入的心力,藉此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想像自己的努力不懈,以及要繼續再接再厲的想法。如此的鼓勵方式,可以提醒自己培養積極主動與努力的心態,面對人生中各種不同的挑戰與困難。
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經問我:「妳媽媽從小是怎麼教你的呀? 」,我回答,「為什麼這麼問?」他回答:「因為每次跟妳相處,妳總是很樂觀、很開朗,好像沒有什麼煩惱的樣子!」。我這時才明白原來不是每個小孩都像我一樣樂觀,有些人天生比較悲觀,也比較沒有自信。現在想起來,可能是媽媽從小給我的人生觀念就是「勤能補拙」,「只要努力,就算沒有天份或是不夠聰明,也有機會靠努力改變自己的能力。」我很感謝父母從小給我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我在面對困難時,不會逃避或是放棄,因為我深深相信只要努力,都有機會成功。

培養「正向」的工作環境

而成長型思維應用在所處的工作環境,首先最大的影響,就是上司的心態。若一個上司總是擔心下屬的能力超過他們,造成自己日後的升遷威脅,而不鼓勵員工學習,或者只重視自身的利益發展,而忽略其他下屬的發展規劃。這樣的工作文化,不但影響整個團隊成員的態度,甚至讓公司在原地踏步而拖延公司的發展。
有些主管甚至不斷強調自己的優越來建立自己的聲望,更不容許團隊成員的批評。如果上司擁有這種心態,漸漸會養成團隊成員為了要迎合主管或是眾議,不願意成為團體中的害群之馬,而選擇在會議中保持沉默,造成整個團隊陷入團體迷思(Groupthink)。這種想法,最終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判斷。因此,如果妳身為團隊中的領導者,發現團隊裡的成員總是安靜地聽妳說,或者一直以某一個資深成員的想法為意見,那你可能要特別注意了,這並非一個好現象。一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主管,更願意接納不同看法,也願意花時間傾聽員工,因為她們相信透過溝通協商能讓決策做得更完善。
至於獎勵員工方面,如同剛剛上文提到父母獎勵小孩方式,試著獎勵他們的「態度」而非「成果」。主管與其獎勵員工有良好的表現,或是很棒的想法,不如看重員工願意主動嘗試,或以接納的心胸去面對別人批評的態度,因為這會使妳的團隊更願意承擔責任或冒險挑戰,而非擔心犯錯。

天賦不是重點,行動才能讓妳前進

我們都想要獲得成功,有些人看到別人成功後,立即設下目標努力,把他人成功當成模範(role model)學習。有些人只是心生羨慕,無所做為,相信他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具備先天的條件,才有今日的成就。
現在回想當妳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時,妳腦中的想法是什麼?例如當妳面試被拒時,你立即想到的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有能力所以失去這個機會。還是妳願意面對這不如意,更深層的檢討並擬出檢討方針?例如,問自己從這次經驗中到底學到什麼?
如果認清自己這次準備不足,就花多一點心思為下次其它面試提前準備;如果覺得自己口條不好,就想辦法找適合的場合多加練習;或是從這次的面試過程中,看看自己究竟還缺少了什麼能力,並想辦法在現有工作中培養。有時候,其實我們心裡都知道該如何做,卻因為懶散,或是逃避而遲遲沒有行動。不要總是評斷自己,認為「我是輸家,我不可能會成功」而應該將這些失敗打包起來,變成面對下一次挑戰的武器。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不僅要跟人競爭,也要跟機器人競爭。種種多的議題,等待我們面對。因此我們必須相當靈活、機警地不斷提升自己,才不會被資訊的洪流淘汰。也因為社會變得如此競爭,現在人有很多煩惱,也出現很多憂鬱症的例子。
改變自己的信念,嘗試以另一種樂觀的角度去面對生活上的挑戰、困難、 批評、挫折。請忘掉評斷自己或別人,而是將這些觀察劃為實際的學習或行動。
現在起,請相信自己的潛力可以開發,並用意志力及樂觀面對生活的挑戰,妳將會發現人生充滿的驚喜及希望。

69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