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業:「你要不斷的解決客戶問題」- McKinsey 倫敦辦公室洪琬鈞

今天為大家邀請的專訪人物是遠從倫敦而來的 Wan 。Wan 在倫敦的 McKinsey 工作,擔任顧問的角色,同時也是 Project Manager ,當你聽到一位在倫敦 McKinsey 工作的 Project Manager ,你可能會以為她是在國外長大,但其實 Wan 跟我們一樣,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之後到了美國念大學,在紐約金融業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又到了倫敦進修,因緣際會進入 McKinsey,她將與我們分享在 McKinsey工作的點滴與顧問業的有趣之處。
93 Shares
93
0
0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今天語音專訪的客座主持人 Gwen ,很開心今天為大家邀請的專訪人物是遠從倫敦而來的 Wan 。她在倫敦的 McKinsey 工作,擔任顧問的角色,同時也是 Project Manager 。
當你聽到一位在倫敦 McKinsey 工作的 Project Manager ,你可能會以為她是在國外長大,但其實她跟我們一樣,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之後到了美國念大學,在紐約金融業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又到了倫敦進修,因緣際會進入 McKinsey。

請 Wan 來跟我們分享一下當初為什麼想進顧問業?

哈囉!大家好,Gwen 你好!
今天很高興可以跟大家聊聊天,說到當初為什麼會想要進顧問業,我想顧問業這個行業也許大家有點陌生,通常我們都是在不同的主題、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客戶,還有不同的產業之間,做一個為客戶解決問題的角色,不論今天是有什麼樣大的策略發展,或是什麼大的新企業要發展,有時候會請我們幫忙來做一些分析跟戰略的思考。
對我來說工作有趣的地方,第一:很廣但又很深的工作內容,廣的意思是說你可以在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客戶之間游轉;很深的部分是你在 project 上的時候,你需要做很深入地分析,靠數字、 指標、 專家的經驗,來思考解決方案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所以在一個議題上,你開始做 projcet 的時候,你會進入的非常非常深,才可以提供給我們的客戶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廣度與深度,是個滿好的平衡。
第二:算是種特殊的生活模式
可以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之間選擇下一個 project 在哪裡,有很多的選項 ,可以透過工作來累積人生經驗,對我來說是有趣的!

聽起來非常好玩!

深入地為讀者介紹顧問業到底在做什麼?

某種程度上,我們會稱自己為非常「資深的主管私人顧問」 跟 thought partner
這是什麼意思呢?當你每天在執行公司決策的時候,也許你會非常專注在執行面,但其實在公司長遠的規劃來說,是有很多大方向的策略面需要思考的,比如說:有什麼新的市場需要進入?有什麼新客戶正在改變?過去這些產業也許有歷史性的包袱,逐漸因為世界的改變,而必須要有所反應。
因為大部份公司的人員與資源都投入在維持公司的營運,所以這樣大方向思考的問題,就會落在很資深人的肩頭,像顧問業管理顧問,在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時候,適時的幫助決策者考量有哪些因素需要理解、 事實需要參考,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
personal adviser 有點像是教授的概念
如果當我很資深的時候(笑)。

簡單來說,你提供公司這些資深的管理階層, 一個新的思維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也算是種戰略思考。

是以戰略為主,用新的角度,當然也提供非常多的事實來輔佐他們做決策。

你個人需不需要有非常多的生活經驗,或者在不同領域的知識要有很廣泛的涉略,才可以扮演好這個角色?

我覺得是階段的不同,當你變成非常非常資深的顧問的時候,是這樣沒錯。就像剛剛說的,你變成一個很資深的教授,會有人詢問你一些問題跟人生的啟發。
但是在培養的過程中,其實最主要的是:學習的能力。
你必須要非常快速的消化很多的資訊與資料,適時的知道有哪些部分需要跟更資深的人討論思考,再來你需要非常有邏輯性,透過搜集的資料,從資深顧問那裡得到內幕來衡量,做出一些有邏輯的建議 。

在倫敦 McKinsey 這麼多年的經驗,你得到最多的樂趣是什麼?

我覺得第一個就是剛剛說到有很多樣的選擇,從進入公司到現在四年左右。接觸過的產業大概有十項,從醫療體系到銀行體系到煤礦業等等,甚至是零售業到政府都有。

就是包山包海!

對!在初級養成的時候是走包山包海的路線,是以培養個人邏輯推理能力跟決策能力為主,以學習與腦力激盪的方式來處理你面前的問題。
到了比較資深的時候,你會漸漸專注在某些你最有興趣或是最有體悟的產業或是領域。

剛剛講到,你不只在很多產業都有所涉略,其實這些產業當然也不只侷限在倫敦,也包括英國其他地區城市與國家,這讓你的工作形態,包含許多旅行的行程?

可以這麼說,順道去走走!大部份的時間,多半是以西歐為主,因為是在倫敦的辦公室,這幾年也走了澳洲、中國、美洲還有各大歐洲城市等。
環遊世界,跟著工作開會就可以順道走走。

在這些旅行中的經驗,你要不停地去適應不一樣的客戶與產業,以及他們的目標,這些挑戰對你來說,有沒有什麼想要跟讀者分享的?

剛提到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部分,邏輯思考也非常重要,再來我們常常會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你怎麼樣在天羅地網的資料裡面,去找出些洞見,怎麼樣讓眼前的資訊有意義是解決問題很大的 skill。
顧問業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視團體的產業,所以很大的部分來說,你怎麼樣在同儕之間,發揮大家最大的腦力,得到最好的結果。

通常一個團隊有多少人?

