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Networking 時,如何問一個讓妳聽起來好聰明的問題-學會全面性思考

面對專業社交與面試場合的陌生人,讓對方對妳感到好奇是很重要的。而社群平台發達後,資訊式面談更是經常出現的情形,但要怎麼樣讓雙方維持交談的熱度,甚至顯現妳的視野與思考呢?問好的問題可以幫助妳加深這樣的印象。 關鍵在於善用網路工具 Glassdoor、LinkedIn,事先了解交談者的背景來擬訂問題。Elsa 也有自己的一套好用問題庫,甚至還有一套「應該避免」的題庫。
44 Shares
44
0
0

之前在語音專訪中提到,由於經常搬遷不同國家,為了快速了解當地的產業狀況,我會盡量出席一些相關的聚會,或寫信請求在我感興趣的公司工作的人喝個咖啡聊聊,或進行 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中文可以稱為資訊式面談,就是在正式投履歷之前,先找該公司裡面的人聊,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等與該公司是否相符)。
那麼在這些專業場合中,到底要跟這些素未謀面的人聊些什麼?
除了介紹自己、說明動機外,還要準備好要問的問題。對我來說,在這些場合中(尤其是一對一面談)問的問題其實都直接反應了這個人的視野與思考,因此每次與會前,我都會花一點時間思考此次會談的目標以及要問的問題。幾年下來,我歸納出一些自己很喜歡的萬用問題。這些問題我覺得在專業場合都很好用,甚至有時候在面試時,我也會視情況拿來問面試官。

讓妳看起來聰明的好問題

以下先列舉一些我在資訊式面談中常用的問題:

  • 目前組織/團隊遇到最大的挑戰?
  • 事業近期發展方向與著重點?
  • 就妳的觀察,XX 產業目前最顯著的趨勢有哪些? 妳怎麼看未來的發展?
  • 團隊的目標?
  • 分享一個妳最近在做的、讓你感到興奮/驕傲的專案?(在有保密協議的前提下)
  • 如果妳可以改變這個產品/工作的一個東西,會是甚麼?

為什麼我喜歡這些問題?
如同一開始所說,問的問題會顯現妳的視野與思考。通常我希望展現全局思考的能力,以及對大方向商業策略的關心,因此會多問一些與組織或團隊願景、方向、目標相關的問題,避免問太細節的問題。而為什麼我想呈現這樣的印象?因為我所在的設計產業,大部分的人都比較細節導向,關注偏執行面的東西(例如:「為什麼你選用這個字型而非其它字型?」之類的問題)。細節與執行不是我擅長或感興趣的,為了區分自己與他人,展現獨特處,因此選擇了這樣的策略。
當然,全局與高層次的問題不適用於所有對象。我會依談話對象的職等來調整問題。
「目前組織/團隊遇到最大的挑戰」這類的問題,通常這些我是拿來問管理層,也可以藉此了解公司流程、專案偏哪些性質。
如果對象是設計師、工程師等執行者的角色。因為大家講自己喜歡、感到興奮的專案比較能夠滔滔不絕,因此「分享一個妳最近在做的、讓妳感到興奮的專案」是我常用到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會盡量問一些需要思考、比較難回答的問題,而非事實性、可用「是/不是」、「有/沒有」帶過的二分法問題。
除了展現自己做過功課,已經知道基本資訊或網路上就可以找到的訊息之外,也可以抓緊對方回答的時間,積極傾聽的同時,偷點時間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要問甚麼。畢竟這種一對一面談通常都是一個小時。妳是主動邀約的一方,需要主導話題。如果問完一個問題突然不知道接下來要問甚麼了,雙方又是第一次見面的情況下,場面會很尷尬。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好的?其實是很主觀的。每個人可以依照需求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問題庫。
之前有業界的朋友去參加中國的大型研討會,回來後的心得是,應該準備好一兩個跟自己關心的議題有關的問題,在社交場合認識新的人的時候拿來問。除了有話題聊之外,還可以快速地建立對該議題的理解、從不同的觀點看同一件事。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建議。
有了問題後,讓對話繼續的下一步是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問問題不是問完、得到回答後便跳到下一個問題。這樣會讓對方有種妳只是想從他那邊得到資訊的感覺,一個平衡的對談應該是有付出有收穫。而妳提出的看法,很多時候也可以引發下一個話題,讓對談自然地發展與繼續。
例如,有次我在面試中問香港某間設計顧問公司的事業發展總監,她們在香港市場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她簡單的回說是「人才」。這個回答讓我想到我在新加坡得到的資訊,因此我沒有直接說:喔~這樣呀。而是跟她分享"新加坡很多類似的公司也面臨這個問題,就我聽到的,問題主要出在太多初階人才,較資深的人不足,且這些初階人才的學科背景通常缺乏某個領域的歷練等等。
她一聽之後非常有共鳴,立刻高聲附和講了不少。這恰好讓我獲得充裕的時間去想下一個問題要怎麼問(當然是在繼續聽的前提之下)。
有時候如果實在想不到問題,我也會先去找對方的 LinkedIn,根據她過去的經歷列出問題,並推測她這樣的背景,應該會對甚麼事感興趣,來擬訂問題的方向。

