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各位 CAREhER 的讀者,大家好!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被彭博 ( Bloomberg ) 華文雜誌稱為台灣的植村秀-綠藤生機的共同創辦人及營運長廖怡雯 Evelyn Liao。
那今天請 Evelyn 來跟我們聊聊,她從財金系畢業的高材生,在工作後轉變成為自己創業,又為什麼會選擇生機產業來創業呢?
我們歡迎 Evelyn。
大家好,我是 Evelyn!
Evelyn,先跟我們大概敘述一下當初從台大財金畢業以後做了大概五年跟資產管理相關的工作,是怎樣的轉變讓你想自己出來創業呢?
與其說在離開金融業之後便創業,倒不如說是一個真的發現自己想要做什麼的一個過程與選擇。大家可能會有一樣的感受,從求學時,甚至是在踏入職場時,可能當時我們以為這些是我們自己想要的,不管是 Title、名校,或是大公司。在那時我們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待你真的去接觸、真的嘗試,即使過程中有一些挑戰與成就感,也覺得過得不錯,但慢慢地都會有一種比較失落、甚至有點空虛的感覺。你可能會看著你的主管,開始去想說,這會是你未來三年、五年、十年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所以那個問號其實是在金融業時,隨著待的年紀越大,那個問號是越來越多的。可是問號背後,我開始思考說,在我未來的職涯來講,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屏除在一開始那些社會、家長的期待,或是大家對於名校畢業應該有的期待之下,我自己內心的聲音到底是什麼?
所以那時,我做出創業這個選擇,其實是回到了我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想要做一些好的事情,一些真實的、看得見的、接觸得到的。那對應的是金融業在數字上可以幫助非常多事情發生,可是在那時我感受到是非常虛幻的一個產業。所以我那時想的是,有沒有可能讓我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是在我們每個人離開校園之後,最長的人生階段,那在這個最長的人生階段有沒有可能變成我可以做一些好事情、我看得到我自己的努力真的對我身邊的人帶來一點正面的改變?
這個念頭冒出來後,其實會開始想很多方式。我覺得現在非常多年輕人在做,不管是志工也好到 NPO 社會企業,其實可能也都有想法。但在那個時候自己因為還是商學背景出來的,想的會是如果有一個可能性是透過品牌,然後有一定的商業模式把真正好的產品做出來。那這樣子的一個想法,「創業」就變成是我那時想到一個比較可行,而且我想要做的一個選擇。
如你所說的,可以造成改變最快速、最顯然的方式是自己出來創業,做一個產品、看到改變。那可以做的方式很多,那為何會特別選擇生機,尤其是農企呢?
應該這樣講,那時我覺得「真實」這個東西。它可能必須要是能看得到、接觸得到,而且摸得到。然後「每天」在我們生活當中那個最重要的事情。
這跟我自己的背景有關,因為我從高中就自己在外地唸書,所以很早就開始外食。然後你外食到一個階段後,會覺得很恐怖。可是當你開始決定要自己動手煮東西後,那是認識食材的開始,然後認識食材也發現外面有非常不對勁的開始。從色素的顏色,或者是說你在外面吃到味道跟自己用真的食材做出的味道,怎麼樣都不一樣的時候,你會開始思考「我們認為餐桌上的食物,它背後的真相,還有為什麼去超市買的食材跟餐廳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所以這一連串的問號開始,我們會去想當大家創新的焦點都放在 Online,從 Smart Phone、3C 等。可是回過頭來,每天我們張開眼睛你不能不吃東西,可是有沒有人關注我們吃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東西從哪裡來的,就是從這塊土地、從農業的發展。
所以回到那個最真實的東西。我那時的想法是:如果可以自己把我們認為真正的食物安全的、營養的,甚至從風味特別的食物開始的話,農業是那時我想要選擇創業的出發點。
聽起來 Evelyn 是個非常追根究底的人,發現對這事情有疑惑就會努力研究。而且你早了好多年比我們注意到食安,剛好現在大家對食安是非常關注的。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更早發現這樣的問題。
很有遠見!
那我們問一下,因為你在資產管理相關做了將近五年的時間,那這樣的工作經驗有沒有給你非常大的資產來幫助你現在的創業呢?
