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shutterstock

【新興工作系列】數位時代發展下的策展人 (Curator) 未來

妳知道 KKBOX 有歌單策展人這個職位嗎?專門為妳打造在不同情境下最合適的歌單。數位策展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深知目標群眾需要的資訊,將音樂、電影甚至趨勢,篩選成最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精選。充滿好奇心、觀察入微、善變、細心體貼,擁有以上幾個特質,妳就具備成為策展人的潛力。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呢?跟著Cindy一起來揭開數位策展人的神秘面紗!
17 Shares
17
0
0

每一天我離資訊世界最遙遠的時刻,就是在剛起床時,睜開雙眼那一瞬間(還有全神專注訓練腹肌時!);接著我會睡眼惺忪著,默默移動到咖啡機前,開始我的早晨儀式,試著用五感體驗手中那一杯黑咖啡(咖啡機運作的聲響,研磨咖啡豆傳來陣陣地香草風味,眼前那杯熱美式,有著烘培過的黑巧克力苦味與平衡的酸度,握在手中暖暖的真剛好!)。此時身旁那氛圍是多麼和平與寧靜,殊不知一切在打開桌上那一顆蘋果電腦,與網路世界連結的那瞬間,就被四面八方前來的數位資訊所轟炸。
這是我對「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極需要 Digital Curator(數位策展人)」的第一印象。
我們皆為資訊爆炸而多少痛苦著。統計上,每天一個人所承受的資訊海量,實在超出我們所想像:Youtube 平均一分鐘上傳 300 小時的影片,Facebook 使用者的按讚量每分鐘可高達 4,166,667 次,而 Buzzfeed 用戶每分鐘至少觀看 34,150 部影片, 虛擬的數位資訊彷彿永無止境地持續增加著,我們需要技術與人才來簡化這驚人的數據量。
而 Digital Curator(數位策展人)正是數位時代下衍生出的其中一個新職務。然而,Curator(策展人)的真正樣貌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元。如今,各類型的 Curators 紛紛崛起,妳大概可以從人力資源網站上的職位欄發現它們:Digital Curator、Video Curator、Scientific Database Curator、Content Curator 等,皆是數位化下所產生的新職位。
對於 Curator(策展人)這個職稱感覺有點神秘?或許我們可以先來聊聊新舊定義上的 Curator(策展人)。

舊 vs 新時代的 Curator

Curator 這個名詞源自於拉丁文的動詞 “ Curare ”,意思是 “ to take care ” ,相當於有保存、保護之意。首先,Curator 的傳統定義不外乎是指在藝術領域相關的工作者,為文化保存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藝廊等進行作品的收藏、保存、研究並將挑選的作品賦予連結與意義,再將之呈現給社會大眾,這是 Curator 的傳統定義。然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Curator 所著手的項目不再侷限於實體作品上,跳脫傳統框架後的 Curator,它的內容可以以任何形式呈現(虛擬的),如音樂、電影、數據,甚至是趨勢與想法。從上述的解釋中,或許可以發現 Curator 工作的基礎即是在一特定專業領域中為某一項專題做過濾、收集、統整並將之傳達出去給客戶
這麼說來,是不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 Curator 呢?」我不禁這麼想著。DJ 是 Curator 嗎?Blogger 是 Curator 嗎?或是在 YouTube 平台收集特定主題影片的用戶,也是 Curator?我忍不住想要進一步了解 Curator 背後更深層的涵義了。尤其在社群媒體興起後,許多人開始檢討起 Curator 這個名詞被濫用的現象,甚至在 dictionary.com 2012 年的單字「濫用排行榜」上,都出現 Curator 的身影。那麼 Curator 的真正精髓(Know-How)為何呢?線上平台 PBS Digital 的 Creator & Curator Sarah Urist Green 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以下四點為 Sarah Urist Green 對於身為一位 Curtaor 應該所具備的條件:

