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不是美式作風才叫自信,解析自信的關鍵因素

台灣學生剛到美國,看到許多歐美或拉丁體系的學生勇於發言,如果你天生就不習慣在大團體中表現得積極主動,很容易在這種情境中感到怯步,或質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們被這種刻板印象給綁架-以為侃侃而談就是很有自信或有能力,那就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了。美國律師 Dorothy 更以親身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她用什麼方式克服這種還沒聽到批評,就習慣為自己表現打折扣的做法。
37 Shares
37
0
0

先前有聊到在美國的職場文化中,少數族群如何提高自己的能見度。這次想聊一個更深層的東西方工作文化差異-對於自我能力的肯定,也就是我們更常提到的「自信」。

不要預設自信:積極發言只是自信的「一種」型態

提到自信,我覺得大家首先要先打破刻板印象或是預設立場。不是美式的表現,譬如踴躍發言,常常在群體中提新點子才叫做自信。就像領導者有很多種樣貌,並不一定要外向型的才叫做有領袖氣息,內向者對於問題的專注度,一樣可以有不一樣的領導風範
例如很多台灣學生剛到美國,看到許多歐美或拉丁體系的學生勇於發言,如果你天生就不習慣在大團體中表現得積極主動,很容易在這種情境中感到怯步,或質疑自己的能力。覺得如果我不能像他一樣侃侃而談,好像顯得沒有實力,因此對於自我表現出現心理上的障礙。但其實這種挫折感是不必要的。
如果仔細聆聽這些同學發言,妳會發現很愛發表意見的人,並不表示她們真的有實力或做好準備,她們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的因素,善於發表意見罷了。所以在美國求學或工作的台灣人,一定要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瞭解積極主動發言只是表現自信的方式之一。當建立這個認知,打破對自信樣貌的預設立場,往往更能用自己的風格展現實力。

設計適合妳的自我肯定

破除了對自信的刻板印象以後,接著是「建立」自我的肯定。其實就我的觀察,形成自信有三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經驗的累積。也就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學習。所謂熟能生巧, 多試幾次後不但知道自己的能力等級,透過處理不同事件的經驗,對可能發生的偶發事件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造就了妳處變不驚的能力,自然能夠正面應對各種情況。
第二個是自我的準備。這裡指的是下苦功強化自己在某方面的見解。這是我最不擔心的一點,因為過去的教育就不停灌輸我們這樣的觀念,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準備充足。所以不管是求職或是求學,台灣人才多半會想辦法準備到最充分,因為這是我們已經深化在其中的訓練。如果準備不足夠,必定會缺乏自信。
第三點-旁人的肯定,是我看到東西方文化差異最明顯的部分,也是我覺得最值得大家參考外國作法的部分。妳可能會覺得,會很難嗎?應該就是老闆或同事的讚美吧!的確,但是差別就在於妳是不是真的聽進去了。
受東方教育的我們,通常會覺得把事情做好是一種本分。既然是本份,就沒有讚美的理由。只有在發生錯誤,或無法達標時,老師或者是父母才會直接指正。這與西方教育思維剛好相反,她們從小的教育就是以正面鼓勵為原則,鼓勵小朋友嘗試,即使結果不是完美,父母師長並不會吝於讚美。因為這點文化上的差異,往往讓受東方教育的我們反而不習慣接收正面的肯定。
舉例來說,有些具亞裔背景的同事,如果受到客戶或主管稱讚,通常不會放在心上。因為她們覺得:「妳應該是『客氣』或是隨便『敷衍』我吧!」
會有這種反應,多半是因為建立在,大家沒事不會「真的」稱讚人的想法上
如果妳會不經意的忽略這些正面的肯定與回饋,我覺得是很可惜的。因為如果想在職場上有好的表現,最快的方法是發揮妳最擅長的事。但是因為我們受到過去教育的影響,正面的話都不會往心裡面聽。結果反而失去了「發現別人眼中的妳的優勢」的機會。在強調團隊合作的職場,我們都會需要透過別人觀察自己,不僅是作為自我了解的過程,也可以用來驗證自己真正優勢的存在。因此如果不把別人的讚美當一回事,或是只注意少數人負面的評價建議,就少了一次驗證自己的機會。
更嚴重的,如果習慣接收負面的批評,那妳可能會執著於不停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把大把時間花在不擅長的地方,不停地追趕別人的腳步,反而事倍工半,與優異的妳越來越遠。

呼應正面的回饋 – 因為妳值得

吸收正面回饋有什麼好處呢?我想舉一個我自己最近的親身例子。我的產業(法律界)是以小時計價,而每個律師依據不同的程度有自己的價碼。多年來我一直很習慣面對客戶時先自我減價,但這種動作其實一般是在遇到新客戶時才會提供。
因此在外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已經表現得很有自信了,但是談到價碼時,我往往會退幾步。直到最近有一個新的客戶要委任我,委任書要把小時計價的價碼寫入。當我又習慣性的想自動打折,我的秘書蹦出一句話:「我覺得妳完全值得百分之百的價格,因為妳具備那樣子的實力,妳實在不需要減價。」
秘書的話讓我看到了別人對我的正面評價。也點醒我長久以來淺意識的想法,認為不打折就沒客戶願意請我服務。思考後我決定不需要主動提供打折價,大方的提出標準價,而客戶二話不說的把委任書簽好。我接收到的結果是客戶不但沒有離開,而我在公司的表現(投入一樣的時間但帶來更多的收入)也可以更好,這一切都是因為我聽進去同事給我的正面評價。
其實不只是亞裔的背景,即使是在美國,男女生對於自我的價值也會有落差。就有調查發現,同一份工作,女性自己開出來的價碼平均是男性的 70%-80%,但是事實上,真正衡量工作考核評薦結果,其實男女表現是一樣的。但為什麼女孩子會習慣給自己打折扣呢?這是我們值得好好深思的地方。
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要先認知有些表現或工作風格的差異都不是來自能力不足,而可能是來自於生長或教育的背景。那麼多多聆聽別人對妳的想法,特別是正面的評價,瞭解自己的長處,順著優勢發揮,用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在職場表現。

用自信踏出舒適圈

其實要克服前面提到「容易對自己表現打折扣的差異」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妳得常常注意自己是不是又落入潛意識自我矮化的習慣,因此,除了讚美之外,妳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地方尋求正面的回饋:注意別人請妳幫什麼忙,邀請妳參加哪些新嘗試
這又有一個刻板印象得先打破。前面有說過在我們的訓練中,覺得有信心的背後來自於充足的自我準備,因此今天如果有一位老闆、同事或者是客戶請妳幫忙,當妳第一時間覺得沒有把握而拒絕時,就落入了準備不足,沒有自信做好的無限循環中。
所以我自己對於這類詢問有一個名言:

If you think I can do it, I can do it.

因為在我的想法中,這種詢問就是一種肯定,對方依據她的經驗對我產生自信,認為我夠有資格,我可以把事情做好。此時如果妳對自己夠有信心,從另一個自信的基石-過去的經驗。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臨場反應能力,可以做到某個水準。那麼就應該答應,而不是因為擔心無法勝任而拒絕。畢竟,若是別人覺得你做不來,他也不會請你幫忙。
否則如果總是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做,其實是待在你最有自信的舒適圈,那麼就失去進步的機會了。
所以正視妳身邊所受到的肯定吧!呼應這些肯定,挑戰妳覺得的不可能。因為每次解決這樣一個任務,就能夠增加妳的自信,然後往下一步挑戰去。
 
延伸閱讀:坐而想,不如起而行:六個增強女性自信的定心丸

37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