跟另外兩個創辦人一樣,我們都是財金系畢業的!其實我們一直都不覺得好像金融業就此離我們而去,或是我們離開就放棄了金融業,我們都非常珍惜在過去累積的這些經驗。
因為金融業其實是一個讓你可以快速地接觸到不同產業的一個領域。像我自己在過去,我負責的市場研究從美國的總經市場到歐洲總經市場;然後到產業包括生技醫療產業、消費品產業。在研究過程當中,其實你必須要在比較快速的時間去吸收大量的資訊,找出一個解讀的角度、一個脈絡把故事說出來。不管是對內部的行銷或業務同事,你都可以寫成一個有論點的文章或是找出方法切入市場。
我覺得這個背後的邏輯、資訊處理的能力,還有看事情的角度,這些是幫助我們在面對創業太多不確定與雜亂資訊中,判斷與思考的累積。
所以其實一直衍伸到現在,尤其是創業其實很需要有些財務背景,因為公司都是自己打理、營運。
沒錯!甚至是說,在過去可能因為研究市場的關係必須要做非常多簡報,從晨會到對內對外。那其實在創業的過程中,從我們內部的同事,到外部的通路、消費者,每一個都是我們某種程度做推銷(pitch)與簡報的對象。那這個也是在過去專業的扎實訓練上,讓我們可以應用在創業的所有歷程當中。
接下來要問的是與綠藤生機有關的了!
在綠藤,之前可能是食品、食材比較多,現在越來越多不同的產品,不管是清潔或甚至保養品。那這些產品開發都是你自己來嗎?沒有經驗的事情你該如何去補足?
一開始是我們三個,另外兩個創辦人(founders)跟我自己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被問到的是:三個念商的,怎麼會懂農業?
這個其實在一開始時,我們是有園藝系的教授與博士做指導顧問的!所以我們把這件事情看得比較簡單,我們會認為說重點是要做好行銷、做好業務拓展。
可是當我們去面對一顆顆種子與生命時。我們發現:既然是生命,就沒有簡單這兩個字可以帶過去的。當我們開始意識到,原來要承認我們什麼都不懂時,這其實是我們的優勢。因為當直到自己真的不懂時,從心裡獲得知識跟覺得自己應該差不多會吧!那種積極程度完全不一樣。
怎麼去補足不懂農業與農產品這件事,其實是先從承認自己不懂。可是不懂之後要有方法,而方法真的就跟我們求學過程的實驗精神一樣。就是說你怎麼用實驗組、對照組,怎麼去設計參數,從水分、壓力、日照到環境控制。那個就是一連串上千次的實驗組合,把對待這個植物最好的環境參數設定出來。所以真的要講的話,對於不懂的東西,要怎麼樣去彌補經驗不夠與學習,我覺得第一個「先承認自己不懂」,之後找出有系統、邏輯的方法,然後將時間真的投下去。所以那些提到一萬個小時、專業能力的培養。
其實我們在芽菜真的密集地在前三年,把我們自己的一萬個小時芽菜精神磨出來。
剛剛聽到你說你還有兩位夥伴,這樣子你們彼此之間是要如何進行分工?可能強項會比較類似,再加上你是女性,會不會有一些刻板印象希望你去做某些領域,例如:公關、行銷,這樣子的角色?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因為我可能會被他們兩位認為是最不適合做公關的。因為我是個看事情比較嚴肅的人,所以說在講一些事情時,他們會叫我廖老師。覺得我怎麼都在說教,所以我可能是最不適合做公關的。
在一開始,我們團隊比較特別,就是因為組成太像了!那這個在農業創業其實不是太好的事情,甚至在新創團隊來說,都不一定是好事。那就是因為我們背景太像了,當時要處理的事情也都是大家沒有接觸過的,所以我們其實沒有自動的分工,我們變成三個人一起投入去種、去觀察芽菜,三個人都在市場上銷售芽菜、接電話、處理訂單。前半年到一年,其實我們什麼都做!
專業分工是在營運比較穩定、規模開始變大後。與其說是根據大家的特質,不如是說三個人站在這個時候的綠藤需要我們貢獻什麼、需要我們學習什麼,綠藤才能到下一步?所以我們比較是以那個時候,什麼功能 ( Function ) 一定要有人去負責,然後有沒有這個能力 ( Capability ) ,沒有以男女特質來自動區分。
那麼到現在這個階段,你們的分工就很明確囉?
