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成人後的旅行,是找自己,還是顯示自己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其實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爾會想休息一下,替自己在高壓的工作中找到出口,而「旅行」不僅可以轉換心情,也能夠接觸不一樣的人文風情,就成了大家考慮職涯休息時最常見的選項。但旅行真的能夠讓無聊高壓的工作起死回生嗎?如果考量到背後的時間成本,那麼旅行還是不是個好投資呢?
33 Shares
33
0
0

工作很累的時候,妳是否曾經思考想過休息一下,用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的時間讓自己充電。其實職涯休息 (career break) 或空檔年 (gap year) 在近年有越來越多人考慮將此納入職涯規劃,透過這段時間,體驗不一樣的世界,也藉機找回真正的自我。而旅遊,能夠讓人在旅途中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化,也成為職涯休息的第一選項。
另外,大西洋月刊也報導,現代職場中,終身職或長期聘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見,失業率高升的結果下,就業環境與父母那一輩相比已經不再那麼有保障。因此與其埋頭苦幹工作一輩子,即然還有漫漫長路在前,許多千禧世代選擇在兩份工作之間旅行,一方面增加人生的風景,也可以順便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旅行無用論

但是一趟旅行真的能夠讓無聊的工作生活起死回生?或者成為啟發自我的契機?
職涯規劃專家的 Penolope Trunk 則不這麼想, 11 月份時她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旅行會讓妳的職涯更糟」。她認為旅行帶來的最大壞處,其實是在昭告世界:妳不知道妳的下一步該往哪走。因為對現有的生活感到失望,所以你選了一個看似正當(體驗世界)但其實是逃離的做法。如果妳真的重視自己的職涯,那麼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或各項嘗試上,想辦法完成越多計畫,取得越多經驗越好,但假如妳把人生的精華時間浪費在旅遊上,你就會距離成功就更遠了一些。
Trunk 認為,如果目前的生活就是妳喜歡的,其實妳根本不會產生離開的慾望。而那些妳認為只有透過旅行時才有機會深度思考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下苦功,都是有可能達到的。例如:與其耗費大把金錢去非洲看野生動物遷徙,想從中體會大自然的奧妙,不如安排固定時間去家附近公園觀賞動植物四季的變換;相比於去布拉格的連鎖五星級大飯店體驗不同文化,不如花一週時間去市中心的收容所,接觸那些妳平常根本不會接觸到的人。
想當然爾,旅行無用論的論述引起大批讀者留言。反方認為旅行「的確能開拓視野」,許多人舉自己的美好經驗為例,很多人際間的互動或是地方文化,是要親身在當地體驗的,不管是書本還是網路都比不上親眼見證,而且怎麼能將非洲和家附近公園相提並論,每個地方有不一樣的價值!但也有正方支持她的觀點,認為就從職涯觀點來看,旅行的確無法幫「工作經驗」加分,並認為耗費的時間跟金錢其實可以拿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其實從 Trunk 的觀點來看,她認為旅行這件事背後代表著很大的時間成本,尤其如果妳選擇在人生精華的時段做這件事,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她也特別提到,從女性的角度來看,更應該仔細思考這件事,因為如果有了小孩,能夠工作的時間會很快地被壓縮,妳更應該趁還沒有家室前好好爭取妳的職涯優勢;另一方面,如果妳這麼討厭現在的生活,與其用旅行裝備自己,不如好好面對它,譬如:妳真的這麼在乎薪水嗎?還是你更要求工作的成就感?

規劃規劃規劃

但不可否認,其實換了環境,有時候就會採取不一樣的思考。在同一個環境下,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心態。但更快的方法是直接跳脫原本的環境,或許想法自然而然就轉換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如此熱愛旅行,因為妳給自己機會大量接收不一樣的刺激。只是背後的成本這麼大,如果非出去不可,我們更應該確認自己為什麼要出去以及想要獲得什麼,而規劃就變成很重要的事。
除了上網看部落格的遊記之外,你需要更完整的旅行規劃,Meet Plan Go 正是提供你不同的旅行資訊,從規劃預算、該去哪裡、如何深度體驗以及強化自己出門的決心(想不到吧!規劃本身就是一個很累人的事)等,透過這些訊息,讓你的 career break 更有意義。
除了行前準備外,觀察正在考慮是否該停下工作選擇旅行的人,其實最大的憂慮就是我的職涯會不會因此而中斷。而不論妳是利用公司的留職停薪福利,或是先辭職旅行等回來後再找新工作,如何告訴公司或是未來的雇主這段旅行你學到了哪些經驗,對公司或是對專業上的妳有哪些幫助等,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旅行之間,妳學習了新的工作技能、參與短期的工作計畫、甚至是相關產業的志工參與,都能夠顯示出妳對該工作的熱情以及持續在不同面向的訓練。
除此之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人脈會不會因此而失去聯絡,也是最大的擔憂之一。紐約時報的 workologist 專欄就建議,在出發前,找機會跟「妳認為最重要的人脈」(例如主管或是 mentor) 談談。告訴她們妳要去哪、將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妳會這樣選擇,讓對方理解妳的想法,也藉此讓雙方保持某種關連;而一旦出門在外,記得善用科技工具保持聯絡,妳可以藉由社群媒體讓親友同學知道妳的動態。但若是以職場為基礎而建立的人脈,如果老是在社群媒體上過度曝光妳的冒險之旅,反而可能惹人厭煩,或許在某個時段寄張明信片給對方,是最親切的做法。

休息,是為了下一次的跳躍,還是逃避?

查找資料中,發現拋下工作的旅行文章都會有大量的正面留言,甚至有人去一次不過癮,還會去第二次、第三次,旅遊似乎成了現代高壓環境下工作的出口。當我們醉心於旅遊帶來的美好時,我們可能都忘記了背後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如何讓它在每個時刻回想時都是值得的美好回憶,事前的規劃思考變得更加重要。
同時職涯休息不一定是為了找回工作的熱情。有時候不同的人生階段(例如生孩子)或是突發事件(需要照顧家人),妳都有可能需要中斷工作一陣子。此時該如何安排這段時間的個人成長以及專業人脈的維繫,都是一門學問!

33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