從上至下會有 6-10 位左右,但不一定當然會更多,常常我們 team 經營的方式,你每天會遇到的人可能是 3-6 位的 full-time dedicated for team,那 project manager 會管理大約 3-5 個 team member 。除此之外,你會常常跟比較 senior 的 experts、partner 做很多全球性可以跟他們互動,擷取他們的觀點來輔佐你的思考。

其實這是一個團隊為主的工作形態,如何培養默契與團隊精神非常重要,身為一個 project manager,你怎麼樣帶動團隊的氣氛?

我想應該是說,工作分工是非常清晰的,在顧問公司的團隊,大家都對學習非常有興趣,也都對能夠「找到答案」這件事非常有熱情。所以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很有條理地去分析,你的 solution space (解答的範圍)是什麼,有哪些大綱?當你在 project setup 時 ,完整得去想有可能發展的方向,確認這些發展的方向是互相不重疊,但是包含所有 potentioal solutions space (潛在的整體解答範圍)之後,把這些方向分供給 team 上所有的人,每個人就會很專注地往他所需要探索的部分去思考,所以一開始設定分工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點,你要很了解你的團隊什麼時候需要你的幫助、什麼時候鬆手,什麼時候拉回來。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去尋找他需要的答案,但是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大家一起來討論,腦力激盪來得到這個答案。

就像很老派的說法,跟放風箏一樣,你不可以抓太緊,也不可以完全放掉。

但前提是你要知道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會放手讓他們去尋找些答案,適時的要讓大家一起腦力激盪,透過每個人截取的不同 facts 來拼揍一個完整的圖形。

聽起來這個工作非常吸引人!相信現在有許多讀者,都希望能夠挑戰顧問業這個行業!

那麼身為一個資深 McKinsey 人你能不能為讀者介紹,什麼樣的人、個性或 backgroud,適合進這個行業?

先撇開要怎麼樣面試這件事,先討論什麼樣的個性比較適合!
我覺得適合的個性, 最終你需要一個非常正面積極的個性,這個工作會有很多挑戰跟壓力,也會有很多新的事情,那你必須要是一個把這樣的壓力轉換成一種學習的力量,可以從這中間發現:你可以從中成長。
另外一方面,我發現你必須要對事情有些熱情,有熱情到你會願意做一些犧牲。當然不等於在這個行業的人,一切以工作為上,其他東西都放掉。人生本來就也些取捨,把比較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發展職業的時候,在這方面會帶給你一些動力,會願意做一些其他的取捨。這也許是很個人的選擇,不等於就說你沒有 life,但畢竟是需要平衡。
不適合的個性,我覺得在這工作有這麼多變動,不是很適合你要永遠都很穩定,永遠都知道今天、明天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常常不知道,明天我會在哪一個城市或國家,你的行李永遠都是很快可以打包好,護照有沒有帶在身上,永遠都有一個行李箱在旁邊等你,機動性很強,是必要的。如果你很需要穩定性,或者朝九晚五,或者你對某些事情有很強大的依賴性,那這個工作可能就不太適合。
另外一方面,在思考邏輯等等,是需要一些基本的 capability 。 比如說你有很強烈清楚的邏輯,你會看數字,得到洞見,在很多不同資訊之下,發展出你個人的觀點。反向來說,你很需要別人給你領導的話,這個工作對你來說,可能挑戰會比較大,你沒有辦法等別人給你一個指令一個動作。
另外不適合的是,也許大家可能會有點驚訝,非常積極的、非常積極的人,其實在這個環境是不適合的。一方面是這個工作對你要求是非常多的,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一切都要很完美的人,這個工作很快就會讓你耗盡。

完美主義者不要來!

這個工作可能並不適合真的很汲汲營營、一切都要跑在最前面的人,因為這個工作會給你無比巨大的壓力,必須要自己找到一個平衡、必須要有愉快輕鬆積極的一面,才能把工作與人生平衡起來。最後,這個工作是需要很多跟團隊進行合作的部分,所以要適時能適應這樣的環境,如果你非常喜歡一個人獨立行動,或者對自己很有自信的話,這個工作的挑戰可能會比較大。

簡單來說,獨行俠 not right!可以這麼說。

再來講到 background 好了 ,有沒有覺得一定要有,比如說金融? 當然你有金融的 background,可能是一個加分 ,那對沒有金融 background 的讀者們來說有沒有機會呢?

當然還是有!我回想我原本大學念會計系,也在國外考了會計師執照,但從進了 McKinsey 到現在,我幾乎沒有做過一個財報分析,其實基本對數字的認知是需要的,但是當你對數字有一定的敏感度時,你不一定需要是財金系金融業出來。我們的同事裡面,其實很多人的 背景都是包山包海,非常多文組科系、歷史系,我有朋友是作家、音樂家等等,都是同事。其實對某些特定的以前你學過什麼,不是很重要。你有沒有很強烈的學習能力是比較重要的!

其實要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

會自己縮放的海綿,可以吸的很飽又可以自己放掉,才不會飽和的海綿。

這個比喻還滿妙的,你就是一塊可以吸的很飽但又可以放出來的海綿!

對顧問業有興趣的讀者們,其實你應該可以從 Wan 的分享感受到,除了你在自己專門領域上的專業知識以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態度跟個性,這將會對你的履歷有很大的加分。

很多人都很會念書、考試,但在這個以外,培養靈活地學習能力、培養自己的想法、洞見,與大家很和諧地合作,是很重要的。當然,可以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要靠自己的平衡與正面活力,才有辦法做到!
非常謝謝 Wan 今天為我們帶來的分享,希望有機會還能再專訪 Wan!

93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