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美感和精準的商業素養-巴黎鑑定所亞洲藝術負責人洪麗婷

在藝術之都巴黎從事藝術拍賣的洪麗婷,在法國攻讀「藝術市場」碩士學位後,從巴黎畫廊企劃行政助理,再到中國當代頂尖攝影師陳漫工作室擔任藝術經理,而現在的她,為巴黎歐馬克鑑定所的亞洲藝術負責人。 麗婷在法國的拍賣市場發現,法國人除了特別注重文化內涵及素養之外,做事效率並不比亞洲人差,她還為想要跨入藝術市場工作的讀者們分享自身的經歷與建議。
18 Shares
18
0
0

哈囉,CAREhER 的讀者大家好!我是 CAREhER 的編輯 Hilary。上個禮拜的語音專訪我們聊到了北京,今天的語音專訪要帶大家到巴黎。上個週末,巴黎有著令人傷感的消息,在這裡先為巴黎祈禱,希望恐怖攻擊事件的災情不再擴大,傷痛也能撫慰,大家一樣回歸到正常生活。
今天我們要來看看巴黎的藝術文化,以往我們提到巴黎,可能會對它產生很多浪漫的憧憬,如果說到「在巴黎的藝術市場工作」,妳可能會對它擁有更多夢幻的想像,大家是否也好奇那樣的職場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上回專訪淳絪的時候,除了聊到法商的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她也提到和三位朋友共同出了一本新書叫做《One Day In Paris 帶你慢遊巴黎》,今天我們邀請到的語音專訪人物,就是這本書的另一位作家-洪麗婷。
麗婷在法國攻讀「藝術市場」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從巴黎畫廊企劃行政助理,再到中國當代頂尖攝影師陳漫工作室擔任藝術經理,而現在的她,為巴黎歐馬克鑑定所的亞洲藝術負責人。一個在藝術市場工作多年的台灣女生,是如何進入這個競爭極度激烈的領域?這個領域,會需要具備什麼樣特質、技能的人?
我們現在就歡迎麗婷。

跟我們介紹妳現在的工作內容?

前陣子大家在台灣可能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寂寞拍賣師」,我的工作內容其實跟電影中那位拍賣官的工作性質有點類似。我現在是在一家鑑定所工作,當顧客把他的畫作送過來時,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畫家是誰,也不知道作品的價值。我們就負責幫忙估價、鑑定這張畫的真偽。因為有些畫可能上面寫說畢卡索,但可能根本不是來自畢卡索的手中,我們必須查出這件作品的來源和正確價格。
現在我們負責的大部份是 19 世紀跟 20 世紀初的作品,所以時代比較久遠,有點像偵查的工作,知道這張畫曾經在哪個收藏家的手中、曾經出現在哪一本畫冊、參加過哪些展覽。之後會請拍賣官送上拍場,替這些作品找到一個新家。

乍聽之下「藝術市場工作」,會覺得是有錢人在玩的產業,但其實其中有很多專業人才,可不可以請麗婷深入地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個領域呢?

我先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法國的拍賣藝術市場,法國的拍賣藝術市場跟美國、英國或亞洲不太一樣。法國有一個很正式的職業叫拍賣官,這個人基本上是一個依法行事的人員,他的職位有點像律師、公證人、法官這樣,所以拍賣官必須是法律系畢業,再經過拍賣官考試、實習,最後才能拿到執照,是非常專業,必須有 license 的職業,在法國也是一個很高門檻的領域,所以很多拍賣官是家族企業,爸爸是拍賣官,小孩從小耳濡目染也成為拍賣官,因此很多拍賣公司都有冠上家族的名字。
這些拍賣官可能不只拍賣藝術品,可能最主要是協助法國有很多家庭辦理繼承。你必須要請一個拍賣官到你家進行估價,到你家之後為畫作、汽車、器皿估價,但拍賣官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他到某一個家族,知道他們家這次的繼承特別多的是比如說銀器、油畫、古董傢俱,這時候拍賣官需要一個 specialist、expert (專家) 跟他一塊估價 expert 會對這些畫作更進一步的瞭解,並給予一個合理的市場估價,
所以剛剛提到「寂寞拍賣師」這部電影裡面,主角既是拍賣官,也是畫作專家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通常拍賣官旗下會有各式各樣的專家跟他一起合作。
拍賣公司也分大小,比如說眾所皆知的蘇富比,這類國際型的大公司可以在旗下養一些專家。有的負責傢俱、19 世紀油畫、當代藝術或者是汽車、手錶。而在法國有非常多的拍賣官有自己的事務所,然後跟專家合作,比如這次我做現代藝術的拍賣,他就會找到很多這類型的畫,找 19 世紀藝術的專家,負責幫他鑑定,然後再上拍場。

