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設計完整一個好故事 – 臺灣吧品牌總監張佳家 (jiajiach)

臺灣吧品牌總監張佳家,身兼創業夥伴與創作者的角色。她不僅是臺灣吧五個角色的媽,現在更負責整個品牌的視覺構想與呈現。從創作者到創業家,她分享到,歷史系的訓練讓她創作的每一個露出成果,都是先有一個想法與概念,再以視覺的方式去做下一步的呈現。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就涉及「用視覺去表達想要說的事情的能力」、能否講想講的事表達完整,而這也是做視覺創作中重要的態度與精神。
1 Shares
1
0
0

哈囉,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今天的語音專訪時間。今天的語音專訪非常的有設計感,我們邀請到一位很特別的來賓-張佳家。妳可以說她是視覺藝術家,但你更常聽到的可能是她另一個身分- 「臺灣吧」的共同創辦人跟品牌總監,就是我們常在短片中看到的黑啤、藍地的腳色的媽媽。佳家她是從台大歷史系畢業,接著到倫敦金斯頓大學插畫動畫碩士,她的專長是以插畫跟動畫為主,也不停地探索在不同媒介說故事的可能性,包括 MV、電影、平面插畫、童書創作都有嘗試過。今天邀請佳家來跟我們聊一聊,設計產業她一路走來有甚麼不一樣的觀察,先請佳家跟大家打聲招呼。
哈囉,大家好,我是佳家。

先跟我們講一下,妳在臺灣吧目前品牌總監這樣的角色是在做怎麼樣的事情?

這些頭銜都有一些彆扭,現在其實就是甚麼都做。如果從臺灣吧的角度來看,會分成幾個階段。我們一開始人很少,就我們四個為主,每個人負責的東西很明確。雖然我們一開始就是以創業的方式在進行,可是一開始只有一個產品,就是「臺灣動畫史」。我的工作就是負責所有視覺的部分,包含動畫本身、產品、角色、Logo、粉絲頁釋出的畫面等等,我主要負責視覺的地方。
到現在不管是我們人變多,產出內容也開始變多,我們的內容其實有些是跟其他外面的人合作。講我的工作有什麼樣的差別,就是現在我們開始有部門,我負責是品牌部門,用品牌來概括我們之後會發展的很多細項,感覺比較包山包海。
所以幾乎整個臺灣吧的呈現、走向都是由妳這邊來決定?
還以視覺為主:怎麼樣呈現給觀眾看。我的身分本來比較偏向創作,現在比較偏向方向、概念,以及行政的雜事,還有人事的安排等。
我知道臺灣吧在臺灣非常受歡迎,有一些其他很多的採訪其實是大家有機會看到的對不對?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佳家其它臺灣吧的訪問

其實今天我們的主角是佳家,所以在臺灣吧以外,妳有沒有其他進行的計畫?

對,我在臺灣吧之前就一直在做創作,所以自己的創作一直沒有停,主要露出的管道就是 Facebook 專頁,大概兩天就有一個新的創作。因為我現在很多時間都在臺灣吧裡面奉獻,所以我自己其他創作時間,例如接案、或是跟朋友合作,朋友會幫我溝通、篩選比較有興趣的案子,所以還是有在做接案的事情。
所以妳原來做的事情更單純化,一直專心在創作這一塊。妳其他的精力放在臺灣吧,那是妳的創業,但是接案那邊是用跟朋友合作的形式?
對,除了接案之外,自己的創作也有在做,不管是主題或是累積的量,多多少少都可以出產一些以較簡單的實體產品。現在有在計畫這件事情,所以我就是出圖就好。
對佳家的新計畫有興趣的話,其實可以看看她的粉絲專頁,會把很多訊息都更新在上面。

我們聽到佳家的專長的時候,會覺得設計產業、美感、品味,通常是形容在你們這一行需要的天分。但我看妳的簡歷時,妳非常強調妳想要培養說故事的能力。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相較於品味、美感,妳覺得說故事這個是最重要的?

