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海外工作系列】拿到新興市場中東的工作好酷,但如何平順渡過磨合期 ?

結束了中東漫長的求職之路後,在中東政府機關任職的 David ,開始學著適應當地的工作文化。 一開始受到最大衝擊便是時間觀念之間的落差,過續設定的時程到了中東可能都要放大個兩三倍,最容易被影響的便是計畫進度,對於習慣快節奏合作模式的人而言,是第一個適應不良之處。而之後,發現若想要在職場上勝任愉快,除了周到的禮儀外、察言觀色、打通各種人脈都是沒有說出口,卻是讓工作順利的重要關鍵。
16 Shares
16
0
0

之前在 CAREhER 的海外工作博覽會中,跟大家分享了我對於中東地區的人才需求觀察。但我想所有在海外工作朋友可能都深有同感,在求職階段的履歷及面試關卡後,開始工作其實是更大挑戰的開始,這段期間的磨合,是妳能否順利適應的關鍵。我以自身在中東政府機關工作三年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在中東工作與其他地方最大不同。

耐心耐心耐心

中東文化第一個需要適應的就是培養耐心,她們對於時間的寬限度大概是歐美的三到四倍。
以申請工作為例,我的經驗是,從寄送履歷表給人資單位,到接到面試通知,大約一到兩個月不等。面試後到錄取通知,大概又要等待兩個月的時間,然而,這還不是結束,如果在本地公司或政府單位,還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背景審核。前後加起來,要拿到這份工作,至少要花上半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習慣等待-在中東國家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工作上大家看待時程的態度也比較輕鬆。我之前負責的工作是建立一套公衛監控系統,這個系統其實從我還是外部顧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規劃,但一直到我上任後大約一年才正式建立完成,耗時大概三年左右;另外有一點跟歐美有點類似,遇到重要盛大節日時,幾乎所有工作都會呈現停擺狀態。最常見的就是齋戒月的時候。根據伊斯蘭敎規定,一旦齋戒月開始,所有教徒在太陽升起後就要禁食,甚至滴水不進,透過體會飢餓,學會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飢餓三十活動,只是時間為期一個月左右,而外國人在街上也不能公開進食,只有飯店可以免除,而所有的正常進食只能在日落後開始。
也因此日落後,就是大家放鬆、進食、與家人相聚的時刻,接著去清真寺禱告的活動則可能進行到凌晨一點,餐廳和店家也營業到凌晨三點,即使到了半夜,街上仍然人聲鼎沸,交通川流不息。在這種特殊作息下,自然白天時間人人根本無心或甚至是無力工作,所以政府規定齋戒月時全國公司都必須減少兩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因為大家到下午時已經無法集中注意力。在這個時間點,所有工作進度只維持在最基本的運作,但如果想要有任何商業活動的規劃或是討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尊重倫理,適時學會察言觀色

我之前有提到中東招募人才時非常重視證照,這個說法或許會讓大家以為整個工作文化是以專業為導向。但專業能力只是能夠進去的基本門檻而已,進去後想要適應愉快,要特別注意阿拉伯的職場文化學。
阿拉伯人不喜歡當面拒絕你,而且會迂迴地避免所有尷尬的場面。當他們面對不感興趣的議題或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往往會說,「這個我再考慮一下」或是落入信件已讀不回的窘境。而這樣的態度在工作上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計畫進度,也因為阿拉伯人並不會像歐美同事一樣重視 milestone 等期限,所以很多時候即便計畫已經延宕再三,大家開會時也只是稍微聊一下,並不會有特別的檢討。
既然他們這麼不在乎時間,那麼他們最在乎什麼呢?
職場政治學和察言觀色是很重要的一環。例如稱呼長官時,受到英國殖民影響,前面要加上閣下 (Your highness, your excellence) 的稱謂。開會時,座位順序一定要依照職位由大至小排定。而最基本的禮貌 -握手,其禮儀和節奏也有學問,從問候對方的身體健康、家人狀況到讚美阿拉等,可以一口氣握個好幾分鐘。另外則是講究上對下的關係,會議中,如果有長官或是長者進門,那麼大家會自動中止會議,所有的人一致起立,輪流向長者握手問好,再跟長官簡報剛剛的會議進度。
所以通常第一次開會通常都不會有結論,目的是熟悉這個工作項目的各個團隊成員。另外也要有心理準備,一個計劃會開非常多次會,高層通常第一次開會出席後就會派代表參加,但是大多數代表沒有決定權,每次開完會都還是要回去請示高層。因此習慣快節奏合作模式的人,很容易適應不良。

頭銜不夠用,打通人脈是合作愉快的最高指導原則

想跟阿拉伯人打交道或建立生意往來時,溝通模式還有另一個重點-他們不太喜歡回 email 。即使妳用組織高層的頭銜寄信,能夠馬上得到回應的機率還是非常低,特別是素昧平生的人寄信聯絡,幾乎是石沉大海。這理由是來自於他們非常重視關係。
而關係,來自於逐步建立,中文習慣講的「見面三分情」其實在這邊也適用。因此如果妳希望雙方合作愉快或有求於對方,就要千方百計透過管道約對方見面。約到之後的談話也要有技巧,中東人喜歡妳問他們關於家庭、健康的問題,但絕對不要特別關心對方家中特定女性成員,例如對方太太或是女兒等。
當見面時,首先會出現的就是握手,中東國家特別講究握手禮儀,前面我已經提到,可能一口氣會握個幾分鐘。在傳統職場上,中東仍然是以男性為主導,但是一些領域例如醫療和科學研究機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領導者出現,但是中東女性在跟初次見面對方打招呼時,除非女生主動伸出手,否則就是禮貌性地跟對方點頭致意,嚴守男女分際。至於外國女生在這樣的正式會面場合,往往都需要有男同事陪同。
而身為男性,當你的手被另一名男子握著引薦你認識另一位朋友,或是領著到其他地方,不要覺得太驚訝,阿拉伯男性對於牽同性的手這件事,可以看作是兄弟之情的表現。

結果導向的職場文化

就我的觀察,中東地區因為文化差異太大,很多外國人待不到半年就會離開了,因此半年可說是一個關鍵期。為什麼是半年呢? 因為超過 80% 的公司,試用期長達半年,但中東公司對於來工作的外國人,就是期待她們帶來即戰力,能夠解決爛攤子,或是導入新系統管理模式等等。這些期待不會因為你是外國人的身份就有特殊待遇,因此在工作或文化上不適應之處,要想辦法靠自己快速消化
但對應到前面說的阿拉伯人對於時程或 Milestone 的隨性態度,即戰力的要求是否讓人感到有點衝突?其實這背後是因為尚處於發展中的中東國家,以看到成果為第一優先,而過程中即使品質有所犧牲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管是時間觀念或是成果導向的工作文化差異,都是我初期遇到的最大衝擊。即使之前就透過學術研究與中東的團隊合作,大致上知道她們的工作模式,但上任後,也還是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算得上是真的適應。因為這之中很多眉眉角角都是在事件中學習到,甚至我自己每天早上會花將近一小時的時間,跟其它阿拉伯同事聊天,除了建立關係之外,也從互動中了解當地人在想什麼。
當然,適應分很多層次,想要融入當地社會其實是更深的學習了。這篇文章提到的比較屬於工作文化上的磨合。想要在當地生活愉快,妳必須擁抱當地的文化。譬如在中東,宗教佔工作生活的一大部分,因此,暸解回教文化、尊重她們的價值觀都是必須的。而這些工作外的私人活動,幾乎可以說是適應後半段的重點了。

16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