對!到現在這個階段的分工很有趣的是,好像也回到跟女性特質有關。因為我自己現在的分工,比較專注在產品研發與營運。公司營運,講白話一點,有點像是這個家可不可以很穩定的持續發展。
這個就跟大家對於女性的特質,像是細心、耐心、穩定有關。當然在農場研發負責的就是另外一個夥伴─ 偉哲;整個公司的方向、業務拓展開發就是另一位─ Harris,同時也是我們的執行長。繞一圈回過頭來,我們現在的分工好像也蠻符合女性特質的!
可能很多讀者對於農企產業非常有興趣。那你覺得在這個產業裡,有沒有所謂的女性優勢呢?
其實我自己覺得,有!
因為農企產業背後代表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對於飲食的堅持與執著。那麼女性相對於男性,真的差非常多。所以女性在這個產業中,很自然地有同理心。對於通路採購、對於消費者的同理心,其實是高於男性的。
再來,除了同理心之外。如果在農企創業過程,它不一定那麼快看到成果。不管是跟消費者之間信任的累積,或是通路的合作。因為它畢竟不像是規模比較大的公司,或是說一直有在推陳出新、一直在變的。農企創業反而是,你真的相信一些事情,然後你要等待它發酵。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女性其實是非常非常有耐心的,而且非常堅忍不拔的。
其實這世界上大概有 80% 以上的消費都是由女性來決定的,那我們做的又是生活產業時,其實當你自己是女生你比較會知道對方的決策行為,這些都是我覺得女生在這個產業來講很大的優勢。
比較能理解消費者在乎什麼點。
既然講到農企創業,一般人講到創業比較少會想到農產、有機這方面。你認為挑戰傳統產業,畢竟台灣還是以農立國,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我們自己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就是一直到現在很多人會問說我們怎麼不種這個?不種那個?可是我們在一開始做的時候,第一個出發點就是「我們要做,就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挑戰傳統農業最關鍵的其實是在「創新」。可是創新背後,我們相信一件事,就是想像力。就像當時市面上的芽菜,大家很習慣苜蓿芽就是這樣切下來一包一包的。那為什麼不能有一種是它還站著、活著,在冰箱還會長高?那個想像力來自於,這個東西它可以怎樣更好?而且這個更好要去想像它對環境的負擔可不可以少一點,對我的健康可不可以多一點幫助?然後整個栽培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資源可不可以更低?
所以對於傳統產業,我們覺得去挑戰的關鍵是:如果過去只是把它種出來而且質量 ( Quality ) 好,那這個挑戰在於,用更有想像力的方式去把對人、對身體、對環境的好的栽培方式與產品形態創造出來。然後永遠去看歐美、日本、以色列、荷蘭、國際他們在做什麼,那我們應該是可以做到接軌國際,然後有創新、有想像力的新農業發展趨勢。
那麼綠藤生機接下來的目標與拓展方向,因為現在是華人圈的植村秀了 ( Bloomberg 說的 ) ,應該會有像保養品這樣 Lifestyle 的發展?
其實我們在一開始,回到 2010 年創業的時候,對自己的期許跟期待就是,能夠創造一個台灣製造 (Made In Taiwan),讓大家可以從你生活上,從你吃的選擇、用的選擇,都可以相信是一個安心健康的產品。努力到第五年的時候,這個初衷到目前為止,我們希望是更發揚光大。就是讓綠藤真的可以變成一個在台灣代表性的綠色生活品牌。這個生活品牌提供的產品就不只是安心、健康,而是以一個創新,不管是配方的精神,或是我們接下來有活芽菜,接下來有寶貝沙拉菜。
這種創新的栽培型態會讓你發現這些你習以為常餐桌上的食物、生活周遭的用品,其實都可以多一點想像力,讓它用起來你會覺得更舒服、吃起來會更賞心悅目跟快樂。
我們希望未來,綠藤能把這樣一個創新的、具有想像力的,然後給大家一個開心、快樂的綠色生活的產品、品牌精神,可以從今年開始往這個方向耕耘。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囉!
好!我們會努力的!
我們非常謝謝今天 Evelyn 來,不管是你對於轉業、轉職有興趣,或是對農企你很想要往這個領域發展,甚至是你很喜歡綠藤生機這個牌子,我們都很歡迎大家多多去試用,然後從 Evelyn 的故事裡找到你們轉職的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