我可能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講,就是「用視覺去表達想要說的事情的能力」。這個能力更深刻的話,就是「說故事的能力」。很多設計它並不一定要說什麼故事,但我覺得需要的是有一個想法跟概念,然後用設計的方式去呈現。這可能會比「說故事」這件事更容易被執行。我覺得說故事的能力包含在「用視覺表達事情的能力」裡面。

我覺得滿有趣的是,甚麼是好的視覺表達,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對我來講,我有一個想法或想要說的事情時,我習慣或擅長的方式是用視覺去表現。
我是畫一張圖,或是設計一張圖的方式。我在畫或是設計之前,我有一個想法,我知道要怎麼樣去用畫的方式把這個想法表達給大家看。當我腦裡有一個故事,它是從想法開始發展成故事,再用畫面把故事講出來。這對我來說,跟有一個想法然後把它視覺化其實是很像的,但故事所要做的努力就更多。當然我也可以無聊就畫些簡單的、可愛的東西,那也很好,那也是一個想法。我覺得都會回到「先有一個想法,再做創作」。只是妳這個想法深與淺、層次的差別。
在我們錄音的前一個禮拜,課綱的議題炒得非常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看待歷史,大家會有不一樣的切入角度。佳家妳本身又是歷史系,妳應該對這個更有想法。

在藝術層次主觀表達妳的立場,跟客觀的歷史敘述這中間,尤其像台灣這麼特別的歷史背景,妳會需要拿捏。所以想問妳或是臺灣吧的團隊在這個上面,你們都是如何去拿捏中間的分寸呢?

臺灣吧團隊我就先不講好了,因為那是公司立場,我先講個人的。
畢竟我是念歷史系出來的,自己覺得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大家其實看待歷史時,一定會有主觀觀點,這是沒有辦法避免掉的。像我們那時寫論文時,大家在追求的是,你的論述要朝客觀的方式去走,但你不能失去你的觀點。所以主觀東西一定是存在的,要試著去吸收不同的角度或是不同立場的東西。
在歷史系這樣的一套思考邏輯訓練,在我的創作上面其實是建立自己的思考歷程吧!

對現在的創作者來說,有一個滿大的挑戰是,你創作的媒介可能不是只有一種。我知道妳嘗試很多不一樣的創作,MV、電影、童書我都還可以想像,我覺得 MV 跟電影還滿特別的。以前的創作者可能只要會畫畫,畫一種畫就好了,等人來發掘他;現在的創作者不一樣的是,他其實有很多不一樣的方式可以去嘗試,有不一樣的媒介。這樣的趨勢妳喜歡嗎?妳都用甚麼樣的策略去面對這樣的趨勢?

像剛剛說到 MV、電影那些東西,聽起來好像跟我做插畫這件事很不搭。
我覺得其實關係還滿深的。因為在插畫到動畫的過程之中,動畫其實它會需要很多初期的概念設計,例如分鏡、color script,去想像妳的動畫在開始之前,它會有的色調、每一個場景大概的樣子等等,這跟插畫是息息相關的。一般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或是臺灣產業本身分工沒有這麼細,所以這方面的插畫創作就比較少。

雖然是不同的媒介,或跨品牌,但它背後基礎的概念是類似的。對妳來說,雖然是同一個原理,可是應用但不同媒介上時,妳會調整嗎?還是其實是差不多的?

其實也分成很多面向。例如說,一個電影的分鏡或是故事條、color script,這些東西一開始在電影裡面的概念設計跟插畫非常類似,只是它是在替劇本做彩圖。你把它轉換成繪本的話,其實很像是你一部電影,選出 24 張最經典的畫面跟故事轉折,然後編成冊、把文字放上去,其實很像,只是不同方式的呈現。
再說它的不同的話,一定會牽扯到團隊合作。所以你要如何跟團隊溝通、討論,以及每個製作的流程是甚麼,這反而是過程之中,會一直學習累積新經驗的東西。新技術一直有,我本來念歷史,就沒有走臺灣正規的設計教育這個路線。我都是走自學。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反而不困難,反而滿有意思的。我覺得內容是最重要的。所以就算科技再怎麼更新,我如果一直追,對我來說其實是浪費時間。我寧願好好發揮想要講的事情。可能我這個故事會需要怎麼樣的技巧、技術去呈現,那我可能會去學,或是找一個會的人。這樣至少是我自己的想法跟路線。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跨品牌妳就要學好多不一樣的東西,但在佳家的概念下面,以插畫動畫為例,它其實是類似的東西。反而是人、團隊溝通,跟工作流程,是妳覺得應要去適應跟學習的。妳從創作者到創業,這算是一條辛苦的路嗎?