  • Cares for Something (在乎某件事)
  • Is a Specialist (是個專家)
  • Presents the Collection (呈現收藏)
  • Knows the Audience (了解目標群眾)

如果,妳對某一特殊領域充滿興趣,你可能被公司僱用或是當個獨立的策展人(Independent Curator),接著開始著手對這個品項做收集,因此,妳必須對正在經手的項目有全盤的了解,換句話說,妳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Specialist)。擁有專業背景的妳抽絲剝繭地挑選收集妳認為有價值的作品(實體與虛擬),接著開始消化這些原始資料,做研究、分析、討論的動作,妳就像要對這個計畫打通任督二脈般的,將作品有意義並具有深度地傳達出去。比方來說,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的人氣作家 Liz ,即可以說是獨立策展人(Independent Curator)的一員,不單只是飲食研究下為讀者挑選各類型飲食事物主題,深入挖掘每一個故事內容,在分析與個人見解下呈現內容價值,實在讓身為小粉絲的我受益良多。
另外一個切身的例子還有近期有許多熱門的音樂串流平台,例如 Spotify 或 KKBOX。嗯…今天下午還真適合聽個「Afternoon Drive」(播放清單之一),沒想到這背後其實存在了一位為我們量身定做清單的藏鏡人:歌單策劃師(Playlist Curator)。Google Play MusicPeter Asbill表示,一位專業的 Playlist Curator 不僅要對音樂帶有熱忱與專業知識,如何為使用者(聽眾)設想,創造安排在不同情境下最適合的歌曲,才是一位歌單策劃師真正的功力。

” So basically you are the middle man or the mid-wife or the mediator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audience. “

-Sarah Urist Green

此時,回到 Sarah Urist Green 提到的 Curator 身兼窗口的角色,在作品與客戶之間,做連結與溝通的動作。因此第四點:Knows the Audience 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一步,除了要專精於策展的主題之外,還需要利用同理心去做客戶分析,了解客戶到底想要獲得什麼樣的資訊?更或是超出期待帶給客戶想要但卻還沒想到的內容。

想要當 Curators(策展人),妳該擁有的人格特質為何?

身為 Trend Curator 的 Rohit Bhargava 認為 ” In other words, curation adds meaning to isolated beautiful things.”
因爲如此,Curators 大多是在行銷領域上活躍著。這群來自於各種不同領域的人才,背景可以是設計、音樂創作、醫學或是人類學家,她們都有機會可以成為 Curators 。而這之中 Rohit Bhargava 認為有其中五種人格特質最為重要:

  • 充滿好奇心:打個比方,某位客人第一次嘗試了法式餐點的鴨胸料理,當下對所品嚐的料理十份感動,但是再好吃的餐點,也很難在下一次用同一種料理超越客人的期待。好奇心驅使我們發現更有創意的點子。
  • 觀察細微的能力: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能力越好,越能誘發與眾不同的觀點。
  • 善變的特質:善變在眾人看來,或許是負面形象的,但若是解釋成包容與懷抱其他不同的想法與點子,不先侷限自己執著於那些已經收集的幾種觀點,那麼也會是一種優勢。
  • 細心體貼的:以同理心帶出客戶想要知道,亦或是還不知道,但可能希望擁有的資訊。
  • 簡化優美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花上許多時間在消化吸收網路上的資訊養分,於是我們被簡單易懂並且優質的內容所吸引,這亦代表著融會貫通後的表現能力。

調整步伐,打開視野

數位時代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我們很幸運地跟上了這個潮流。在 KKbox 擔任數位歌單策展人的 Sara 就告訴我們,這個工作最好玩也最辛苦的地方,是因為在公司裡這是一個新的嘗試,所以其實很像創業,要不停地調整步伐,解決斷點。但每次往前都很有成就感。
身處在不同領域背景的工作者,可以說是多了一個新職位來發揮我們現有的專長。妳是否開始對 Curators 這個職位感到興趣,想要把它納入妳職涯的一部份呢?

17 Shares