聽起來藝術市場工作競爭非常地激烈,尤其是在歷史和文化深厚的法國,妳是怎麼進入這個領域?對於非常注重文化涵養的歐洲人,在進入藝術市場之前需要什麼樣的訓練?

這某個程度是一個巧合。一開始我在法國唸書的時候是打算唸完藝術市場,之後可以回到台灣或亞洲 Christies、Sotheby 這種國際大型拍賣公司。很慶幸的是我在法國第三年唸書的時候,到一間畫廊實習,當初我會想到這間畫廊做實習的原因是這是一個法國的畫廊,是巴黎第一間做中國當代藝術的畫廊,我原本的打算就是要專精中國當代藝術這塊。
當我畢業實習結束後,他們提供給我長期的工作合約。當時才決定留下來,看看能不能獲得一些國外經驗,想的是未來回亞洲也蠻好的,結果一待就是四、五年。
之後我發現畫廊工作也有瓶頸。因為它是一個小型的經濟結構,基本上就是老闆和兩三個助理跟實習生,它不是一個大型企業,可以一直往上爬。所以我希望可以看看其他的東西,那時候剛好有機會碰到陳漫,他是我當初工作畫廊的藝術家,因為他一直很希望有人幫他經營藝術方面的合作和公關,所以我就接受了他的提議到北京跟他一起工作,負責他的藝術項目處理。比如跟美術館、畫廊、攝影作品的銷售和保存等。
因緣際會之後我回到巴黎,經過朋友介紹,現在做 19、20 世紀的歐洲油畫的鑑定所,這對原本專精中國藝術的我來說壓力變得很大。因為我必須對藝術史、歐洲歷史、語言上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所以大家未來如果希望在歐洲工作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從事文化、歷史這方面,語言一定要好好打下根基,我到現在每天還是會出錯,這部分真的非常重要。
我自己是在台灣念完學士後才到歐洲的,今年是我到法國的第十年。當然,我們再怎麼樣都不可能變成跟他們一樣的 native speaker,但我覺得當你到歐洲國家,如果能學好當地語言,不是要你變成法國人或瑞典人,但你可以融入他們,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習慣,不管是對於找工作或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妳待過三種不同的藝術公司:畫廊、攝影工作室到藝術鑑定所,對妳來說,遇過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最難的地方就是人際關係,不管在哪個行業,人際關係是所有工作成功最重要的 keypoint。
在畫廊的時候,當初我會被老闆留下來,就是因為我可以很容易跟中國藝術家變朋友、解決危機。之後我到北京跟陳漫一起工作,我除了幫他從事藝術方面的管理,他還有很多的工作是從事時尚攝影,跟法國的品牌合作,所以我也幫他做一些公關的工作。一旦你會說法語,了解如何跟法國人應對進退,可以使工作上的交流比較順暢。
記得第一次實習我的老闆講話很快,而且是跳躍式的說話方式,我完全都聽不懂。還好那時候有同事人很好,會幫忙我重新翻譯一遍。到了北京以後跟中國人工作就不一樣,他們講的是北京腔,有一半我都聽不懂,他們有北京人的用法,我覺得如果在中國工作是保持一個互相交流的心態,其實蠻好的,我還蠻喜歡在中國工作的感覺。
我現在的這個老闆是一個標準的法國人,再加上他是從科西嘉島來的,在法國人來說,科西嘉島來的人個性比較暴躁,那壓力真的很大。此外,雖然我的職責是負責亞洲市場,但他還是訓練我去做 19、20 世紀的鑑定工作,其中就會牽扯到做一些文章、考究的工作,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法商工作,有沒有什麼溝通技巧上要注意的事情呢?