需要避免的地雷問題

在初次見面的專業社交場合中,除了問能幫助自己建立好的印象的問題之外,也要避免問可能對自己造成損傷的問題。這部分就更因人而異了。有些人心胸廣闊,可以接受陌生人詢問的各種問題;有些人容易因為被問到不喜歡的問題就對眼前的人產生不好的印象。而妳通常不知道眼前 networking 的對象是怎樣的人。
時常也會有人透過朋友的朋友或是 LinkedIn 連繫我,要求詢問問題或 Skype。通常是對我過去任職的公司感興趣,想問關於公司與工作內容的事。很多來問的人可能覺得我已經離開公司了,所以隨性一點問也沒關係。事實上,我跟以前公司的人資仍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不管我是否在職,都希望把好的人才推薦給她,並過濾掉不適合的,減輕她的負擔。
因此,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我也在評估這個人,看是否值得轉介。而我唯一能評估的方式(由於素昧平生+很多時候都只是透過線上尋問),就是她所詢問的問題,因為那些問題代表她在職涯選擇上考量的點。
以下是幾個我常被問且主觀覺得不適當的問題:

  • 輪調到海外分部的機會多嗎?
  • 聽說工時很長?通常都工作到幾點?
  • 妳覺得在這間公司工作,對未來進入 XXX 公司有幫助嗎?
  • 如果未來想走 XXX 的話,這間公司算是個好地方嗎?
  • 妳覺得會學到 XXX 嗎?

我自己覺得不適當的原因之一是,這些問題讓人覺得對方只是想把這間公司當跳板。對公司來說,培養一個人到能獨立進行專案需要幾年的時間,當然不希望培養起來後人就走了。同時,也不希望對方只是因為希望學習或被輪調而來,畢竟公司不是慈善事業,在對方不了解妳的動機、對這間公司的興趣等的情況下,直接問這些問題,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妳主要的考量點。
最後是,有些事情是公司性質本身如此,很難改變的,若不符合詢問者的期待,代表雙方應該無緣。例如工時長這件事,由於之前的公司是顧問業,本來就比較容易超時。如果問的人很在意這件事,並針對細節一直詢問,我通常會覺得既然公司短期內無法改變讓需要穩定作息的人開心,那雙方也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了。
再次申明,這些問題不是不可以問,只是我個人覺得不適合直接問那些在 networking 場合、資訊式面談或面試中初次見面、不了解妳的人。
那如果真的很想知道該怎麼辦?
最理想的狀況是有比較熟的朋友可以放心的直接問,再不然就上 Glassdoor 等網站查、趁去面試的時候自行觀察、旁敲側擊的詢問等。甚至是去 LinkedIn 找出該公司的員工,看他們是什麼樣的背景(大致可以判斷他們的學經歷是否是妳感興趣、覺得跟他們一起工作可以學到東西的)、如果離職後去了哪裡(大致可判斷這間公司是否讓他們去了更好的地方)等各種方法。

讓對話有意義

不同的場合有各自適合的問題。這篇講到的問題,我覺得比較適合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聊的面試或資訊式面談場合,或是在 networking 場合中跟一個人已經聊的比較深入的時候。對我來說在 networking 中進行有意義的問答與對話是最有挑戰性的。因為這種場合裡大家通常都是站著,來來去去,盡可能去認識對自己「有利」的連結,而不是像一對一面談那樣整段時間聚焦在兩個人的對話上。常常才自我介紹寒暄完,對話就因為對方去拿個酒,或遇到認識的人而被打斷。
因此,除了問好的問題,且避免問會讓對方不想花時間在妳身上的問題之外,如何在起始的前幾句話就展現亮點,讓對方對妳感到好奇,也是相當重要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4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