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冒險嗎?職涯選擇,你需要的是下好離手

在新加坡工作一陣子的 Elsa,興起了想去歐洲或美國工作的念頭。離開亞洲的理由不是因為待遇、維持生活工作平衡、或者是大環境下的發展等主流原因,純粹是因為對於她所處的使用者中心設計產業是從歐美國家興起的,她想親身體驗,看看在這些國家是如何運行,也對其發展的程度感到興趣。當然最後,她規劃要回到亞洲。 但是已經工作了好多年的她,現在面臨的是一個「相對低風險、賺得到錢、會有好的發展與社經地位」與 「高風險、把積蓄全部花完、未來全是未知數」的選擇。兩難的抉擇中,不斷被來自各方的意見包圍的她,在長時間思考後她有了幾個深刻的體會,第一個就是不要過度詢問他人的意見,因為,把時間留給自己思考可能是更重要的。

妳的企圖心是打破規則的利器:40 不晚,開始發光的日本女性

「一般職」一個過去在日本,總被設定是由女性擔任的職位,在女性能力逐漸被重視的現代社會,正在出現變化。加上安倍提出的女性經濟學,未來幾年女性就業將可能出現巨大變化。 曾在日本外商公關公司以及目前在傳產日企工作的 Lulu,也從自己的經驗中看到日本職場女性的困難與心聲。 社會或許正在改變,但是正在經歷價值觀變化的我們,應該如何適應這段過渡期呢?Lulu 也整理了昭和女子大學校長的建議,而第一點就是了解 39 歲以前,都是職場準備期,40 歲才是妳發光的時間。

從前ㄧ晚到一早,聰明保持工作生產力

高生產力並不是指像機器一樣,坐在辦公桌前不停地敲打電腦,而是能夠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和個人能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品質的工作。 而這種能量和高品質其實可以透過休息來達成的。 不論是夜晚的例行公事、清晨前的上工準備、或者是工作時候的微充電,即使是一天之中,你也可以為自己準備有不一樣的充電方式。

獨處的充電,在熱血的「破風」中學會沈潛後的躍起

最近,Jill 遇上了需要一個人充電卻又無法的時候,職涯上前所未有的低潮。讓她連續幾個禮拜都是度日如年、關在辦公室裡一點動力都沒有。 這時,朋友詢問要不要一起看破風,即使時間地點都跟我原本日常生活配合不上,只想要呼吸新鮮空氣的她,馬上回覆:「要,我一個人」 從熱血運動勵志片《破風》中,她不是只被主角的熱血精神鼓舞,更從劇情和配角的故事中,思考應該怎麼看待現實生活的競爭殘酷,以及當光環不在自己身上時,除了充滿怨氣的面對這些不甘心外,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夠轉換人生無可避免總會遇到的-低潮時刻。

你的信心有多深厚?跟頂尖運動員學習職場自信

時序進入九月,在一切的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妳是否開始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況? 此時的妳是充滿著堅持的動力,或是在回顧與前進中顯得徬徨呢? 無論是何種情況,此刻的心態都能因為有自覺的思考與行動當中慢慢解套。 Tammy 在觀賞運動比賽中,深入思考「運動心理學」對職場上的幫助,運動員如何不怯場地發揮最好表現?如何從心態、專業、壓力以及局勢分析當中,從相信到實現自己的目標嚮往。

每個工作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別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摸索自己想要的職涯藍圖一直都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有時候我們會出於同儕或社會的壓力,沒有耐心深入探索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發展方向,而倉促選擇了當下看起來「可能」還不錯的位置。 一直到兩三份工作後,才終於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然而過去並非往這個方向累積,轉換跑道成本太大,只能無奈地繼續將就在一開始選擇的道路上。 如果你想要管控工作選擇的機會成本,可以把這段思考歷程想像成一段感情關係,用各種角度切入,確認雙方對彼此有相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