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作系列】到日本工作,我的日文程度是會說「歐伊希」行得通嗎?

在日本工作,日文的重要性到底是多少呢? 沒有在日本留學,大學主修經濟的 Victor 認為這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來說。從「找工作」方面考量,其實要看你想去的公司屬性,是日商還是外商,著重在日本市場或國際市場;而「工作上」來說,不論你的日語程度為何,一定都會有一段陣痛期。

【語音專訪科技業】現在學程式真的來得及?重點是妳想解決什麼 – Bootcamps Lead, Girls in Tech, Dyan Yen

從企管系畢業,拿下 MBA 商管碩士的 Dyan,踏入社會之初做的其實是與行銷相關的工作,她在同事的鼓勵下決定嘗試看看「寫程式」,就展開一段與程式的緣份。透過她的分享,打破了工程師固有的艱澀冰冷印象,她認為可以具體地解決問題的程式,其實富有相當的有趣和成就感。她更鼓勵女孩們試著學習寫程式,這是個沒有損失、有意義的事!

在家輕鬆賺?素人明星 Vlogger 的崛起 – Michelle Phan 的數位影音帝國

Vloggers-一個過去沒想過的新世代工作模式。由素人隨手自製的影片,透過社群媒體如 Instagram、Youtube 等影片平台傳播,並從而建立起自我品牌的人。工作時間自由彈性,看起來豐富精彩的工作型態,讓人為之嚮往。 而說到使用 Youtube 影片而打造自己帝國的女性。最知名的莫過於美妝教學起家,影響力驚人的 Vlooger - 年僅28 歲 的Michelle Phan 。從 2007 年上傳第一個教學影片開始,到 2015 年她的 youtube 品到已經有 810 萬的訂閱戶、11 億次點閱。現在更經營 4 間公司。 而她又是如何從時尚產業跨足到網路原生內容製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呢?

午餐不要一個人吃:那看歐洲人才怎麼聊天

想促進國際團隊或客戶的互動合作,我們可以先從提升自己的閒聊能力開始,在互相認識的過程中建立雙方的信賴關係。 在大型外商公司工作近五年的 Elaine ,經常有機會遇到商業午餐或晚餐的場合,在這些半正式的場合中,是拉近與同事情誼的最佳時間,甚至是推進工作的潤滑劑。這些平常只能靠電話會議或 email 聯繫的同事,當然要藉由見面的場合拉近距離:有許多會議上尚未完成的延伸性議題,可以在這樣的非正式場合上聊,有時效果甚至比檯面上的會議好。

成為全球通用的國際化人才-從有技巧的閒聊開始

90 年代日本公司的「國際化」,單純是指在日本國外增設工廠和銷售據點,在國外用日本的方式製造日本產品,教導當地員工「日本式」的作業流程。然而,2000 年後,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國家的距離已在雲端迅速拉近,原本備受景仰的日本式管理方式,卻一轉成了被揶揄為「加拉巴哥群島」-俱有生物獨特性的島嶼。於是,當事物的生產、製造、流通、銷售都無遠弗屆時,管理這些流程的「人」也自然被要求能夠「全球通用」。 而全球通用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語能力」,隨著日本企業一一宣示要創造英語工作環境,會英文似乎已經是基本配備了,但是應該如何善用英文這項工具呢? 有技巧的閒聊才是創造雙方信賴感的開始。

我到底該不該離職? set your deal breaker 

在面對掙扎去留的時刻,我們該怎麼果斷處理,乾脆抉擇呢? 經常被同事問「該不該離職」的 Jen ,認為與其總是在這兩難的抉擇中游離,不如理性分析自己的離職底線,一旦底線被挑戰就不再妥協。 而第一個我們可以先從突破點開始思考,看看自己在目前的工作環境是否還有成長空間。

辦公室越來越像小型聯合國-多元文化下的團隊合作

「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 」指的是個人的不同性。通常一般認為「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會出現在典型的國際化大都市,例如紐約、倫敦、上海。只有這些地區才有機會與不同國籍或不同文化種族的各種背景人員共事。但是現在這樣的辦公環境已經越來越普及。不僅是廣泛被認定的文化融爐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新加坡,傳統上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日本,辦公室也出現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 在這股風潮下,一間辦公室可能就出現多達二十幾種國籍的員工,或者是橫跨五大洲的同事組成一個團隊。那麼我們應該要把握什麼樣的原則,才能勝任職場中的團隊合作角色呢?

不是美式作風才叫自信,解析自信的關鍵因素

台灣學生剛到美國,看到許多歐美或拉丁體系的學生勇於發言,如果你天生就不習慣在大團體中表現得積極主動,很容易在這種情境中感到怯步,或質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們被這種刻板印象給綁架-以為侃侃而談就是很有自信或有能力,那就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了。美國律師 Dorothy 更以親身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她用什麼方式克服這種還沒聽到批評,就習慣為自己表現打折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