法國人一開始很喜歡無邊無際的講話,最喜歡講的就是天氣如何,等到深交以後他或許才好意思問你是在做哪一方面之類的。一開始法國人都蠻保持距離的,但一旦他是你的朋友,他就真的是你的朋友,這跟比利時完全不一樣,我在比利時住過一陣子,在布魯塞爾很容易就跟比利時人打成一片,但是下次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就忘記你了。
大家也說法國人不愛工作、很懶散。但我真的覺得至少我在北京待過,我覺得亞洲人的工作是在瞎忙,整天都忙到不行,但很多瑣碎時間,同一件事情繞很多圈,法國人工作其實非常有效率,他們的效率比亞洲人來得好。

為什麼又選擇回來巴黎呢?

藝術市場是一個非常辛苦的產業,薪水也不高,除非你是想到公機關,像美術館裡的策展這樣固定的職業,在畫廊也是薪水不高。拍賣公司的話,除非你在佳士得、蘇富比等當到很大的頭,否則薪水通常都不是比較 comfortable 的領域。這三份工作,在北京的工作應該是薪水最好、遇到最多有趣的人的工作,但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藝術所以就回到巴黎,如果你不是真的很喜歡藝術這行,那你會蠻辛苦的,並不像大家想像每天喝香檳那種很亮麗的一面。

麗婷的專長是當代藝術,在《One Day In Paris 帶你慢遊巴黎》這本書裡,其中有一篇就是談論「當代藝術」,舉出許多由舊物活出新意的例子,我覺得非常地特別,可不可以請妳分享這巴黎藝術與文化工作領域的精神呢?

大家來巴黎旅遊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個古蹟城市。但在這個城市裡還是不停有新的建築、能量注入,不管是羅浮宮、皇家公園,他們都有一些新的概念存在古蹟裡面,這也是法國人一個很大的優點。他們會保存自己的文化,不會忘記自己的歷史,但一方面也不會被過去的文化歷史給拘束,會在文化基礎上再往前推進。
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比如說亞洲一開始很多的建設就是除舊直接改革。但我覺得很可惜,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根源跟特色,不要老覺得別人好自己不好,你應該把劣勢化為特色。其實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是我們的一部分,但大家都沒有深入瞭解,蠻可惜的。

以妳一位重視文化且深度了解文化的人,有沒有什麼建議是可以讓讀者去增進自己的文化素養,還有培養欣賞藝術的能力?

台灣的展覽比較商業、流行化,娛樂性較多。但藝術必須從小開始學習,教育的部分還蠻重要的。我印象中以前國、高中的美術課大部份都被借去上數學課,臺灣藝術史的教育不夠深入,大家如果真的有興趣,或許可以去坊間找一本藝術史的書,可以找自己喜歡的時代和文化開始閱讀。當你開始閱讀一段藝術史,目的不是讓你變成藝術專家,是要讓你能欣賞、可以理解為什麼當時的那段期間這些人會想做這樣的物件、這樣畫畫,開創了什麼樣的精神。
藝術最重要的目的是,藝術家在那個時間點創造出一個前人未想到,解決畫面或器皿問題的方式,我覺得這是藝術美好的部分。

對於想要進入藝術市場工作的讀者,妳認為有沒有什麼是需要思考跟評估的呢?

第一個是必須要了解你是想進入藝術市場的哪一方面,商業還是文化政策?要到文化部或美術館,還是未來想到拍賣公司、畫廊當經紀人?這些是完全不一樣的路。
另一個是關於未來想要再深造或要念一個碩士學位,你要唸的是關於策展或是市場方面。最後必須再重新申明這個行業真的很辛苦,不管是做策展,或到畫廊做助理,你必須真的是熱愛藝術,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夢幻美好。

最後,擁有什麼樣特質與技能的人適合藝術市場產業?

你必須對藝術方面有點戀物癖,非常 sensitive,還要是一個能夠公關交流的人,這可能會對從事藝術領域加分,因為你必須和藝術家溝通,他們個性通常都比較怪、比較敏感,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溝通、社交能力對這方面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18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