看怎麼定義「辛苦」。熬夜、犧牲很多聚會、約會時間,這一定是一直在發生。可是在做的事情,不管是它的意義或正面能量,我們覺得這都是很不錯的回饋。

我想請佳家給一些像妳一樣本來只是單純的創作者,她可能想要跟妳一樣找一個自己的團隊,或者是開啟自己的品牌等;創作、創業,雖然都是「創」開頭,但要做的事情差很多。在這個轉換其中,妳認為有甚麼是需要做點心理準備,或是可以現在就開始?

我覺得這個轉換其實沒有辦法去預期。在創業的一開始,最重要的是初衷、跟「為什麼」的想法。這樣的一個想法是很重要的。假如創業我需要一個團隊,在開始的時候,我需要有這樣一個想法,以及有這樣想法的人聚在一起,我才能把這件事情創起來。這樣的想法一定是在跟朋友,不管是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把你的想法分享出來。當有一些交集的時候,很可能這些人就會一起為了這個目標去做一些事。所以一開始有想法這件事情,變成是會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這個想法,大家聚在一起創業的時候,一開始當然是會有熱情,當熱情削減,必須要有使命感的時候,大家才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我覺得妳從開始訪問到現在都還滿強調的一個點是,不管妳要創業、創作,原始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妳是如何去培養這些想法的?是常常跟朋友討論嗎?還是看很多東西?

跟朋友討論還滿常的。但如果要更回去的話,其實又會回到歷史本身。多看歷史的東西,或是吸收一些歷史的故事,都一定會培養自己的一些觀點。尤其是同一件事情,你有不同的立場或觀點在講的時候,看完這些東西,你反而不會偏向某一個。如果能夠整理出一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是最好的。

臺灣吧妳堅持到現在堅持得非常開心。妳經營到現在身為品牌總監,妳對它未來的規劃、或是你們團隊對臺灣吧的規劃是什麼樣呢?

團隊規劃跟品牌部門自己的規劃可能不太一樣。
品牌當然也會提到臺灣吧本身的長期規劃,在教育方面,會希望有更多類似於動畫臺灣史的影片。我們的東西其實是做「引發興趣」。當你對這有興趣的話,你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去學習更多,這樣就會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的開始跟過程。在這樣的大藍圖之下,品牌部門很重要的是有不同的視覺風格呈現,可是還是用臺灣吧的感覺給大家看。就像動畫臺灣史,我們現在有五隻角色,他們就像是動畫臺灣史的旗艦角色。這五隻旗艦角色本身都有自己的個性,這當然跟我設計喜歡想很細膩有關係。所以他們本身每隻的個性都已經定調了。
那不同的個性就會適合不同的主題或是類型去發展他們可能可以發展的路線。可能他們每隻都會有自己新的節目。製作這些新的節目,我不可能一個人再去做所有東西,所以勢必會有很多新的夥伴加入我們。如何讓這些節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可是又不失它們是臺灣吧的產品,其實是滿重要以及有挑戰性的一個未來進程。
有點類似單飛不解散?
對,那除了這五隻角色之外,不管是新的角色,或是全新的企劃、全新的視覺呈現,都是有可能的。我們不會想要臺灣吧給出來的視覺風格都是一個樣,因為我覺得每個創作者都會有自己的風格,我還滿尊重這件事情。
聽起來臺灣吧要做非常多事情,會有很多新的東西出來,感覺這就是一個王國。在這個歷史的王國裡面,看的人可以有知識、美感的提升,創作的人在這裡面也會受到應該得到的尊重,可以發揮自己不一樣的特色。我覺得聽起來好像非常的蓬勃,感覺這個酒吧以後會非常的熱鬧。
希望如此,不過我們不是只有做歷史。
還有很多不同內容是會持續呈現的,只是先從歷史開始。
對,歷史是我們的起點。
我們今天非常謝謝佳家。她從創作者的角度,一直談到她現在身兼創業夥伴的角色。你可以發現到,她其實一直不停地在擴張她的能力。這是一個創作者在成長,想要加深不同面向的時候,還滿好的一條路線。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先去看看臺灣吧在其他媒體的訪問,可以更了解臺灣吧的團隊。今天透過訪問,我們也希望大家更認識佳家,如果有興趣,想要問佳家甚麼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我們會再邀請佳家回來跟大家分享。謝謝佳家!
謝謝!

1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