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辦公室越來越像小型聯合國-多元文化下的團隊合作

「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 」指的是個人的不同性。通常一般認為「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會出現在典型的國際化大都市,例如紐約、倫敦、上海。只有這些地區才有機會與不同國籍或不同文化種族的各種背景人員共事。但是現在這樣的辦公環境已經越來越普及。不僅是廣泛被認定的文化融爐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新加坡,傳統上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日本,辦公室也出現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 在這股風潮下,一間辦公室可能就出現多達二十幾種國籍的員工,或者是橫跨五大洲的同事組成一個團隊。那麼我們應該要把握什麼樣的原則,才能勝任職場中的團隊合作角色呢?
5 Shares
5
0
0

在英國,我上班的辦公室,雖然以英國白人同事居多,但也有各種國籍與各種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同事。例如印度裔英國人、香港裔英國人、非裔英國人、菲律賓人、澳洲人、紐西蘭人、波蘭人、法國人、香港人、委瑞內拉人⋯⋯,辦公室像個小型聯合國,我們用英文溝通,以公司文化做為根基,尊重彼此的專業共事著。

國際移民、政府政策、企業唯才是用造就多元文化工作環境

「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 」指的是個人的不同性。不同性包含了國籍、性別、年齡、膚色、種族、民族、宗教,各式各樣的組合形成多元化。這樣的發展最初是起源於移民,移民的遷徙造就多元文化的社會,延伸到工作環境裡,就促進了多元化。美國當然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而馬來西亞、新加坡則是亞洲的代表。移民仍然是多元文化最主要的原因,以倫敦來說,英國白人總人口現已退居只佔 45%,其他的 55% 都由各種不同種族所形成的多數。
通常一般認為「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會出現在典型的國際化大都市,例如紐約、倫敦、上海。只有這些地區才有機會與不同國籍或不同文化種族的各種背景人員共事。但是現在這樣的辦公環境已經越來越普及。不僅是廣泛被認定的文化融爐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新加坡,傳統上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日本,辦公室也出現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
這股潮流是因為受到近年來全球化的加速與增廣。一方面是各國政府的政策吸引各國優秀人才,促進全球人才的遷移。例如杜拜、新加坡的政策都是開放國外人才就業。而政策則包含了各種專業技術的工作簽證措施、企業贊助專業工作簽證、或是近年來搶手的打工渡假簽證。目前全球有 60 個國家有打工渡假簽證的方案,其中 13 個國家接受台灣青年的申請。當越來越多政府開放工作簽證,多元化工作環境的趨勢自然增加。
另一方面各國企業也勇於雇用各國優秀人才。認為多元文化有助於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在一份 321 家公司(年營業額超過 5 億美金)的調查中,有 85% 強烈同意多元性是促進工作場合中創新的主要因素。優點來自於在這樣的環境裡,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以及搜集廣泛的意見與想法,換句話說比較有新活力。
願意且有能力在其他國家工作的人才,除了具備專業外,通常都抱持著積極的心態。有些人是追求個人工作的肯定、有些人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或是想要體驗他國工作與生活環境。雖然每個人出發點不同,但共同點是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在工作上充滿拼勁。也因此,這樣的工作環境往往比單一文化更追求主動性
辦公室的聯合國雖然是多國籍多文化背景的工作環境,但團隊合作整體來說還是以整個公司文化為大前提。這與跨國企業與不同國家的辦公室合作聯繫的多元文化形態不同,前者強調各種文化融合為一的整體性,後者偏向了解各地文化的合作方式

語言與溝通是多元文化工作環境的基礎

在像聯合國般的辦公室,或許在許多國際化城市與地區已經幾乎是常態了。而在這樣的環境上班,首當其衝的就是「語言」。通常英文是共同的語言,但是實際上是各式各樣的英文用法與口音,例如美式英語與英式英文就有很多字不同,印度英文與新加坡英文也有自創字。每位同事說英文都有不同的口音,要聽清楚真的要把耳朵豎直,發揮聯想力了解溝通的內容。
通常公事上的溝通因有基本認知做為後盾,理解度還算清楚。公事外的天馬行空聊天可能是個額外考驗。當聽不懂時,不要過於沮喪,並認為是自己的英文不夠好,這可能只是說話口音的問題,例如我公司的英國白人偶爾也會事後問說剛剛那位印度同事到底說什麼呀?
語言因素的延伸就是「溝通」,溝通顯得尤其重要,要確認同事之間沒有因為英文因素而誤解意思,甚至有同事可能會沒了解真正意思而裝懂,也需要確認有些不擅表達或是對英文沒自信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過度溝通及再三的確認都是必要的,尤其是有時間性的任務,確保每個人對時間的認知是相同的,此時會議紀錄、Email 文字溝通、定期確認都是好用的技巧。

開放心胸了解各種文化的相同與相異性

在多元的辦公室文化裡,抱持著開放的心胸更為重要。多元文化容易激盪出新的角度看事情與解決問題,所以討論的時候要避免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否定任何想法。同樣道理,心態上也要避免刻版的文化印象,例如以為美國人總是愛提出很多意見,日本人以同意上司想法居多。當你先有了既先認定的想法,可能會錯過新的可能,或是對人產生誤解,而錯失了深入認識某位同事的機會。
相同的,這樣的環境也會刺激你對自己的敏感度,例如看到有同事找事證據理力爭的提案,會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夠積極。認知不同文化的差異會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與做事的方法,然後思考要不要改變方式。以我個人來說,我認知到在辦公室相對於某些同事,比較不愛出個人風頭,傾向團隊作業。這是我的價值觀,也因此,我就會找機會在場合中發揮我凝聚團隊的影響力。

尊重專業創造「一個」團隊

最後想要提的是在聯合國般的工作環境,尊重專業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是我在英國醫院觀察到各種文化背景人員一同工作的領悟。英國醫院是個非常多元文化的場合,醫護團隊與就醫者可能每個人的國籍背景都不同,但並不會因為他人的國籍、性別、年齡、膚色、種族、民族、宗教就將對方的看法打折扣。而是相反地,只專注於達成事情的目標,並尊重每個人各種專業,以共同合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這樣的情況也反應在我的辦公室,同事們都有各自的角色,各司其職,共事久了彼此了解,不太會刻意感受到個人背景文化特殊性。因為已經融入為一個大團隊了。在同一個辦公室空間,融入多元文化建立一個大團隊尤其重要,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成事,否則只注重每個人的感受,卻忽略來公司最重要的事-達成任務,就本末倒置了。而以尊重跟公司文化為依歸下,同事們每天相處,企業也會鼓勵建立信任,彼此間互相了解與支援,如此,才有機會創造最大的產出。

5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